|
青岛新闻网1月21日讯 用面做成的猴、虎、龙、鱼、虾、桃、石榴、元宝卡花不一而足,既有常见的传统艺术纹样,又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意象,大的足有磨盘大的寿桃,小的有小拇指般大小的金娃。近日,湛山管区迎新春“帅睿杯” 第二届磕花民俗文化艺术节开“卡”。 据考证,五百年前,在面向大海的太平山脚下,就有了一个自然村落。最早是孙氏兄弟结居于此,其后又有了贾、辛、毛、王几家。他们结网捕鱼、耕地播种、三晋遗风、渔家习俗。老湛山村的先民中有明朝嘉靖年间从山西驻防到浮山所的。他们的根在山西,逢年过节就有了做面食饽饽的习俗。摆案上贡、祭祖祈福、婚丧嫁娶,村民推选各家漂亮贤惠的巧媳妇,共用他们从山西带过来石制雕刻的饽饽磕子,做手呛面饽饽。 只有用这个石制雕刻的磕子作出的饽饽,才有山西面食味道的神髓!随着湛山村人丁兴旺,分支遍布四乡。早年间人们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就是带上几个老湛山磕花,以表先祖护佑、接福纳祥,乡风习俗几百年来长盛不衰……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随着湛山寺建成,村民进庙上香必用石制雕刻的磕子做出的饽饽供奉佛祖,已祈心想事成! 如今湛山村的磕花饽饽已申请国家面食文化遗产。这次与湛山社区共同举办第二届磕花艺术节的青岛帅睿宏业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青岛母亲河——大沽河畔,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南村镇工业园。 中国面食文化的史料记载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事物绀珠》记载“秦昭王作蒸饼”,《三国演义》诸葛亮平蛮顺到泸水,命行厨宰马和马为剂,做‘馒头’奠泸水。《齐书》中有,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中国面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面食卡花作品是记录中国面食文化延续的“活字典”,中国历代面食卡花艺术宝库丰富多彩,卡花的图案纹饰更是花样繁多、异彩纷呈,创造出许许多多象征幸福、象征美好、寄托精神、启发向上的吉祥图案,展示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艺术内涵。(青岛新闻网记者 周琦 通讯员 邓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