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日军屠杀青岛一村136人 刺刀挑开孕妇肚子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吴帅 2015-07-30 06:38:04 字号:A- A+

孙家口伏击战纪念碑

    孙家口伏击战遗址:1938年4月15日,日军军车从孙家口村西头往东通过村内小道,然后驶上村北胶莱河上的石板桥,向北开往平度城。第二天回来时在此被抗日游击队伏击。现在小村和石板桥都保存完好,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孙家口伏击战 打死日军中将

    77年前,日寇的铁蹄正肆意践踏中国的土地,这年的4月16日,在高密东北乡的孙家口村,曹直正与其族弟曹克明策划了一场伏击战,400多名游击队员和一些自愿参战的村民利用村北胶莱河上的一座石桥,与敌寇激战6小时歼敌58名,其中打死一名日本陆军中将,震动了胶东半岛,也给日军一记痛击。1985年,作家莫言以此为原型写成小说《红高粱》,后又改编成同名电影,使孙家口伏击战名扬四海。今天我们试图将孙家口伏击战的激烈场景进行还原,让读者在硝烟炮火中,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

    场景还原

    看中孙家口处于三县交界

    “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杀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看过电影《红高粱》的人相信对这首插曲《酒神曲》都有印象,歌中提及的“青杀口”就在现在高密市的东北乡——夏庄镇(原河崖镇)的孙家口村,村头有座石桥,就是电影中九儿花轿经过的青纱桥。据当地老人讲,这座桥至少有200年的历史。著名的孙家口伏击战就发生在这里。

    “不过,那时的孙家口村属于平度而不属于莫言的家乡高密县。”作家谢维衡在《草民的抗战》一书中讲述了《红高粱》背后的真实故事,他提到1938年,孙家口、公婆庙等村属于平度最南边的第七区王家丘镇,解放后划归了高密县。

    孙家口北距平度县城35公里,南距胶县县城25公里,西南距高密县城30公里,正位于三县交界的胶平公路上。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的老家在胶州,距离孙家口村不过4公里,对鲁青抗战历史颇感兴趣的他曾经驾车亲往走访,他分析说:“孙家口村当时是个不过百户的小村,且街道狭窄,仅能通单行车,街道虽不很长,却有几个锐角拐弯。村北临胶莱河公路渡口有座石桥,桥长40米,宽2.4米,两头引桥各有25米,两端堤高坡陡,形成天然屏障。汽车自桥北首进入引桥至出村有二三百米,只能单车缓行。但孙家口桥北与村前为开阔地,有回旋余地,实为打伏击战之有利地形。”

    当年游击队曹克明部就是看中了此地三县交界的优势,一旦伏击战打响,这三个县城的日伪军要得讯或增援均需一定时间。兵贵神速,日军没有了时间优势,就没有援军可言,也就成了瓮中之鳖,游击队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打一个歼灭性的伏击战。

    背景介绍

    曹氏族人共谋歼敌大计

    高密的抗战史,要从县长曹梦九说起。1935年9月至1937年10月间,曹梦九任高密县长,为官清正廉明。他上任时,高密县境内土匪横行,为加强高密治安,他在全县建立了完善的联庄会组织,经过他的治理,土匪在高密销声匿迹。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曹梦九闻讯立即组织成立了300多人的高密县抗日救国游击大队,自任大队长,之后高密全县上下的抗战积极性被迅速调动起来。

    当时第八区南郭庄(也称曹家郭庄,1945年7月划入今诸城市,现名南戈庄)联庄会在会长曹仲芳的带领下,以曹克明、曹绍先、王泽后等为骨干力量,在与张步云的斗争中壮大起来。

    曹克明何许人也?莫言小说《红高粱》开篇有这样一句话:“1939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莫言笔下的这位“传奇英雄余占鳌”,原型就是曹克明。

    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高密县志》和《高密文史资料选辑》中是这样记载的:1938年初,日军进入山东高密、胶县、平度等地,为了沟通胶县和平度之间的直接联系,日军用武力迫使当地民众为他们修复胶(县)平(度)公路,孙家口村便在这条交通动脉上。公路修好后,日军每日乘车来回巡逻,路边的树木、牛羊甚至行人都成了他们比试枪法的靶子,经常有无辜村民死在他们枪下,这激起了当地百姓的仇恨。

