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郝平担任北大党委书记 中学就读于青岛四十四中

来源:大众网 作者:朱艳丽 孙雅琴 2016-12-14 13:32:40 字号:A- A+

郝平担任北大党委书记 中学就读于青岛四十四中

    12月13日,北京大学掌门易人。记者从教育部网站获悉,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北京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的任免决定,郝平担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因年龄原因,朱善璐不再担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职务。

    今年57岁的郝平是咱青岛老乡,中学就读青岛第四十四中学,在师友的印象里,他重感情没有官架子。在青岛成长的经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郝平的教育观。他在去年一篇文章中写道,在青岛第四十四中就读的亲身经历让他觉得,学校从来都不是一个“唯有读书高”的“应试培训基地”。

    11年后回归北大

    郝平出生于1959年,青岛人,北京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学生,自2009年起担任教育部副部长。

    公开资料显示,郝平在北大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时光。他1982年本科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大学校长办公室、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北京大学外事处等部门工作和任职。

    2001年至2005年,郝平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其间:2004至2005年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2005年至2009年,他出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2009年,他任教育部副部长至今。

    2013年11月5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上,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郝平当选为新一届大会主席,任期两年。这是该组织历史上中国代表首次获选大会主席。

    离开北大11年后,57岁的郝平以新的身份回归母校。

    高中老师的得意门生

    “郝平从小就跟别的学生不一样,热心肠、领导能力强,算是我们班级的副班主任。”今年76岁的宋伟是郝平的高中班主任,谈起自己的这名“得意门生”,宋伟的语气里满是骄傲。

    1973年,家住国棉六厂宿舍的郝平,升入了与自己家一墙之隔的第四十四中学读书,3年后,直升四十四中的高中部,在宋伟的班级里度过了两年的高中时光。“在高中时期,他就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力。”宋伟说当时很多学生还处于不敢说话的阶段,但是郝平却敢于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当时我就格外留意这个孩子,觉得他不简单。”

    正因为如此,后来在郝平决定人生方向的时候,宋伟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郝平的妈妈在国棉六厂上班,高考前正值郝平妈妈快要退休的时候,郝平可以接班。他妈妈不同意郝平参加高考,因为在当时的年代,有工人这个铁饭碗是很令人羡慕的。”但是在宋伟看来,郝平当工人太可惜了,“于是,我专门去郝平家里做他父母的工作,希望他们支持郝平读大学,没想到这孩子果然没令人失望。”

    等到郝平考取北京大学,甚至工作了之后,他都一直跟宋伟保持联系。“我每一年生日,只要他有空都会来看我,过年过节也一直没断了联系。”在采访中,宋老师反复向记者提及自己的60岁生日,那是她做老师这么多年最荣耀的一刻。当时,工作忙碌的郝平专门从北京飞回青岛,带着一群同学朋友,到黄海饭店给老师祝寿。

    2005年,青岛四十四中40年校庆,郝平也是专门赶来参加。“在校友发言里,他不仅感谢学校、老师,甚至还提到了当年看门的老师傅,让人特别感动。”在原青岛四十四中校长马鹏业的印象中,荣誉校友郝平特别平易近人。2011年,青岛四十四中原校长刘树庄去世时,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郝平还专门写了2000多字的文章,缅怀在刘校长庇佑下,他在青岛度过的中学时光。

    “学校不是应试培训基地”

    “我在北大念书时,郝平担任北大学工部副部长。因为我在校学生会的缘故,跟他有过一些接触。记得年轻时的他长得很帅,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声音洪亮、待人热情。”在北京大学老校友路先生的印象里,郝平热爱教育事业,北大毕业留校后,工作起来很有思路,“他的仕途跟他的能力是相匹配的。”从北大毕业后,路先生与郝平有过一些接触。“别看他职位越来越高,但没有官架子,还是很平易近人。讲话稿很有水平,而且几乎都是自己写的。”

    “郝平干什么都很认真,而且重情义。”青岛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马伟与郝平从小学及高中都在一个学校。据其回忆,学生时代的郝平学习刻苦,而且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宣化路小学时他是学校篮球队的,中学时他参加文艺演出。”

