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服务
关于青岛新闻网
APP下载
正文

加力提效稳经济促发展保民生

2023-01-1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扫描二维码 下载客户端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此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全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擘画我市经济‘路线图’和‘作战图’,擂响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局面的战鼓。”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鞠立果说,市财政局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真抓实干稳经济,凝心聚力促发展,用心用情保民生,推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发挥财政政策“稳定器”作用,在稳经济上加力提效。一是税费支持政策精准发力。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综合运用退、减、缓、降等方式,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助力企业减负增能、更好发展。开展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改革试点,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积极推动青岛港作为离境港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见效。二是专项债券使用靠前发力。加强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积极争取新增政府债券额度,围绕专项债券“十一大领域”储备重大项目债券资金需求,进一步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加强项目实施进度跟踪,合理加快使用进度,推动专项债券早发行、早使用、早见效,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债券资金稳投资、补短板作用。三是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加强财金政策联动,用好风险补偿、融资担保、转贷引导、财政贴息、政府采购合同信用融资等政策“工具箱”,引导金融“活水”注入市场主体。做优做实政府引导基金,持续优化基金政策体系,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壮大基金规模。加强与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出台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财政政策,找准政策发力点,确保“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发挥财政杠杆“放大器”作用,在促发展上加力提效。一是靶向发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围绕24条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围绕新兴产业专业园区“5个1”工作机制,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打造匹配园区发展定位的基金矩阵。制定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统筹资金要素保障我市“硕果计划”“沃土计划”“海创计划”政策落地见效。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和财政科技资金“拨改投”改革,探索设立海洋实验室成果转化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激发创新活力。综合运用技术改造奖补等政策,支持培育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抢抓机遇争取我市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二是集中发力支持城市更新建设。深化运用“财政投资+专项债券+市场化融资”资金筹措模式,支持实施好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做好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胶州湾二隧、重庆路高架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统筹资金支持公园城市建设、城市“微更新”,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建设再上新台阶。三是持续发力支持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奖补政策。用好政府专项债,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引导撬动工商资本积极投入农业农村,激活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以现代种业为突破口,开展种业领域财政资金股权投资试点。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2023年底达到8%以上。探索农村改革创新机制和模式,支持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四是下沉财力支持区域均衡发展。坚持最大限度下沉财力,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等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强化库款调度管理,增强基层财力保障水平,推动提高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发挥财政资金“压舱石”作用,在保民生上加力提效。一是“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牢固树立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思想,积极清理盘活各类资金资产资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民生保障等关键处。二是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始终把民生作为财政支出“优先选项”,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七成左右。着力完善民生投入保障体系,围绕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探索健全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增强惠民政策获得感和可持续性。紧盯民生领域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最后一公里”,促进民生政策落地见效。三是办实办好民生实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把民生实事作为财政大事抓紧抓实,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资金统筹和部门协同,为办好16件“市办实事”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

编辑: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