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三铺龙拳“打进”省级非遗 起源于明朝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王晓先 徐栋 王世锋 2016-04-02 06:28:48 字号:A- A+

    原标题:三铺龙拳“打进”省级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的体现,近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上又添一批新的岛城 “明珠”:攻守兼备的三铺龙拳、鸳鸯内家功、《律吕正声》、精妙的指墨画、时代传承的海产品制作工艺。“文武双全”的岛城非遗精彩纷呈,下面就让我们带你大饱眼福。

    攻守兼备的三铺龙拳

    “真的吗?真是太好了!”听到自己毕生努力的事业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三铺龙拳第八世传人刘正海感到非常兴奋。他向记者介绍,三铺龙拳前身为“刘家拳”,起源于明末,是刘家上祖刘静所创。到清朝道光年间传至第三世传人刘楹盛时,练武已成家风。之后由于云游道长刘峪盛的亲传,并口诵了一首隐喻诗,使“刘家拳”得到了升华。到第四世传人刘邦基、刘邦业时,两人练成一身硬功夫,在当时被称为“神鞭刘”、“铁腿刘”。1900年义和团运动,参与天津保卫战的宁波商人黎银因负伤碾转到了胶州铺集二村,留在那里当长工。这期间黎银经常与当时的刘家兄弟刘衍文、刘衍成切磋武功,也因此结为同盟之好,自此“刘家拳”融入了南拳的动作。解放战争时期,刘家子弟为支援祖国解放,纷纷投入到革命热潮中,刘家后代有的担任征粮队队长,有的当了民兵联队长,有的当了妇救会会长。

    此后“刘家拳”又传承到了当时十分瘦小的第八世传人刘正海手中。在父兄传授下,刘正海7岁便开始接触武术,除了习练“刘家拳”,还学习小五手、义和拳等武术。根据自己个子矮,速度快,爆发力强的特点,刘正海对 “刘家拳”进行一系列的改良,经过50多年的潜心苦练,创编了更具实战意义的三铺龙拳,动作简明朴实,讲究内外合一,每招每式都体现以小治大、以矮克高、以少制多、以速攻蛮的实战技术。凭着对武术事业的执着,刘正海老师培养了大批的武术高端人才,徒弟遍布各地。无论参加武术高考或是武术比赛,三铺龙拳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说起三铺龙拳的命名,刘正海告诉记者,“三铺”是指青岛胶州市的铺集镇,也是这套拳的出处和发源地,取名龙拳一是代表中国的意思;二是希望这套拳术具有中国龙的气度,如海中蛟龙翻江倒海,如山中巨蟒柔而含刚。

    王邦直与《律吕正声》

    “律学宗师”、“音乐界的孔子”,山东著名音乐家刘新海曾这样评价王邦直。据现今居住在城阳区小庄村的王邦直后人介绍,王邦直祖籍即墨,天性聪敏好学,幼年参加童子科考试就受到考官的赏识。此外王邦直还十分孝顺,在他母亲去世时,他异常悲伤,写了百首《黄鸟诗》,来抒发自己的丧母之痛。后来他的父亲在山西任所突发疾病,等王邦直接到书信赶到时,父亲已经入棺,他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为此他捶胸而哭,极度哀痛。随后,王邦直赤足步行2000多里路,将父亲的灵柩运回即墨,路上脚趾生了冻疮,他也不肯裹足而行。

    这位孝子和才子也是命途多舛,明嘉靖年间,王邦直成为岁贡生,也因此进入仕途,成为河北盐山县丞。任职不久在京城等待改选之时,恰巧赶上朝廷因为灾疫要求臣民上书言事。王邦直便针对时弊,列举了十条时政措施。十条措施是王邦直针对当时天灾多发百姓流离失所、吏治腐败奢靡盛行等时政弊端提出的,建议受到了嘉靖皇帝的赞许,但是却犯了当时官场大忌,因而不久就被罢官,就此结束了他短暂的政治生涯。罢官后王邦直返回故里即墨,经过近20年的苦心研究探索,王邦直完成了《律吕正声》六十卷,对明朝以前我国声律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考证和阐述,并对律吕相应等声乐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月十二日,王邦直去世,享年88岁。后来王邦直后人迁到小庄,也就是今天城阳区惜福镇的小庄村。《律吕正声》是王邦直的呕心沥血之作,也是王邦直今日仍为世人所知的主要原因。清乾隆年间,《律吕正声》被编入《四库全书》。另据史料记载,王邦直律学思想体系的提出早于法国的世界著名音乐理论家梅森近100年,早于德国音乐家巴赫近200年。

