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老青岛七夕习俗磕巧果看天河 即墨烧鬼七上坟

来源:青报网 作者: | 责任编辑:浪淘沙 2014-08-01 13:48:52 --字号:TT

    七月七,俗称“七夕”,民间称“乞巧节”,相传七夕为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之日,又称“双星节”、“情人节”。胶南还称“雨节”,因此时往往有连绵细雨,俗称“姐姐哭”。莱西儿歌云:“七月七,七夕凉,家家供养小牛郎,牛郎没做亏心事,天河隔在两岸上。”

    青岛《即墨县志》载:“七夕妇女供织女图,穿针乞巧,有丧者先日设筵祭先灵,戚友馈纸钱”。七夕家家户户做“巧果子”,是用油、鸡蛋、糖将面和好,再用荷花、鱼、桃形木制“磕子”印好图形烙熟,用线穿起来,挂在小孩脖子上,边玩边吃,亲友之间互相赠送。有的这天生绿豆芽,称“巧芽”。晚上小女孩在织女像前摆瓜果、“巧饼”、“巧芽”,祷告乞巧。

    胶州的姑娘还做素饺子摆供。崂山的青年妇女各自拿自己的精工针线活凑一块过“七巧会”的习俗。莱西七夕之夜,姑娘欢聚一起,向织女乞巧时,口中唱“我请姐姐吃甜瓜,姐姐教我纺棉花”等俗语。自60年代青岛地区“乞巧”之俗已绝,但做“巧果子”、烙“磕子”之俗沿袭至今。即墨的旧俗七月七日上新坟,称“烧鬼七”,今仍有沿袭者。

    青岛地区的七夕节主要有以下趣俗:

    磕巧果:巧果也叫“巧饽饽”,是用模具磕出来的观赏兼食用的小面食,多呈几何图形,上有各种精美的吉祥图案。常见的有莲蓬、桃、虎、狮、猫、猴等。在锅里烙熟之后,用红线加秸草支撑串起,下缀彩穗。十几个巧果为一串,挂壁间或儿童脖子上,作为装饰或零食,据说吃了巧果,孩子心灵手巧。

    看天河:初夜,人们在村外或院内席地而卧,遥望天河,预测秋季作物收成如何。农谚说:“天河弯弯吃干饭(收成好),天河直溜吃气馏(歉收)。”当人们看到弯弯的天河时,便互相传告,预庆丰收。

    乞巧:是未成年女孩带有神秘色彩的习俗活动。每逢七月七夜,大人们都在仰望天河的时候,她们却秘密串联,背着自己的父母,带着野炊的工具和食物来到场院边、草垛后等隐蔽的地方,各做一道拿手菜,虔诚地向织女姐姐敬献,让织女姐姐赐给她们一双巧手。平日,女孩不允许出门,尤其是夜间,但是七月七这天,父母可以破例允许女儿结伴外出,七月七是女孩子们最惬意的一天。(摘自《青岛民俗》、《青岛市志 文化志 风俗志》)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