    曹家后人曹官成 (曹绍先的侄子)通过老一辈人的讲述撰写了《曹氏抗战家记》,他在这本家史中也有详细记述。1938年3月间,刚刚组成的游击队曹克明部,在胶济铁路以北的高密、昌邑、平度一带活动,伺机打击日本侵略军。胶平公路既为日军重要交通线,自然就不断有来往车辆,曹部便谋划在此公路上伏击日军。曹部手下有一千多人马,但他们很多都是刚放下锄头拿起枪的农民,没有任何实战经验,曹克明也没有实战指挥能力。适逢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华北联络参谋兼十三支队参谋长曹直正由诸城蔡晋康部(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四十四支队)至曹克明部联系工作,曹直正与曹克明是同村同族,系黄埔军校毕业生,参加过北伐战争,有较丰富的作战经验,曹克明决定让他留下共同组织一次伏击战。两人相见后十分高兴,共谋歼敌之计。

    战斗6小时歼敌58人

    据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介绍说,在《高密文史资料选辑》中收录了于天助的文章《孙家口伏击战与公婆庙惨案》,他从1950年起在这里生活了20余年,并采访了几十位老人还原当时的经过,同时结合曹家后人撰写的抗战史,来还原孙家口伏击战的现场。

    曹克明与曹直正沿胶平公路逐段进行侦察后,最后决定在胶莱河孙家口古渡口处伏兵歼敌。通过侦察,种种情况表明,敌人的巡逻车总是有规律地往返于胶平公路上。第一天由胶县穿过孙家口驶向平度,次日再由平度返回胶县,以确认道路畅通。他们自恃有精良的武器,在这一带又没遇到过什么抵抗,时间一长,就失去了警觉,因此总是大摇大摆,无所顾忌。

    侦察好了地形、摸清了情况,为确保战役成功,曹直正和曹克明又向北去,联络平度的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独立第二大队冷冠荣部和胶县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姜黎川部以及董希瞻部,希望他们密切协作,阻击南北方向的援敌,得到了他们的同意。

    1938年4月15日,日军的军车从胶县经孙家口村开往平度去了,根据以往规律,汽车在第二天必然返回胶州。于是,曹克明与曹直正等连夜展开了伏击战的周密部署,董希瞻的第二大队被确定为这次伏击战的主攻队伍,在孙家口村内外伏击。次日一早,即将百姓疏散,将400多名游击队员一部分埋伏在南桥头孙家口沿街两侧的老百姓家。又在方圆5公里内设下伏击圈,并安排部分游击队员扮作百姓于公路旁假装耕作。在村内街拐角处设有农民用来耙地的耙,并把耙拴在一起设立路障,等待战斗。

    4月16日上午10时,载货卡车、轻装甲车数辆从平度向孙家口驶来,他们还是一副凶神恶煞的嘴脸,尤其是开在最前面的那辆车,鬼子的眼神透过机关枪虎视眈眈,后面车上的鬼子倒轻松很多,谈笑风生毫无戒备。跟往常一样,巡逻车过了青纱桥后便加速前进,临近才看到前面的路障,再紧急刹车也来不及了,车轮在原地挣扎了几下便陷入水沟,紧随其后的车辆也挤在一起,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

    “打!”埋伏在附近的游击队员听到董希瞻一声号令,从四面八方开火,顿时汽车被炸瘫痪。慌乱的鬼子兵后来才反应过来,躲在汽车底下进行反击。由于游击队刚刚组建,队员们还缺乏实战经验,数人中弹牺牲。情急之下,一位游击队连长带着数十名队员每人抱着一捆点燃的柴禾冲过去,硬是把车底下的日军给熏了出来。四周埋伏的游击队员一拥而上,将残余之敌包围,杀得残敌毫无抵抗之力,冲出的几个敌人四散逃命。