    十指连心的作画之法

    据即墨文广新局非遗办的工作人员介绍,指墨画也叫指头画、指墨,意为用手指头画的中国画。中国画史中,指墨画自唐代张璪“手摸素绢”开始,而真正说到指墨画的创始人,那应该非清代的高其佩莫属。高其佩早年也用传统的毛笔画过画,但久久未能创造出自己的风格,直到涉作了指墨画后才独创一格,成为指墨画名副其实的开派宗师。如今指墨画已历经1500余年的历史岁月。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见证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盛衰,是学识修养极高的文人墨客以指抒情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青岛即墨籍画家韩国栋是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指墨画艺术家,韩国栋的指墨画多方师法,融会贯通,指法娴熟多变,线条生辣凝重,力透纸背,构图高阔厚重,画功已到信手拈来随心所欲之境。在指墨画风格上,他独树一帜,既有宋人高大雄伟之构图,又有元人厚重多变皴点之法。他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在指墨画中融入了“透视”之法。既继承了清代高其佩先生和现代潘天寿先生的古拙简逸,又创新发展了简繁相济,极具正大气象的指墨画。

    险些失传的棒槌花边

    即墨镶边亦称即墨镶边大套,是传统编织技艺融合手拿花边技艺而形成的花边工艺品。即墨文广新局非遗办的工作人员说,据记载,1911年,客居烟台的即墨艺人芦希忠(即墨县黄洼村人)从英商仁德洋行引进意大利“手拿花边”样品,然后回即墨集资开办了裕民花庄。至1920年,即墨城内已有“裕民”、“明新”、“百川”等45家私营花庄,并形成了北到莱阳、莱西,南到崂山、胶县,西跨沽河两岸的广大生产区。1938年,成立“即墨县花边同业公会”。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年产花边近8000套,主要产品有台布、餐套、盘垫等。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对外贸易停顿,花庄关闭。即墨镶边以特制丝光线和优质亚麻布为原料,将图纸分解成若干小块,钉在特制的蒲席上,串针甩线,自左向右按正锁顺序制作。待各块小样全部制作完毕,便按原图样连接成半成品(边子),然后用缝纫机将边子和绣花(扎花)镶拼加工,再经整修、烫平等处理后,即成为一件完整的产品。

    周氏艾灸“少而精准”

    据周氏艾灸法第四代传承人于青云介绍,灸疗法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又名灸疗。周氏艾灸法,也就是周楣声艾灸法,起源于周丙荣。他是一名晚清名中医,弃儒习医,擅长于针灸,喜欢撰写记述。其遗著《金针梅花诗钞》,由其孙周楣声增损重订而成。书中撷取历代针灸文献之精华,贯穿周氏四世传习之心得。

    灸法作用机理和针疗相近,通常针、灸并用,称为针灸。一代灸法大师周楣声先生对现代灸法得不到振兴和发展而痛心,他从医70余年,凭借扎实、独到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救人无数。特别撰成了《灸绳》一书初稿,同时还出版了《周楣声脉学》等多部著作。其中,《灸绳》初稿在充实了100多万字读书笔记、大量针灸临床验案的基础上,才着手完成了这本理论与临床灸法专著。其在灸法的传承与振兴、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贡献巨大,被世人誉为 “艾灸之准绳”、“艾灸第一可法之书”。

    据于青云介绍,周氏艾灸法的特点主要是选穴原则“少而精准”,危重症多精选一穴就会取得良好效果;选穴中以压痛穴反应最为重要,重点突出临床“热证贵灸”诊疗特色。周氏艾灸法艾条熏灸器简廉安全,以周氏万应点灸笔、热流喷灸仪为主。于青云作为周氏艾灸法第四代传承人,有幸得到周老亲传,并潜心研读周楣声的笔记、手稿,结合30年临床教学实践,凭借其博学的知识,开拓其他医学领域。

    相关链接

    入选第四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青岛“非遗”

    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秧歌(闫家山地秧歌)市北

    泥塑(刘氏泥塑)城阳

    泥塑(即墨泥老虎)即墨

    棒槌花边技艺(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即墨

    肉食传统制作技艺(周氏流亭猪蹄制作技艺)城阳

    肉食传统制作技艺(香酥鸡烹饪技艺)市南

    肉食传统制作技艺(万和春排骨砂锅制作技艺)市北

    中医诊疗法(周氏艾灸法)市南

    中医诊疗法(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市南

    中医诊疗法(李氏小儿推拿秘笈)市南

    山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王邦直与《律吕正声》 城阳

    鸳鸯内家功 市南

    三铺龙拳 胶州

    指墨画即墨海产品制作工艺(沙子口金钩海米加工技艺)崂山

    春宝发制品传统制作工艺 即墨胶州

    古典家具制作技艺胶州民间习俗(东夷渔祖郎君庙会)城阳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