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记者体验渔民的苦与乐 出海4天收回8000斤鲅鱼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陈勇 2015-04-25 08:16:21 字号:A- A+

    谷雨前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鲅鱼季”。“鲅鱼跳,丈人笑”,鲅鱼,寄托着青岛人的特殊情感。我们吃的鲅鱼都是怎么来的?围绕市民关心的很多鲅鱼话题,记者连续4天跟访了一位船老大,在海上体验了收购鲅鱼的那些幕后故事。今起早报推出系列调查。

    船甲板上的祭海仪式

    4月20日下午3时许,沙子口渔港上一片繁忙,靠岸的收鱼船忙着卸货卖鲅鱼,鱼贩们忙着收鱼还价。57岁的船老大孙可芳坐在驾驶舱里,再过一会儿,他的收鱼船就要出航了,5名船员正在做着出海前的最后准备。

    孙可芳是即墨丰城人,出海有32个年头了。6年前,因为在即墨捕鱼收入不好,他变卖了自己的120马力的铁皮船,到沙子口的收鱼船上做了船老大。这趟出海他们准备了9吨冰块、10吨水、6吨柴油。船上已经升起了一面红色的三角旗,上面写着“一帆风顺”。下午3时56分,船员杨本科收起缆绳,收鱼船缓缓地离开码头。

    孙可芳船上共有6名船员,都是即墨人。孙可芳说,在当地首航前都要祭海。很快,一场古老而庄严的祭海仪式在甲板上开始了。大副孙顺兴在船头点起了烧纸和香,旁边是一个七八斤重的生猪头,朝着大海的方向。其他船员在船头、船尾点起了6挂千头的红鞭。之后船员们还要在船头朝着大海磕头,祈求海龙王保佑平安。记者看到,磕头时船员的表情很凝重。“噼啪噼啪……”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船头升腾起白色的烟雾,伴随着船两侧翻涌起的朵朵白浪花。

    应对晕船得“熬风抗浪”

    祭海结束后,船上又归于平静。船员们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往年都是正月初五、初六就出海了,今年出海时间比去年晚了一个半月。”53岁的船员李福俊说,今年第一次上收鱼船。大家对于这次出海,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记者来到驾驶舱,大副孙顺兴在掌舵,孙可芳忙着数钱,这次出海,老板准备了30万元现金。“在海上收鱼都是现金交易,即便是这样,也不是谁都能收到鲅鱼。”孙可芳说,“这些年渔业资源逐渐减少,收鲅鱼难度也在增大,也不知道现在鲅鱼情况怎么样。”

    因为是逆流而上,收鱼船时速是8.8节。“怎么样,晕不晕船啊?”孙可芳问记者,船虽然颠簸得厉害,但是记者只是稍微有点晕,这让船老大放心了,“现在这点风浪只是小西湖,我刚出海时晕船,连苦胆水都吐出来了,六七天没有吃饭,晕了一个月才逐渐适应了。”孙可芳说,渔民们有一个说法叫“熬风抗浪”,就是指熬过风浪之后就不怕晕船了。

    驾驶舱里有避碰仪、雷达、罗盘,还有两台对讲机,以及GPS和北斗导航系统。“鱼不到船上,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这句话是孙可芳的口头禅。记者一开始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随后的日子里,记者明白了。

    跑出100海里收获寥寥

    当晚6时10分,收鱼船到了朝连岛海域,风浪逐渐大起来,350马力的收鱼船在浩瀚的海上显得很渺小,船身左右摇晃得厉害,记者有些站不稳了。大副孙顺兴拉住了记者,“开饭了,尝尝船上的饭。”一层的厨房里,中间摆放着一张桌子,5名船员围坐在一起。晚餐是白菜炖肉、大葱凉拌猪耳朵,主食是馒头。

    常年生活在海上,眼前的汉子们都很憨厚,他们喜欢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彼此有时候还会开个玩笑,“来,本科,本科生,哈瓶啤酒吧。”孙顺兴递给了杨本科一瓶啤酒,杨本科嘿嘿一笑,接了过来。

    天色逐渐暗下来,在航行了3个小时后,孙可芳变得忙碌起来,他拿起对讲机跟一些熟悉的船老大联系。作业船晚上要下网,次日凌晨起网。收鱼船要星夜兼程,继续往南跑。

    船员们轮流值夜班,每隔两个小时换一次班,狭小的船舱里弥漫着浓重的烟味。记者睡在船老大特意安排的驾驶舱里,一晚上没睡着,头昏昏沉沉的。4月21日凌晨4时54分,孙可芳起来掌舵。这些船员们当晚并没有睡好,面对这次收鱼,好像谁心里都没个底。

