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名医诊查费百元一次:分流患者vs滥用资源

来源:青报网 作者:刘佳旎 孙欣 | 责任编辑:浪淘沙 2014-09-26 13:40:07 --字号:TT

    近日,青岛多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将青岛市知名专家门诊诊察费收费标准上调为每人每次100元。这种分级诊疗的制度,在全国并不罕见,在诸如北京等大城市也早有先例。它的本意,是利用价格杠杆,来实现医疗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新的尝试满足了一部分患者的需求,但是仅靠这一种价格手段,能否真正实现患者的合理分流?在分级情况下,医疗服务质量是否能够保证?要真正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分级诊疗该如何发展下去?

    价差增大促使患者分流 VS 高价格未必能促成按需就医

    刘佳旎

    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这种情景几乎天天在大医院的专家门诊上演。一直以来,岛城的挂号费基本都是专家门诊9元,普通门诊6元,两者只差3元,这就使得患者不管大病小病,都爱去大医院挂专家号,图个放心,但这一习惯却造成优质医疗资源没有真正“用在刀刃上”。早在几年前,北京、上海等地的医院就已经划分了普通号、主任医师号、知名专家号,按照不同类比收取不同的诊疗费,一些医院的知名专家诊疗费甚至高达三百多元。一旦专家号和普通号的价格差别拉大,就会促使患者在挂号时有所斟酌,像感冒这类小病挂普通号即可,没必要扎堆找专家;疑难杂症则考虑挂知名专家号,实现患者的分流,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整合。

    孙欣

    医疗产品不同于普通产品,单单依靠拉大诊察费的价格差很难真正实现让患者按病症需求,选择门诊种类的目的。正所谓“有病乱求医”,患者的消费心理与普通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并不相同,他们更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在病痛以及生命有可能受到危害的情况下,价格未必会成为促使他们做出理性选择的有力因素。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真正需要专业专家治疗的病患因负担不起昂贵的费用而得不到应有的治疗;身患小病但有能力负担的人却可能因为想要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而滥用优质资源。这对于本应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立医院来说,是极为不合适的。

    “限号”能够提升诊疗质量 VS 分级不能成为保证医疗质量的手段

    刘佳旎

    根据一些专家的坐诊经历,前来就诊的患者中普通患者占了大部分,患有疑难杂症的仅有20%左右,但是这些疑难杂症患者与普通患者一起就诊,因为排队人数太多,不能长时间诊断,专家很难专心、耐心地解决患者的问题。开设知名专家门诊后,虽然费用上涨了,但服务质量可以得到提升。每位专家每周只利用两个半天开设知名专家门诊,每个半天预约的病人不超过15个,因为实行了限号,从而保证了专家与患者交流的时间,可以让专家更好地为病号看病,把病情分析得更透彻,提出治疗方案,确保诊疗过程的完整性。这也有利于发挥知名专家的专业优势,潜心研究疑难杂症,提高诊疗质量,更好地服务患者。

    孙欣

    首先,在分级制度之下,被列为高级专家的医生,其资历的获得标准,普通人不得而知。因此,专家等于高质量治疗的说法,必然不会成立。其次,诊疗时间的长短与诊疗质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论是普通门诊还是高价专家门诊,医生的职责都是要治疗好病人。上涨了的诊疗费,不应该成为购买本就应该属于患者的诊疗时间的一种额外付出。针对现如今很多医院所出现的等候排长队、看症时间短、质量难以保证的不良现状,究其原因,并不是患者造成的,更多关乎的是医生的职业道德,而这并不是分级诊疗的目的。而且,如果说专家门诊“限号”就能保证医生认真看病,难道意味着普通门诊的诊疗只要敷衍了事即可?

    发挥基层医院的作用 VS 用新技术手段优化资源配置

    刘佳旎

    分级诊疗不仅要实现同等医院内不同医疗资源的分级,也要推进不同层次医院的分级诊疗。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大医院看病难,基层医院吃不饱”的问题。大医院里人挤人,社区医院、基层医院却门前冷清。针对这一现状,一方面可以利用价格杠杆,调整不同层级医院的服务费用,实现分流;另一方面,则要强化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一些基层医院因为医护人员不足,技术水平低,医疗设备匮乏等原因,慢慢透支了患者的信任,患者担心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不了病”,“治不好病”。要解决这一顾虑,使老百姓愿意在家门口就诊,就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加强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扶持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诊疗和服务能力。

    孙欣

    价格杠杆只是分级诊疗的手段之一,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与新技术手段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传统医院诊疗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正如现在非常流行的网上预约挂号应用一样,在一些环节引入新媒体手段,通过在线完成某些服务环节,可以有效将医院的空间以及医生的主要时间分配给更加有需要的病患。例如,目前已有互联网公司开始联合北京、上海等医院以及医生,通过微信、语音通话或视频等方式,开展首次诊疗后的病情跟踪。这样就可以减少某些病患前往医院的次数,从而缓解医院内的人流压力、节省部分医疗资源的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刘佳旎 孙欣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