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钱林浩
科技是近年来保险业发展的关键词。科技赋能保险,在识别风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科技还帮助保险业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风险保障能力。在回归保障本源的道路上,科技也为保险业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近来十分火爆的“百万医疗险”就是其中的一例。“百万医疗险”的投保用户能够用几百元的保费撬动百万元的保额。这类消费型医疗保险不限社保用药、不限疾病种类,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赔额,让消费者享有更为丰富的医疗保障。而且,针对不同投保用户的需求,不同的“百万医疗险”产品也推出了不同的附加服务:有的为消费者就医开辟了绿色通道;有的为恶性肿瘤患者零免赔;有的为初次确诊罹患癌症客户提供治疗和护理方案……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这类保险产品按照以往的产品设计逻辑是很难想象的。同样地,在网购已成为一种日常消费行为的背景下,退货运费险的诞生也很好地解决了很多网购消费者的痛点。而这种碎片化、场景化的保险产品的创新,同样有赖于保险机构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产品创新背后,是保险业借助科技从而提升了风险保障能力。
对于科技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保险业的风险保障能力,还扩大了保险业的风险保障范围。以往,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群和老年人等传统意义上的高风险人群,虽有强烈的风险保障需求,却很难找到愿意接纳他们的保险产品。但是,在科技的帮助下,近年来,市场上逐渐出现一些针对上述高风险群体的保险产品。以一款专门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保险产品为例,除了承保四种高发并发症以外,投保患者可以在医疗健康管理平台获得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血压全程管理服务。投保患者还享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服务和指导,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来进行自我健康管理,从而帮助投保患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在科技的帮助下,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范围不仅扩展至原来的高风险群体,还填补了以往个别领域存在的风险保障空白。例如,在以往存在保障空白的海洋渔业领域,保险机构开发了天气指数保险,通过对接气象服务机构的系统,实时获取气象信息,当灾害天气发生并达到约定的赔付条件时,保险公司自动进行理赔。而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共享经济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保障需求,通过应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保险机构能够使共享经济的用户在享受便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风险保障。
保险与科技的结合更是大大提升了保险服务的可得性与便利性。科技消除了以往保险机构在营业时间和物理网点方面所受的限制,使得更多有着风险保障需要的用户能够付出极小的成本就能享受到保险服务。这种更易得的保险服务,不仅能够扩大保险的风险保障范围,更提升了全社会的风险保障意识,从而为保险业发挥自身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曾指出,发挥保险业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保险需求,是党中央的根本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保险科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获不获益、喜不喜欢作为检验保险业发展创新的标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进一步打开保险服务经济社会的局面,进一步发挥保险业的风险保障功能,全面为实体经济服务。
发展保险科技要立足风险保障的本源,而保险科技的发展也能够为保险业拓展风险保障功能提供支持。随着保险科技的进步,保险与科技融合程度的加深,保险业的风险保障水平将在科技的帮助下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