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大珠山下开挖旧石器遗址 疑猛犸象牙化石现身

来源:青岛早报-- 2013-10-31 07:02:19 字号:TT

大珠山下挖出万年前画卷大珠山下挖出万年前画卷

    记者昨天从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半个多月的发掘,来自中科院、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黄岛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大珠山遗址出土了普氏羚羊、野猪、马、鹿、疑似猛犸象等10余种典型的更新世晚期动物化石500余件,以及大量石器,为遗址提供了很好的年代依据,对研究我国乃至东亚现代人起源与迁徙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证据,对探讨远古人类在海岸地区的生计方式、生存能力和文化传承,完善山东的史前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疑似猛犸象牙化石现身

    昨天下午,记者驱车顺着大珠山脚下的绵延山路一路南行,在乔家洼村西的一个很隐蔽的山坡上找到了这处遗址。只见现场已经被挖出一个深三米多,长宽七八米的大坑,几名考古人员正坐在板凳上,每人拿着个小铲子,耐心地一点一点地挖着土。

    “我们不敢用力,就怕万一挖出宝贝来给铲坏了。”一名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挖掘工作从10月16日正式开始,快的时候每天也就挖个十几厘米深,除去覆土部分,直到现在,也就挖了一米左右深。记者看到,在南面的高处,来自中科院的专家正用全站仪测绘,并不时对挖掘人员进行指挥,以确保挖掘位置和尺寸的精准度;另一名考古人员则在照相留取资料。

    “考古来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程序都要十分小心。”考古专家说。记者注意到,挖掘人员在挖出石器或者化石后,将它们交给另外两名来自黄岛博物馆的考古人员,这两名考古人员从旁边的水塘里舀水,将这些物件反复清洗。然后才小心地将文物放好封存。“这些物件已在地下沉睡了万余年,身上沾满了泥土,要清洗干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一名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有的物件要反复清洗30多遍才能露出本来面目。

    在给化石“净身”后,考古人员取来锡纸,将一些比较重要的动物骨骼化石包起来;另一名考古人员则掏出一个塑料袋,在写好编号后,将物件小心地放在里面,其中包括一块长约半米,最宽处近20厘米的大型骨骼化石。“这有可能是猛犸象牙化石,当然还只是推测,有待进一步考证。”一位考古专家介绍,之所以用锡纸包装,是为了防止风化。在将化石包装好后,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在一个专用器具里。“这些物件必须保存好,后期还会有不少专家来现场观摩、做进一步勘察。”考古人员说。

    “现场的土质为什么是黑色的?”记者好奇地问。“因为这是一处水源地,黑色的应该是淤泥。而在当时,水源地是动物和人类的主要集聚地,此前我们发现的很多古人类遗址都跟此有关。”考古人员介绍。

    半月发现500件化石标本

    “半个月以来,考古人员在遗址上有了很大发现。”昨天,青岛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告诉记者,经过对大珠山遗址10余天的发掘工作,目前已取得非常丰富的考古成果。

    “在下挖3米深时,大量的化石标本出现了。”考古人员兴奋地说,在发掘探方距地表3米深度内,首先发现了保存很好的更新世晚期的地层堆积。而在地层中,又发现了大量的动物化石,目前已经提取有鉴定意义的化石标本达500余件。据介绍,这些化石标本包括动物的下颌及牙齿、肢骨、髋骨、角、肋骨等,至少涉及象、披毛犀、普氏羚羊、野猪、马、鹿、牛等10余种典型的更新世晚期动物。

    另外,在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没有完全石化的树木残块。这些动植物化石为该遗址提供了很好的年代依据,对于研究当时古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上百件精美石器会“说话”

    “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就发掘出土了上百件古人类用过的石器。”青岛考古工作人员说,更为重要的是,考古专家在地层中发现了确切的人工打制石器(旧石器),证明了大珠山遗址是一处万年前的旧石器遗址。

    青岛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提取人工加工痕迹明显的石器标本已达100余件。这些石器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工具等,用料多为灰黑色火山岩和石英,坚硬且韧度较高,人工打制痕迹明显,石器加工精致。石器的打制技术十分成熟,与中国北方地区其他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的石器类型相同,以小型刮削器为主,石器刃部加工精细,反映出在1-3万年前,古人类为适应寒冷的自然环境,以狩猎采集为主的迁徙生活方式。“比如这几件圆圆的石头,可能是投掷石器,是当时的人类用来打野兽用的。”考古专家说。