    这次战斗持续了近6个小时。据亲历者(台湾)李佛舟(祖籍即墨周哥庄)的《抗战记略》介绍,此役共歼敌58人,缴获轻九二重枪1挺,六五步枪46支,军刀3把,短剑2把,手枪3把,钢盔36顶,其他军用地图和机密文件一宗,焚毁轻装甲车、卡车9辆,缴获军用卡车一辆。后来,战利品送到当时迁驻在安徽阜阳的山东省政府展览,曹克明部受到了国民政府的记功嘉奖。更为关键的是,在被击毙的58名日军中,有一名中将叫中岗弥高,是坂垣师团来胶东休养兼视察军务的。激战中,游击队员阵亡23人,其中包括曹氏家族的曹正德、曹廼江等人;自愿参战的群众伤亡10余人。抗战期间,高密南郭庄曹氏族人共参加了大小51次战斗。

    公婆庙惨案屠杀136人

    虽然孙家口伏击战取得了胜利,但在不久之后,便遭到了日军的报复。据高密市档案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当时,人们都以为日军全被消灭了,殊不知还有一个鬼子兵在战斗中藏在一村民家的麦秸里,乘夜逃回胶县城,报告了被伏击情况,并为日军进行残酷的报复提供了线索。

    当天晚上,人们仍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曹克明带着战利品回大本营休息。在不远处的青岛,一辆辆日本军车呼啸而出,他们本是驻青岛的日军,接到紧急命令向高密进发。第二天一早,孙家口被日军团团包围,幸亏之前迁出去的村民还没回来,他们只抓到4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经过拷打一无所获后,便一把火烧毁了整个村庄。在日军烧毁孙家口之后,游击队连夜将道路掘毁,并拆毁胶河上的石桥,以防敌人再次报复。然而阴险狠毒的敌人,为了麻痹群众,暂不出城报复。

    胶平路段上仅仅保持了七天的平静。据高密市档案局的资料记载,1938年农历三月二十五黎明,一个中队的日军从青岛出发逼近孙家口,当走到村边时发现公路桥梁都被破坏了无法通行。本来就在气头上的鬼子看到不远处的村庄内有个人影出现了一下马上就消失了,觉得肯定有情况,便把枪口指向了那里。

    那里叫公婆庙村,那个人影其实是个早起拾粪的人,看到日军后害怕赶紧跑回去了。但日军可不会去调查这些,拿着机关枪冲进村庄,20多名村民刚走出家门就被枪杀,六七十岁的老人被赶到一间房子里浇上汽油活活烧死,怀孕8个月的孕妇被刺刀挑开了肚子……侥幸逃出去的村民也被日军追赶上,赶到一条河边,架起机枪扫射,扫射之后,又用刺刀把每个倒下村民的肚子挑开。最后,他们将公婆庙村全村房屋都放上火,顿时村庄变成一片火海。

    仅半天时间,日军屠杀公婆庙村群众136名,杀伤、烧伤70多名,烧毁房屋800多间,牲畜、粮食、农具等损失不计其数。那时该村尚不满200户人家,劫后的公婆庙村户户发丧、人人悲鸣。这便是高密抗战史上有名的“公婆庙惨案”。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我是那场劫难的幸存者。”老中医王培烈曾回忆说,他当年亲眼目睹了这场惨案。当时他刚逃出村子,就被四五个鬼子跟上,大声呼喊他站住。王培烈拼命地跑,把敌人甩在身后,于是鬼子开了枪,子弹从头上、耳边嗖嗖地乱飞,他一头扑倒在地上,敌人以为他中弹了就去追赶其他人,这才逃过一劫。等敌人走后,他回村一看,房屋全烧焦了,到处是哭喊声。一片焦土,一片凄凉,谁能想到这竟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情。

    相关链接

    曹克明

    曹克明的身份较复杂,他是高密县第八区南郭庄人。在北京北平国民大学读书期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毕业后受党组织委派回家乡开展工作,担任了中共高密县南郭庄支部书记。1927年,中共山东省委派人到南郭庄一带建立贫民会,组织农民暴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南郭庄大部分村民都加入了贫民会,成员达200余人,曹克明等人又相继在潍河东岸柿子园、西注沟、马家埠等村建立了贫民会组织。随着贫民会员日益增多,中共高密县委决定组织南郭庄农民暴动。

