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揭秘青岛鱼虾分布:大对虾一年产上亿尾(图)

来源:青岛晚报-- 2013-09-12 12:01:14 字号:TT

青岛本地鱼虾海上“牧场”

    开海已经10天了,岛城5000余条渔船纷纷扬帆起航,为市民捕捞新鲜的海产品。这些渔船都在哪里作业?会给我们老百姓餐桌带来哪些美味?今年海货产量和行情怎么样?记者近日进行了一番探访。

    发布

    近海捕捞以增殖品种为主

    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的公开信息显示,今年秋汛开捕后,不带冷冻设备大马力渔船主要作业海区分布在黄渤海交汇区域的石岛渔场和连青石渔场等一带,渔获物主要以鳀鱼等低质鱼类为主,捕捞产量同比增加10-20%,对船(两船拖一网)日产量2-2.5万公斤,日产值4万元左右。部分带冷冻设备大马力渔船南下作业,捕捞对象也以鳀鱼为主,经济鱼类如带鱼、花鱼、鱿鱼、大鲅鱼、鲳鱼、沙丁鱼等所占比重较大,特别是大鲅鱼产量增加较多,鲅鱼资源较往年有好转的迹象,中等规格的带鱼产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多,往年不多见的沙丁鱼,也有了较好的产量。

    小马力渔船主要分布在沿岸近海作业,以捕捞增殖品种为主。目前全省已回捕海蜇、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梭子蟹等增殖资源3.9万吨。除渤海情况相对较好,山东南部受气温异常、浒苔旺发等恶劣环境影响,对虾捕捞产量不如去年。梭子蟹资源量好于去年,单船一般日产梭子蟹50-100公斤,最高500公斤。到目前为止,渤海湾小马力渔船得益于前期增殖海蜇资源产情较好,收益好于去年,其他地区小马力渔船的产情不太理想,收益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约10%。

    探访1

    灵山岛附近海域

    鲅鱼刀鱼鲳鱼比较多

    来自胶南斋堂岛的船老大石发存手底下的两条铁壳渔船发动机功率都在400马力左右,是积米崖渔港靠泊船只中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出去一趟两条船光是柴油就要准备100桶,每桶200公升,冰块要加15吨,船上工人也有10个左右。成本太高,没有收获也不敢轻易回来。”

    石发存告诉记者,往年自己的船一般是在离岸20海里左右的灵山岛附近海域作业,但是因为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出海收获往往很不理想。“没办法,那些一二百马力的船都开始往远处跑,基本上都到离岸五六十海里的地方了,我们也不能无动于衷了,今年准备往深海里走一走,碰碰运气吧。”

    “和往年惯例一样,刚开海这些天,一般是鲅鱼、刀鱼、鲳鱼比较多,虽然个头和产量不太理想,但是现在离中秋节近了,今年价格能好一些,差不多每斤能贵5毛到一元钱。”

    探访2

    沙子口东南海域

    鳗鲡鱼一船能捕20吨

    记者来到沙子口国家中心渔港管理处,工作人员郝振梅告诉记者,沙子口国家中心渔港平时靠泊的大型收购船只大约在70余艘,平时这些收购船的作业范围距离岸边较远,一般都在距岸东南方向100海里左右,所以往往出去一趟,在海上停留的时间都比较长,“基本上都是根据捕捞船渔获物的情况以及船只收购情况来决定什么时间返航。”

    “沙子口和南姜码头的近海小马力捕捞船回来早,大型收购船则一般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最近这段时间,上来的海货主要是对虾和蟹子等小海鲜为主,有小黄花鱼、舌头鱼和虾虎、大对虾等小海鲜。因为现在出海的都是一些小型渔船,开海后当天就能归港,所以大量本地小海鲜上岸早。等大收购船回来,就主要是鳗鲡鱼了,特别是专门打鳗鲡鱼的,一船能打20吨。”在沙子口码头,渔民姜永迅这样告诉记者。

    探访3

    胶州湾湾内海域

    大对虾一年能产上亿尾

    在每年的国家海洋局与青岛市海洋局两级部门共同组织的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活动中,仅仅在胶州湾沿岸就有5家对虾育苗良种厂,其中城阳区上马街道东张社区村民苟焕坤就是海洋部门指定的对虾增殖放流站,每年要放流中国对虾7500万尾。“这些对虾生长速度很快,6月份放流之后,到10月份就可以达到十几公分的长度了,完全可以捕捞。”所以,在胶州湾湾内海域,渔民捕捞最多的当之无愧是中国对虾,每年出产量达到上亿尾。

    另外,胶州湾也是小黄花鱼的主要产地。小港码头收鱼船老板周先生告诉记者,开海之后这几天,小黄花能卖到5元一斤,比去年和前一段时间市场上的海鲜价格能低一成左右,但是后期随着中秋节临近价格会有所上涨。

    探访4

    朝连岛和黄山村海域

    一网能捞两千多斤海蜇

    说起朝连岛和黄山村这两个地方,渔民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海蜇了。黄山的海蜇自古就有名,每年从7到9月份,600万斤的产量,成就了这里“海蜇第一村”的美誉,也让沿着乡间小路的各种海蜇宴饭店一时间宾客盈门。

    除此以外,朝连岛附近海域近几年也聚集着大批的海蜇。因为这里洋流交替作用,而且浮游生物等基础饵料丰富,加上今年8月份海水温度一直比较高,海蜇生长速度特别快,吸引了一大批胶州来的渔民。“小的海蜇二三十斤,大的能有两百多斤,一网打两千多斤不成问题。”

    专家分析

    水温与饵料造就“四湾三岛”

    青岛市周边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很集中的渔场呢?除了世代与海打交道的渔民们,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当然是非常清楚了。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教授李成林分析认为,岛城大多数小型渔船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周围大约60米水深的海岸带上,距离陆地大约40到50海里,其中以海州湾、灵山岛、灵山湾、胶州湾、丁字湾、莱州湾等地海域鱼群丰富,因为这里属于洋流交汇处,水温合适,而且基础性饵料和鱼类的食物丰富,生产鲅鱼、刀鱼、鲈鱼、黑头、对虾、海蜇,所以成为渔民们捕捞本地海货的首选地。

    “其实青岛周边传统的近海渔场是海州湾、胶州湾和莱州湾,但是近年来因为人为活动对水质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于这些渔场资源的过度捕捞,传统渔场退化严重,大型捕捞船目光投向远海,小型捕捞船因为自身续航能力有限,只能在近海一些小型的渔场维持营生。”黄海水产研究所鱼类资源研究室主任王浚告诉记者。(记者 赵杰)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