    万年前原始人随动物迁徙

    “你看,这些动物的骨骼,都比较硕大,基本证明都是一些野生大型动物的骨骼。”记者看到,刚刚从发掘现场出土的大量珍贵动物化石和石器,在经历万年沉积后,终于露出了真容。经过考古人员的精心处理,这些动物骨骼的局部显得十分完整。

    “这是鹿骨,这是野猪的骨骼……”考古专家告诉记者,一万年前或更早时期,在大珠山遗址上,就有古人类在此生存,而这里的生态环境比较完整,野生动物也比较多。犀牛追逐羚羊,猛犸象踱步、野马奔腾的场面常见。原始人类随着动物迁徙而来,用石器作为武器,过着狩猎为生的原始生活。

    “这次开挖考古的面积有50平方米。目前经过半个多月的发掘,第一阶段的考古已结束,接下来还将根据考古安排继续发掘。”据考古专家介绍,大珠山遗址位于黄岛区乔家洼社区西一公里的大珠山东麓,遗址东距离海岸只有两公里。这次考古发掘,对揭开海边古人类原始生活模样起着重要作用。

    旧石器遗址岛城首次开挖

    据考古专家介绍,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一直以来是山东地区考古工作的薄弱环节,有地层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青岛考古的空白。此前青岛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遗址是即墨北阡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其年代上限是距今7000年左右的北辛(大汶口)文化时期。旧石器时代的考古是青岛文物考古工作者的一个心愿,放在全国范围,也是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人的一个心愿。

    “这次考古发掘,确定大珠山遗址的确切地层、文化面貌、石器技术和年代序列以及环境背景,其将对研究我国乃至东亚现代人起源与迁徙问题提供科学的证据,从而探讨远古人类在海岸地区的生计方式、生存能力和文化传承,完善山东的史前文化序列。”青岛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即墨北阡大汶口文化早期古遗址经过数次发掘,7000年前一个原始部落村的形象已展现在人们眼前,在北阡遗址上沉睡数千年的“土著”青岛人不会想到,今天能“重见天日”。而随着大珠山遗址考古发掘,一个一万年前的青岛原始人类生活状态即将还原“真相”。

    “目前,即墨新的博物馆正在建设,建成后,北阡遗址发掘中出土的4000多件文物,将入住专门的展厅。”记者昨天从即墨市博物馆了解到,目前,北阡出土的大量文物都已经入库封存,等到博物馆建成后,将入住博物馆北阡遗址展厅,到时市民就可以亲眼感受青岛史前文明历史。

    村民挖井挖出猛犸象化石

    据考古专家介绍,早在1982年,乔家洼遗址就曾挖掘出大量动物化石,其中包括著名的美国动画大片《冰河世纪》中的主人公——猛犸象化石。记者昨天经多方联系,采访了时任原胶南博物馆馆长王景东。

    “这件事是原胶南考古界的一件大事,虽然过去30多年了,但我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王景东告诉记者,当时乔家洼村西有片苹果园,因为天比较旱,村民打算挖井取水浇树。“因为遗址处是条小河沟,水源相对丰富,村民就决定在那挖。”王景东说,在挖的过程中,村民掘出不少骨骼样的东西,他们感觉奇怪,就跟镇政府做了汇报。“镇政府又找到我,我带人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王景东说,一到现场见到那些化石,他就感觉很兴奋,认为这些化石非常独特,历史应该很久远。“后来我带着化石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为猛犸象、犀牛、鹿等多种动物化石。”王景东说,因为各种原因,这处遗址迟迟没有做进一步挖掘,逐渐成了一个废弃的水塘。

    2012年4月,为探源青岛地区的早期人类历史,青岛市考古研究所联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原胶南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早期遗址考古调查。这次调查不仅对胶南地区的地质地貌有了充分了解,而且在乔家洼社区西侧河流北岸发现了动物化石和人工打制的石器,引起了考古队员的高度重视。

    去年11月,为确定乔家洼遗址性质,市考古研究所联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又开展了一次有针对性的考古勘探工作,通过对地层堆积的考古勘探及石器、化石标本的鉴定,确定了该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并将该遗址命名为“大珠山遗址”。今年4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对这处遗址进行发掘。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