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渔港修船人:缝缝补补30年 坚守手艺难传承(图)

来源:图影视界 作者: | 责任编辑:朗拿度 2016-11-28 13:13:32

渔港修船人:缝缝补补30年 坚守手艺难传承

    冬日的青岛东港码头变得冷清,归航的渔船停靠在岸边,桅杆上的红旗迎着海风,在阳光的映衬下格外显眼。港口广场上,两位修船师傅正在维修一艘木船,他们是这里有名的修船手艺人,一直从事这个近三十多年,修过的船只已经数不清楚,如今这份辛苦而枯燥的工作,已经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接过他们手中的工具了。

渔港修船人:缝缝补补30年 坚守手艺难传承

    两位修船人都姓刘,他们从十六七岁就开始修船,手艺都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以前我们有一支庞大的修船队伍,后来木船逐渐退出市场,再加上这个活又累又枯燥,很多人转行不干了,年轻人又看不上这份出力差事,所以修船人越来越少了。”刘师傅说。

渔港修船人:缝缝补补30年 坚守手艺难传承

    两位师傅介绍,这种木质的渔船大多已经不再打鱼了,而是出租给海钓爱好者,在海钓的旺季甚至一船难求。手艺既要传承,更要发展。外面的世界毕竟是很精彩的,这不起眼的修船手艺,辛苦而枯燥,已经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接过师傅们手中的工具了。虽然日复一日的辛劳,并没有带来大笔财富,但他们踏实而知足。

    

渔港修船人:缝缝补补30年 坚守手艺难传承

    常年在海边风吹日晒,修船师傅们的肤色黝黑,却透着健康的红润,风刀在他们的脸上雕刻出清晰的印记,沧桑而淳朴,而且更显坚毅。谈话间,两位刘师傅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只见他们熟练地用竹棍捞起一点油灰,嵌进一艘木船侧面的缝隙里,随后将麻丝和着油灰将缝隙填平,再用凿子反复敲打。

渔港修船人:缝缝补补30年 坚守手艺难传承

    粗糙而满是伤痕老茧的双手,紧握着斧头和凿子,每一次敲击都精准而有力,正如他们要牢牢地掌握自己的命运。“怎么样才算是补好这个缝呢?”。“就是凿子头上感觉有点紧就差不多了,很难说出具体标准,就是一种感觉。”

渔港修船人:缝缝补补30年 坚守手艺难传承

    貌似很简单的一手木质船,缝缝补补今天已经是第六天了,估计还有两天才能完全竣工。整个木头船都是纯手工打造的,所以也用不上太科技的一些机器和技术,修补船也只能完全靠纯手工,一点一滴来完成。

渔港修船人:缝缝补补30年 坚守手艺难传承

    一把斧头、一把刨子、一把锯子、一个凿子、一些麻丝、一些桐油、一些修船专用石灰……几十年来,两位刘师傅就是用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修好了数不清的木船,也和修船结下了一辈子的难解之缘。

渔港修船人:缝缝补补30年 坚守手艺难传承

    “年轻时候修船从来不觉得累,睡一觉就没事了。现在年纪大了,手脚也慢了,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胳膊也有很多旧伤,贴了膏药也缓解不过来。”刘师傅说。

渔港修船人:缝缝补补30年 坚守手艺难传承

    传统修船手艺吸引了小朋友的目光。

渔港修船人:缝缝补补30年 坚守手艺难传承

传统修船手艺吸引了很多来此游览的人的目光。他们说,现在自己生活也不错,出来修船并不是看中那些报酬,一来是当锻炼身体,二来是担心没有其他人会来修船了。

渔港修船人:缝缝补补30年 坚守手艺难传承

    修理过程中,渔船的主人不断跟两位师傅交流。

渔港修船人:缝缝补补30年 坚守手艺难传承

    缝缝补补30年,两位师傅坚守手艺,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一天他们可能也干不动了,匠人的手艺马上也就失传了。

渔港修船人:缝缝补补30年 坚守手艺难传承

  归航的渔船停靠在岸边,桅杆上的红旗迎着海风,在阳光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