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明确30项改革任务 争做行政成本最低城市

来源:大众日报-- 2013-11-09 16:13:37 字号:TT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青岛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2010年至2012年,生产总值相继跃过5000亿、6000亿和7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452.6亿元、566亿元和670.18亿元,进出口总额分别为561.5亿美元、712.6亿美元和732.1亿美元,三年三大步,民生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好局面从哪里来?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青岛在山东的龙头作用,不仅体现在GDP、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等方面,更应体现在‘转调创’上,体现在改革一马当先、勇当龙头上,向改革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依靠持续深化改革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抢占发展制高点。”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说。

  最大的发展空间在改革

  近年来,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是青岛改革设计集中、改革力度大的时期之一。其潜台词十分清晰:向改革要空间、要动力。

  这最直观地体现在青岛城市发展战略的创新调整上:启动“全域统筹、三城联动”战略,青岛环湾型大都市雏形初现;新辟蓝色硅谷、西海岸经济新区、红岛经济区“一谷两区”三大功能区,为全市经济搭建三大新平台;实施重大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市北区、四方区,黄岛区、胶南市,新设新市北区和黄岛区;全域范围内启动乡镇合并和农村社区建设,83个镇街调整为55个,6018个行政村规划为1057个新型农村社区,瘦身力度前所未有……再回首,短短几年,整个城市发展旧貌新颜,境界大开。

  如此全方位的调整,需要创新智慧,更需要改革担当。行政区划调整,四班人马“压”成两套;乡镇调整,逐步减少三分之一乡镇……在当前形势下,任务之艰巨、难度之大,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但青岛的认识很坚决: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没有发展,再难,也要迎难而上。

  事实的确如此。依托改革腾挪出的巨大发展空间,对青岛近年来的发展居功至伟。仅以三大功能区新“火车头”的带动作用为例:近年来,项目作为各地发展的生命线,争夺已近白热,综合条件并不占优的青岛却占据先机:2012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56.9亿美元,在全国下降3.7%的情况下逆势增长29.6%。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内外资达到956.8亿元和44.5亿美元,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形势依然喜人。分析原因,商务局相关领导认为,是三大平台等重点板块的建设,为项目承接搭建起广阔的新平台。

  同全国一样,当下青岛的发展进入“深水区”,在资源环境、民生、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藩篱。为此,青岛大刀阔斧地推进深层体制改革,涉险滩、蹚深水,为全市发展提供新动力。

  近年来,全市各项改革紧锣密鼓:加快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理顺重点发展区域管理体制,强化完善经济发展功能;调整财政体制,增强区市财政保障能力;强化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和支持民间投资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0%左右;率先完成中央部署的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确权和流转制度改革……

  为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日前市里新出台《全市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2013年全市改革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今后三年10个重点领域、30项重点改革任务,以及2013年亟需突破的15项具体改革任务,时间表、路线图历历在目。

  如源头活水,深层次的改革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红利:以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的农村产权改革为例,通过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等有序流转,即可腾出47万亩建设用地,意味着近千亿元收益向农村释放;与此配套的户籍制度改革,将引导百万农民变市民,2016年,全市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5%以上,其所蕴育的改革内生动力不言自明。

  精简压缩为了提速增效

  当前区域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充分发挥,对此,青岛有清醒认识。站在这一高度,近两年来,全市将行政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的主战场和突破口,大刀阔斧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成为全国行政体制改革力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所在。两年来,青岛市雷厉风行,将审批事项由原来的468项精简清理至272项,削减幅度达33.8%。同时,按照“能放则放”的原则,区分市内三区、市郊三区和县级四市三个层次,采取委托、授权等形式分别下放审批事项75项、132项和107项。力度之大,胶州市李哥庄镇党委书记李述献告诉记者,镇里承接的上级下放审批事项达到178项、监督服务事项62项,占市级保留事项数量2/3以上,“可以说,镇上想要的全都放下来了,一般的审批,我们根本不用出镇。”

  精简压缩的同时是提速增效。总投资21亿元的青岛铁路北客站东西广场及地下空间项目,由于土地权属复杂,立项审批手续从今年初开始耽搁了半年多,一直没能完成,后续的规划、环评等审批事项也无法启动。不久前,项目被青岛纳入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获得“容缺受理、容缺审查”许可,项目负责人喜上眉梢:“本来预计明年底能完成就很不错了,现在看,全部审批手续今年底就能完成。”

  所谓“容缺受理、容缺审查”,是青岛一项创新性改革。青岛市审批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业务一处处长陈吉良说,去年5月,通过串联改并联、分阶段管理、审批要素集中等措施,青岛实现了第一次审批提速,总体提速达到30%。今年5月,青岛再次创新性地推出容缺受理、容缺审查等新举措。其精华之处在于:重点项目在具备土地、规划、环保等核心要件后,可提前启动审批流程,流程涉及审批的相关申请材料,取费必备件和允许暂缺件,在具有必备件后可以先出具预审件并在流程中流转,最后到工程招投标前补齐所有手续。这项创新,使审批速度至少提高30%。

  在青岛市政府,工作人员给记者展示了一份与同类先进城市行政效能的比对表:青岛进入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的社会投资房屋建筑项目,审批时间为45个工作日,比全国最低的南方某省会城市少了32个工作日;计划单列市中目前有两个城市实行了容缺受理模式,但容缺的要件数量和内容都大大少于青岛;青岛保留的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数量,比同类城市中市本级项目保有量最低的北方某市还少48项……“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就是要创建全国同类城市中行政审批项目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行政过程最透明的城市。”这位工作人员说。

  职能部门“自我革命”

  青岛市政府法制办行政审批管理处处长蔡馀的案头,摆放着市政府出台的《全市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谈起这个文件的出台,蔡馀感叹: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参与了计划制定全过程,每逢有关的重要活动和会议,都亲自过问,言必谈改革。

  青岛上下涌动着强烈的改革共识和改革冲动,是这座城市给人的突出印象。这从全市争取到的林林总总的国家改革试点任务可见一斑:国家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正在争取国家财务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点……

  在青岛,以改革求作为、以改革促发展,已成为一种集体意识和自觉行动。近年来,市经信委下放了几乎所有审批项目,原有12项审批事项仅保留了两项。现有的18个业务处室,全都转型承担起服务职能,搭建了直接服务全市900户大企业的直通车平台和150多个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说,改革在倒逼,我们不主动改革,改革就会夺我们的饭碗。把科学发展落到实处,考核起着指挥棒作用,但如何破题颇费思量。11月6日,黄岛区出台《就业创业工作考核实施意见(暂行)》,不同于以往的以GDP、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指标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新规在全国首次推行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引导基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将着力点转向利长远、打基础的就业创业等促民生工作上来,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丰沛的改革共识和积极的改革探索,必将释放出巨大的“红利”,为青岛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不竭动力。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