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的特点
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是指婴幼儿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反应,主要体现在婴幼儿神经、精神的各类活动中,如坐、走、跑、跳和各种精细动作的能力;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周围人、物和事物的感情反应和交往能力;记忆、想象力和计算能力;饮食、排泄的习惯形成等都有其发育的特点。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发育特点,这样才能在育儿的过程中遵循孩子的心理行为发展规律,适时正的引导与培养,也才能区分哪些行为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对异常的儿童心理行为早期识别、早期就医、早期干预。
二、把握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的关键期
心理行为发育的关键期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中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语言、行为和技能的特定年龄阶段或时期。早期教育就是要抓住这些关键期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教育,使孩子学起来容易,掌握的也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
在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的关键期,我们要给予符合孩子大脑发育特点的各种刺激及教育机会,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在相应的阶段得到及时的发展。在早期教育中除了婴幼儿的感知觉、动作、语言、行为、认知能力的激发、引导与培养外,孩子良好行为与品格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三、识别及干预婴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在婴幼儿时期由于心理行为发育不成熟以及家庭养育环境不良或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孩子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如:咬指甲、过度依赖、退缩行为、饮食行为、口吃、选择性缄默等。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家长应给予重视,早期发现孩子异常的行为并及时就医,在医生或心理老师的指导下适当的干预,使婴幼儿行为问题及时得到矫正,预防或减轻伤残,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