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船老大出海两天拖四网 赔了五千元

来源:青岛早报-- 2013-09-05 05:05:47 字号:TT

    靠上竹岔岛码头补网

    老肖看了看定位仪,附近只有竹岔岛离得最近。“以前从来没在竹岔岛上靠过岸,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去了再说吧。”老肖通过对讲机告诉妹夫要去竹岔岛补网。“我们这种对船就是这样,出海就要时时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他们那条船也只能陪着我们到竹岔岛上补网。”老肖告诉记者,损失的不只是网具和油钱,所有的雇工工资都是按天结算的,这样少打一网,至少要损失五六千元。

    9月2日凌晨2时许,两条船靠上竹岔岛码头,船伙计把损坏的网具拉上码头岸边,挑灯夜战连续作业。3个小时过去了,天色也渐渐亮了,几个伙计仍在码头上修补渔网。竹岔岛上的居民看到有铁壳渔船停靠,都跑过来买海鲜。“你们本身都是出海的渔民,怎么还过来买海鲜呢?”面对记者的不解,岛上居民笑着回应:“我们的渔船都是小马力的渔船,平时拖的都是立虾、虾虎这些海货,拖不到刀鱼、鲅鱼这类东西,可以买点回去晒干了吃。”

    一直到9月2日下午两点多,损坏的网具才彻底修补好。“白天鱼群都躲到海底了,等晚上才能出来。”肖永臣和妹夫一商量,干脆在岸上停泊着,到傍晚再出海拖网。

    连拉两网收获大不同

    9月2日下午5时20分,两艘渔船从竹岔岛起航,吸取了上次经验,老肖让船上的伙计在铁链子上拴上粗麻绳,防止铁链直接沉入海底泥中。

    从竹岔岛向西航行了两个小时,到达灵山岛南侧海域,这里就像海上城市一样,众多拖网渔船的灯将海面映得通明。老肖一直担心海里没有鱼,当看到探鱼器里面密密麻麻的小点后才稍稍有些放心。

    晚上7点10分,仍然由 “鲁胶南渔60007”先下网。此时,老肖也顾不上吃饭,一直盯着探鱼器看。两条船一起拖了3个小时,又用了两个小时起网,满怀期待的老肖发现和第一网收成差不多,最主要的收获还是不值钱的鳀鱼和海蜇,他心里又没了底。

    趁着时间还充裕,9月3日凌晨1时许,老肖抓紧招呼船伙计将网再次下到海中,由“鲁胶南渔60007”帮着一起拖网,到凌晨4时许,最后一网开始往上拖。眼看时间不早,老肖让妹夫驾船先回到积米崖港。“刚开海,现在卖的就是个新鲜,早点回去靠上码头,能卖个好价钱。”肖永臣说。当最后一网全部倾倒在船上后,老肖松了一口气。“这一网捕捞的货好,能顶上前面的钱了。”

    回港>>>

    鱼贩子早就等在码头上

    在返航归港的途中,船上伙计们抓紧时间分拣,鲅鱼、刀鱼、鲳鱼、黄花鱼等分装在不同的塑料筐里,每当有大鲅鱼,伙计都会拎起来向驾驶舱内的船长展示。“鲅鱼身子骨比较脆弱,放外面时间长了就破肚子了,卖不上价钱,需要赶紧扔进冰水围栏里,这样可以保持新鲜和卖相。”老肖说,他们的船不是专业捕捞虾蟹的渔船,因此蟹和虾都很少,只能按个算。

    最后,心情大好的老肖将蟹子和虾用清水煮了一大盆,犒劳在船上遭了两天“罪”的记者。而平时,这些虾、蟹,老肖都不舍得自己吃,会让鱼贩子收走。

    9月3日早晨7时许,“鲁胶南渔60006”回到积米崖渔港码头,此时相熟的鱼贩子早已等在岸边,还没等船停稳,就跳上船挑选新鲜的海货。“憋了这么长时间,终于来新鲜的海货了。”鱼贩子老朱顾不上多说,低着头挑选成箱的鲅鱼、刀鱼。

    老肖也下到甲板上,抓紧时间分拣。随着一箱箱的新鲜鱼都运送到岸上,这趟出海终于落下帷幕。“这趟出海算上油钱、雇工、网具等各项成本是3万元,一共拖了4网,其中一网什么也没有,其它两网情况也不好,只有最后一网收成不错,能卖1万多元,顶上前面3网了,这样下来,两天拖4网,一共赔了5000元。”虽说是赔钱了,但凭着最后一网,老肖心里有底了。“如果都和最后一网一样,就有的赚了。”老肖笑着说。

    8个伙计7个外地人

    现象

    在老肖的船上,除他之外,共有8个伙计,只有大副高西谦是开发区当地人,其他7个都是外地人,还有两个是头一次跟着出海。

    “我是真正的‘下海’,以前在企业上班,由于效益不好,后来就当船员了。”57岁的老高笑着说,他在海上已经呆了16个年头,从船员开始干,一直到后台、机舱、大副。“一年出海的收入五六万元,休渔期就出去打零工,很累,但是挣钱多。”老高准备干到60岁就“退休”,现在拼两年给闺女挣个嫁妆钱。

    43岁的王波是潍坊寿光人,他出海也有十几年。最拿手的绝活就是修补破损的渔网。“对船上的伙计来说,这绝对是技术活,因此我的工资也是船上最高的,一天800元,出海打鱼四五个月下来能挣十来万。可现在物价上涨这么厉害,挣钱再多也赶不上物价涨的速度。”王波说,出海太苦太累,风险又大,现在年轻人没有干的,要不是为了家里上学的孩子和生病的老人,他也不会当渔民。

    来自德州的王金刚除了当伙计还兼着船上的伙夫,船上每顿饭都是他来做。28岁的刘加新是上半年在吉林老家种木耳赔了两万元,想下半年通过出海将本钱挣回来。

    40岁的伙计王彦忠也是被家庭经济条件所迫,以前是做货运生意的,因为赔钱了,听说这个赚钱多,就来船上了。“休渔期前干了一个月,觉着还能坚持。为了养家糊口,自己累点苦点不要紧。”老家河北的王彦忠说。

    22岁的张宝成和27岁的王民敬都是头一次出海,他们听说出海赚钱就来了。对他们来说,出海就相当于体验生活了。“以后挣了钱肯定要做点小生意,不能一直这么当伙计。”枣庄的张宝成还会电焊,由于现在是淡季,就跑到船上当伙计。小王是临沂老乡介绍来的,轰鸣的马达声太响,休息的时候他却睡不着。“现在还没适应,但是这个活挣钱多,慢慢适应吧,我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王民敬说。

    工资高也难找伙计

    困扰

    由于船上风险大、工作累,年轻人几乎没有人愿意跟着父辈一起出海打鱼,直接导致船上人手紧张,只能靠涨工资吸引外地人来干。“从前些年的一天100元已经涨到300元,就这样还都招不起人来。”对肖永臣和其他的船老大来说,最让他们头痛的就是伙计难招。

    “8月31日我和妹夫招来伙计,在船上住了一晚,搬运了点口粮、网具上船,第二天17个伙计就有7个不干了。”老肖说,有的说晕船、有的说太累干不了,幸亏还没出海,他们又临时补充了5个人。船上应该有10个人,他们只有9个人就出海了。“在船上,都是一人一个坑,一个人撂挑子不干了,会影响整个船的捕捞作业。”肖永臣说,越是没人干,工资越涨;越是工资涨,成手的伙计就在一条船上干不住,好几条船上来回跳,这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船上只有大副跟我干的时间比较长,其他人都是从别的船上挖来的。”老肖说。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