    1927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晚,暴动开始,后来坚持不到一个月宣告失败,曹克明逃离高密。1928年初,曹克明担任了潍县(今潍坊)县委书记,他决定利用潍县桥西山会的机会,发动武装暴动,建立革命武装。1929年4月,曹克明代理中共青岛市委书记。7月,省委书记刘谦初等主要领导人被捕,中共山东省委遭到严重破坏。后经协商由党维蓉、曹克明、徐宝铎3人组成中共山东省临时委员会,共同主持临时省委工作。1930年春,曹克明在高密自首叛变,带领“捕共队”去潍县,破坏了潍县党组织。

    “七七事变”后,曹克明回到家乡拉起了一支队伍,又收编了附近一些大大小小的土匪武装,手下有了一千多号人,此时曹克明成了高密一带呼风唤雨的人物。

    当时驻潍县的山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是厉文礼,他将所属各县自卫团、联庄会及各地抗日游击队重新组合,把规模较大的几支改编为第八区的保安部队。于1938年4月1日,将曹克明部编为山东省第八区游击第六总队,曹克明任总队长;1939年9月,部队改编为山东省第八区保安独立第六团,曹克明任团长。

    1938年4月16日,曹克明率领队伍在胶莱河古渡孙家口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轰动了整个胶东——这就是《红高粱》中所描述的伏击日本人汽车队的故事。

    地摊淘来日本杂志

    讲述人 张成

    今年53岁的张成虽没经历过70多年前的那场抗战,却对那段历史颇感兴趣。十几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他收藏了一张抗战时期政府发行的纸币,没想到一张小小纸币却暗藏大历史,从此他对鲁青抗战历史产生浓厚兴趣,收藏的纸币也越来越多。

    张成循着这一张张纸币,开始探寻发行时期的当权者及当时的经济状况,没想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竟然抽丝剥茧似地寻出了一段段鲁青抗战历史,一个时期的纸币就涉及到1个当权者,于是他到处翻找资料查史书甚至实地探访。随着收藏的纸币越来越多,他对这段历史掌握得也就越多,迄今为止,他已收藏了抗战时期鲁青地区纸币300多张,涉及到当权者50多人,关于当时的研究资料和书籍则藏满了书柜。

    1938年由日本出版的期刊杂志 《画报跃进之日本 青岛攻略号》,是张成花了500元在昌乐路文化市场淘来的。“这里面有当时日军侵占青岛时拍下的大量图片资料,非常珍贵,可遇不可求。”张成说,10年前他在逛旧书市场寻找资料时,发现了这本杂志,当时摊主要价1000元,他觉得有些贵,寻思等转一圈回来再砍砍价,结果等他回来时杂志竟然被人买走了,他深感遗憾,后悔不迭。半年前,张成在淘书时再次发现了这本杂志,这次他没有犹豫,直接买下。在与市档案馆进行信息交流时,发现杂志中很多图片资料档案馆也没有,因此张成决定将这本杂志无偿赠送给市档案馆,实现信息共享,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

    请市民参与抗战史料征集

    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青岛早报与青岛市政协文史委、青岛市档案局、青岛新闻网联合推出 “青岛记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报道”,同时向市民征集有关抗日战争故事,尤其是与青岛当地的抗战有关的史料,包括青岛地区走出来的知名抗日英雄的事迹、照片、遗物、手稿等;反映日军在青岛地区进行殖民统治、经济掠夺、暴行罪行的有关文字、实物、图片等;反映抗战胜利后日军投降、庆祝活动等相关历史。如果你有相关故事,可联系青岛早报政教部或青岛新闻网,也可以直接投稿 (联系电话 :82933215; 电 子 邮 箱 :qdzbzjb@126.com;官方微博:新浪微博@青岛早报;青岛新闻网征集邮箱:qdxww@qingdaonews.com)。(撰稿 记者 吴帅 照片均由青岛市档案馆提供,记者王建亮翻拍整理。)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浪淘沙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