    孙可芳用对讲机询问作业船,第一条回答是“不好,拉上来的全都是泥,200条网只捞了一条鲅鱼……”,第二艘、第三艘……直到第六艘作业船,得到的都是类似的回答。此时,收鱼船已经到了115海区,离着沙子口码头有100多海里了。收鱼船距离作业船只有7海里远,但是没有鲅鱼。孙可芳叹了口气,脸色有些难看。

    海上追着作业船跑

    正当孙可芳着急时,朋友用对讲机给他喊话,让此次收鱼有了转机。原来,他的一个辽宁朋友也在附近收鲅鱼,对方邀请孙可芳一起去收。在交接好之后,孙可芳立即开船赶往交易海域。

    “这是朋友的关系船,我们要跟他们处好关系。”孙可芳说。收鱼船掉转船头,往124海区赶。在航行中,孙可芳不断地联系朋友和作业船。

    朋友给孙可芳留了一条作业船。上午10时41分,经过3个多小时的沟通,孙可芳与对方谈好了价钱,到了目标海域,这里离作业船有10海里远。事情又有了变化,原来在作业船旁边出现了两条当地的收鱼船。为了不引起注意,收鱼船让孙可芳的船先等等。交易1个小时后才进行,首航收的第一船鲅鱼,足足有1800斤。

    收完鲅鱼后,孙可芳准备出发,不想遇到了一个意外:海上漂荡的破渔网缠住了螺旋桨,让发动机熄火了。孙可芳发火了,朝着大车杨本科一顿猛批。记者了解到,作业船就在附近,已经下网了,收鱼船要赶紧离开,不能阻碍作业船下网,要是缠上网,鲅鱼肯定收不成了。船员们借助灯光,忙活了两个小时,使用自制的钩镰刀,切割下了缠在螺旋桨上的渔网。

    虽然收了1800斤鲅鱼,有了保本的货物,但是孙可芳还是发急。孙可芳用对讲机告诉辽宁船老大,晚上这边给他们巡网,这个做法让对方很感动。

    这一晚上,孙可芳又只睡了3个小时。一晚上,他抽了两盒烟,记者也再次失眠。收鱼船漂荡了一晚上,4月22日清晨,作业船开始起网。

    4月22日,收鱼价一下子涨了4块钱。“现在是小潮流,以后的鲅鱼只会越打越少,收吧。”在跟老板用卫星电话联系后,孙可芳拿定了主意。其实在不远处其他收鱼船给出了更高的价格,但是却联系不上作业船。

    越来越多的收鱼船知道了这片海区出产鲅鱼,雷达上显示的船只逐渐增多。孙可芳要面对更大的挑战。他从清晨7时开始联系作业船,沟通了3个小时后,双方终于谈妥了,起码有4条作业船同意卖鱼。孙可芳的眉头再次舒展开来。中午11时45分,作业船陆续赶来,出乎大家的意料,周边的8条辽宁籍作业船,竟然都要来卸货。这让船员们很兴奋,大家精神抖擞,早早地跑到了甲板上,杨本科再次搬出了一箱子黑啤酒。船甲板上上演了一场卸货的大戏。

    最多的时候,两条船靠在收鱼船边,旁边还有一条作业船在排队。寸步不离驾驶舱的孙可芳稳坐中军帐,船员们争分夺秒地搬运着鲅鱼,甲板上成箱的大鲅鱼堆成了小山,成排的鲅鱼脊背泛着银色的光……

    夕阳西下,劳累了一下午的船员们,坐在船甲板上满足地抽着烟,“要是天天都像今天这样就好了。”杨本科乐呵呵地说。

    在收了8000斤鱼后,孙可芳决定返航。4月23日中午,在历时4天,航行450海里后,孙可芳的收鱼船返回了沙子口渔港。

    船上故事

    两条破肚鲅鱼做了三顿饭

    或许你会觉得船上的渔民肯定是吃够了鲅鱼,但事实不是这样的。

    在收到鲅鱼的第一天晚上,厨师蓝心连拿了两条破肚子的鲅鱼给大家做了一盆鲅鱼丸子,鲅鱼丸子中掺有猪肉和白菜,这盆鲅鱼丸子吃了两顿。第二天中午,他又用剩下的鲅鱼骨头给大家炖了一锅白菜,大家就着王哥庄馒头美滋滋地吃着白菜,两条破肚的鲅鱼足足让大家吃了三顿饭。即便是在连收8条作业船的鲅鱼的4月22日,厨师蓝心连也只是拿了两条脊背割破的小鲅鱼,给大家做了一顿家常烧鲅鱼,大家就着馒头又吃了两顿。四天时间里,这是仅有的两次鲅鱼大宴,早饭大家吃的是咸菜,喝的是大米粥。渔民在海上的生活,其实过得很清苦,他们的睡眠时间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一旦忙起来,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记者 陈勇)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西苍月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