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9时,北京大学哲学系“南渡北归——重走西南联大路”实践团与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师生在云南师范大学新校区共同组织了主题为“重寻西南联大精神”的座谈会。
座谈会上,领队徐亚豪同学向与会师生介绍了实践团调研活动的缘起、主题与前期工作。他表示,本次活动的初心是通过重走西南联大路在书本史料之外更真切地还原先辈们当年的奋斗足迹,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思考西南联大精神何以产生,如何传承。西南联大在昆明的八年,大师云集,名师荟萃,在战时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恪守“刚毅坚卓”的校训,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云南师范大学是西南联大北归之时留昆独立设置的师院的延续,在历史变幻之中对这一问题的感悟和思考更加的鲜明深刻,值得实践团的同学们学习。
云南师范大学李广良教授从历史背景与内在传承的角度分项了对联大精神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要理解西南联大在云南的快速发展,不应以当代的刻板印象看待云南。与当时云南虽然地处祖国边陲,但在民国时期并不闭塞,云南既是抗日的大后方,也是前线,它是抗战补给和国际物资援助的重要通道,也是重庆的最后防线,同时还与了中缅、中越的战事息息相关,是重要的枢纽。当时的云南并不封闭,反而能大量地接触到西方事物,这使得此处能够融合中国传统和和西方现代性。
其次,西南联大的原初精神源自中华文化。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学人的著作对南渡做出了一种大历史的注解。历史的苦难是国族的苦难,西南联大是一所战时的大学,是极限境遇中的大学,在生死存亡之中建大学,具有延续国族命脉的悲壮感,担负的是一种文化不灭,传承不灭,国家就不灭的使命感。它的生机和活力来自于中华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与现代教育体系的结合,才是西南联大成功的原因。
第三,爱国而独立自由是西南联大师生在艰苦条件下仍然具有洒脱自如的人生态度的精神源泉。因为独立自由的人格在任何环境处境中都不会改变。人要遵从自己的本性,追求和捍卫真理,对学术至死不渝。联大之所以令人向往,就是因为它保留了大学最本真的东西。历史上的联大精神在今天的传承不在一时一地,而是延续在真正做实事的学者所作的工作中。
随后,实践团的成员与云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分别谈了自己对西南联大精神的体会,对西南联大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后,双方还进行了学科之间教学和科研的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通讯员王硕摄影李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