    2015年,青岛四十四中50年校庆,郝平专门写了一篇名为《一所普通中学的精神魅力》的文章,给母校庆生并送上祝福。现任青岛四十四中校长张青涛说,“郝部长在跟我们聊他以前的高中时光时,对教过他的每一个老师印象都很深刻,是一个特别讲究情谊的人。”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身上都有着抹不掉的母校印记;无论我们年长几何,身上总流淌着这所中学的‘血液’和传承着她所固有的‘基因’。”在这篇文章里,郝平写道,“青岛四十四中给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课程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等。”

    “每年的学校运动会都是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运动员也好,拉拉队也好,所有的人都乐于参与,乐在其中。记得一次运动会上,教导主任王洪顺拿着相机给我们拍照,我们对着镜头兴奋欢呼雀跃,只听到相机‘咔嚓’、‘咔嚓’地响——后来才知道,其实里面并没有胶卷。但这点美丽的遗憾成为大家每次聚会的快乐回忆。”

    “这些充沛的体育锻炼和艺术修养不仅没有影响我们的学习成绩,反而,激发了同学们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这些亲身经历让郝平觉得,学校从来都不是一个“唯有读书高”的“应试培训基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绝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而要在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中扎根,要融入到一个学校的灵魂与风格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身心健全的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

    勤学不辍,大师之缘

    郝平是官员群体中学而优则仕的代表之一。他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孙中山革命与美国》、《无奈的结果——司徒雷登与中国》。

    在他的这些研究中,曾得到学术泰斗季羡林先生、侯仁之先生的指导。“我是1978年进入北大历史系学习的,在求学期间就对季羡林先生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非常景仰。自1982年在北大校办工作后,我与季先生有着近三十年的交往,经常去季老家请教问题。特别是季老近年长期住在301医院疗养,我也经常去拜望先生。”在一篇纪念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中,郝平写道,1995年底,他回到北大,“适逢北大‘百年校庆’筹备工作正式启动,更激发了我的研究热情”。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研究和写作,他在1997年年底完成了《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的书稿,希望北大出版社出版。编辑们对书稿拿不准,希望他请一位专家提出推荐意见。

    “当时离校庆还有四个月的时间,确实来不及了,我没有办法,只好去敲季老的家门。”郝平写道,季羡林先生三天都没出门,都在看那本书稿。除了写了序言之外,还为书改了个名字。

    季羡林给他的书的前言写道:“北大最忙的人可能就是郝平,居然能拿出一本书来,还是很下功夫的。”

    2005年6月,郝平离开北大,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担任校长。季羡林听说之后,专门为他题写了韩愈《进学解》中的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季老对年轻学者的奖掖让我永生难忘”。郝平写道。

    在郝平研究司徒雷登与燕大时,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先生和其夫人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建议。2013年12月,侯仁之先生因病去世。郝平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知之愈深,爱之弥坚——纪念侯仁之先生诞辰102周年》。在该文章中,郝平深情回忆了自己与侯仁之先生交往的点滴。

    曾提倡大学教授给本科生上课

    2010年在浙江杭州《教育规划纲要》宣讲会上,当时身为教育部副部长的郝平表示,当前大学教授没有时间给本科生上课,使得本科生失去了大量接受优秀教育的机会。

    他援引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季羡林为北京大学新生看守行李几个小时的故事,说上个世纪70年代,季羡林、朱光潜等一批大家、名家都曾教授过他,“他们都很朴实,对待学生也很谦和”。这些大家的教育作风至今令他记忆犹新。当前,随着大学的普及,大学生数量日趋庞大。但是,高校教授的数量并不与学生数量成正比。郝平表示,如今大学的教授都很忙,更多时间用在了给硕士、博士等授课上,没有时间给本科生上课。

    “现在‘有学上’已经不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能‘上好学’才是关键。”郝平当时表示,中国的高等教育普及规模已经上升到了24.2%。“数量上提高了,质量上也要跟上。”郝平希望,高校能够将优质教学资源运用到本科生层面上来,教授们能够走进本科生的课堂,让本科生学到更多知识,更好地提高自身素养。

    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将成为一项基本制度,不给本科生上课的不得聘为教授。

    今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教师)要更多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不断提高高校教学水平;要落实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任的基本条件,让优秀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