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世界问候日:离家打拼 别忘给爸妈拨个电话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 2015-11-21 14:24:28 字号:A- A+

    原标题:离家打拼,别忘给爸妈拨个电话

    离家在外的游子,当你24小时忙着在客户间奔波,忙着与三五好友聚会,忙着和伴侣闺蜜逛街之余,是否会记得抽出三五分钟,留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工作爱情友情,他们的世界里,我们却始终是一切。今天是“世界问候日”,记者采访了多名离家游子,听他们讲述距离隔不断的血脉情深。

    人物

    收车先给老母亲报平安

    下午4时是郑瑞青的交接班时间,她把车停在路边,先掏出手机给母亲拨通电话。“妈,我下班了,今天都挺好的。 ”下班给母亲拨电话,是郑瑞青13年来的习惯。

    青岛出租汽车公司红飘带车队的郑瑞青今年50岁,老家胶州营海的她其实距离母亲并不远。“从我家到我妈家有50公里的路,80岁的老母亲身体还不错。我是家里的独生女,刚开上出租那会儿,老母亲高兴地说‘你有车了,可以常回来了。’其实我真顾不上,那时候忙着挣钱还贷款,不敢撂下活儿特意抽出一天回老家。 ”郑瑞青记得,有一次有个客人包车去胶州,路过家门也没好意思跟客人说。

    “我现在大概两个月能回一次家,每天的问候让我们很亲切。 ”郑瑞青说,他们互相问候的电话一般两三分钟,说说一天的见闻,说说孩子和晚饭吃什么。“问候不一定花多少时间,每天通通话真的很好。 ”

    人物

    每周两次问候老家父母

    三年前在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市民李先生毕业后就留青工作,但平时比较繁忙,经常去外地出差,“我老家是合肥的,在青岛上大学时只有寒暑假才回家,平时也就只能给爸妈打电话。 ”李先生告诉记者,高中住校时每月回家住一天,每月中旬打公用电话给家里报平安。 “考上大学后买了手机,联系起来就很方便了,每周末打一次电话。 ”每次打电话,李先生都会和爸妈聊上半个多小时。

    “我爸妈都已经养成习惯了,他们和我说到了周末就会等着电话,电话铃一响,马上接起来。”李先生说,本来打算毕业后回老家,离着父母近一点,但在这边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而且女朋友也在青岛,后来和家里一商量就留在了这里。

    李先生说,上班后没有太多空闲时间回家,不过给爸妈打电话的频率增加了,一周两次,而且去年过年回家还给家里安装上了电脑,教会了爸妈上网聊天。李先生现在已经结婚生子,父母也来青岛看孙子,“在外上学工作的,都应该经常给爸妈打个电话,哪怕发一条微信,让他们放心。 ”

    调查

    六成大学生一周一次电话

    记者从青岛农业大学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调查了生活中他们与父母交流问候的频率。据统计,有六成大学生平均一周跟父母打一次电话,两三天给爸妈打电话联系的大学生占三成,也有些学生习惯每天都给家里打电话,极少数大学生半个月或更长时间与父母联系一次。

    有趣的是,记者发现大学生和父母的通话时长与通话频率大致成反比,这也跟不同大学生各自性格不同有关。有些大学生性格较独立,一周给家里通话一次,但是通话时间较长,大约一个小时左右。主要向爸妈汇报一下一周的学习生活情况,有什么开心事或烦心事,一股脑儿跟爸妈侃一侃;而有些大学生则反映,习惯和父母两三天就通一次话,通话时长平均半个小时左右,报个平安,也了解了解父母的饮食起居、身体健康情况;每天都和爸妈通话的大学生,习惯在上完一天课之后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简单聊几句。

    当下,新媒体应用广泛普及,大多数家长也开始使用微信、QQ等聊天工具。因此,在网上聊天成了大学生问候父母的另一种方式。另外,大多数学生喜欢和父母用微信或者QQ视频聊天,多数平均三四天一次。当然,大学生群体中问候父母最广泛的方式还是打电话。随时随地,想家了就点下通话键,听听父母的声音感觉特别亲切。(记者 梁超 赵黎 王晓雨 实习生 杨荟莹)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莫非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