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创客列传】追寻十乐坊 老牌锅贴店又回来了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任俊峰 | 责任编辑:山峰 2015-12-18 06:43:13

十乐坊锅贴铺和他的故事

袁卫和他的“十乐坊”锅贴店

    【创客列传】追寻十乐坊青岛老牌锅贴店重新焕发生机

     年纪稍大点的青岛“土著”,对“十乐坊”这个字号应该不陌生,这家早先位于老城区博山路的锅贴店,是与青岛大包、春和楼等齐名的老字号。随着时代的变迁,近年来“十乐坊”曾一度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但是最近,这家小吃店又重新红火了起来,土生土长的青岛人袁卫,将人们丢失的记忆重新找了回来。

    历史:十乐坊锅贴曾是戏曲名家最爱

     十乐坊,原名“拾乐坊”,意为“拾个乐子”、“捡个乐子”、“讨个快乐”,后简化为“十乐坊”讹传至今。据史料记载,这个字号创办于1929年,地址在当时青岛博山路35号。

     十乐坊是一家专营锅贴的小吃店,在那个时代的青岛,十乐坊不仅是锅贴第一品牌,更是青岛小吃第一品牌,它的牛肉锅贴、三鲜锅贴最为美味,加上店铺地处青岛最繁华的大鲍岛商业区,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演艺、洗浴、美发等行当中是赫赫有名。那时凡来青岛平度路大舞台(后称永安大戏院,延安大戏院)演出的戏曲名家,如梅兰芳、程砚秋、言菊朋、袁世海等,都曾在十乐坊叫过“夜餐”。

     据说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就最喜欢吃十乐坊的三鲜锅贴。程先生带领他的“秋声社”在青岛大舞台为数不多的几次演出,“夜餐”都是指定叫的十乐坊的三鲜锅贴跟米粥。戏演至晚上九点多钟,戏班加餐,便吩咐戏院经理让十乐坊即刻送面点。

     那时候的十乐坊往往是上午十一点才开门纳客,晚上一直要营业到凌晨才上门板。博山路上的天德塘、四方路上的瑞芬茶庄、平康七里平康五里的店家老板们,也常来十乐坊叫餐。一九五二年公私合营十乐坊划归广东饭店,又先后推出了扇贝锅贴和豆沙锅贴,而扇贝锅贴后来成为十乐坊的招牌产品。

十乐坊锅贴铺和他的故事

“十乐坊”锅贴

    传承:为了找回曾经的记忆

     今年45岁的袁卫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从小就生活在老城区的他,小时候经常会去博山路的“十乐坊”吃锅贴,那时候青岛的经济水平还不高,吃一次锅贴对袁卫来说都是很奢侈的事,每天上学路过“十乐坊”,袁卫都要忍不住向店里看两眼,偶尔还会“央及”家长带他去店里过把瘾。

     但是最近几年,随着青岛老城区尤其是四方路附近的衰退,经营了数十年的“十乐坊”在2009年停业,这让很多青岛人怅然若失,袁卫便是其中的一个。袁卫说,他喜欢十乐坊,不仅仅因为锅贴的味道,实际上青岛人的生活水平已经提高了很多,锅贴吃起来也没有过去那么美味了,但是十乐坊却包含着青岛人的记忆,为了不让这种记忆消逝,他选择了创业,将“十乐坊”重新做起来。

     之所以称之为“创业”,是因为袁卫本身做的是与工程有关的行业,对餐饮几乎是一窍不通。他首先去工商查询了“十乐坊”的经营情况,然后重新梳理品牌。凭着小时候吃锅贴的记忆,他将锅贴的品种重新完善起来,然后袁卫走访了一些本地的老厨师,将锅贴的配料找了回来。在尽可能保留过去口味的同时,袁卫又结合现代人的需求,对锅贴进行了升级。

     2013年,第一家“十乐坊”锅贴店在城阳区正式开张,由于价钱合适,口味鲜美,十乐坊获得了顾客的高度认可,这让袁卫增加了将这个老店重新发扬光大的决心。

十乐坊锅贴铺和他的故事

欣慰:老招牌唤回80岁老顾客

     目前,“十乐坊”已经在在台东、市北、四方等区域拥有四家分店,在美团、饿了么等网上的订单量也直线增加。曾经“十乐坊”的一些老顾客纷至沓来,而90后年轻人也对“十乐坊”非常认可。

     80岁的单先生从1962年开始,就在青岛七中教书。每到发工资的时候,他就会和同事一起到十乐坊吃顿锅贴改善生活。单先生回忆,在那个年代,能去十乐坊吃饭,也算得上是件“奢侈”的事儿。如今,随着“十乐坊”的再次开业,单先生又成了这里的忠实粉丝。“希望能将这些青岛的老饮食文化传承下去,不要弄丢了。”单先生说。

     在袁卫的计划中,他有意在2016年让“十乐坊”这个招牌走出青岛,去济南,甚至还会进北京,让青岛本土的饮食文化在更广茂的地方扎根。(青岛新闻网记者任俊峰)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