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故事】铅字印刷铸字师 3年耗掉30吨铅块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于泓 孙志文 | 责任编辑:郑言 2017-02-20 22:07:08

铅字印刷铸字师 3年耗掉30吨铅块

    “没想到还有人记着这门手艺”

    驱车从市区出发,一个小时之后,记者来到了李师傅工作的车间,一头黑发,脸上斜挂着一副花镜,一身黑色的西服领口被一个别针固定在一起,李师傅说,这身衣服虽然旧,但好在是纯棉线的,铸字的时候,一旦高温铅液溅出来,不至于把衣服烧个窟窿。

    李师傅一边说着一边调试着机器,阮同民站在旁边见习,顺便打打下手,他的身份有些特殊,既是李师傅的学徒也是他的老板。2013年,阮同民把李师傅请出了山,让他担任自己车间里的铸字师。

    “你看看咱铸的字,没有一丝的误差。”李师傅说着,拿起了一个刚刚铸好的“传”字给记者看。李师傅说的“一丝”并不是虚指,而是铸字师间的行话,一丝就是一微米,要学成这门手艺,没个三四年的功夫下不来。

    铅铸字其实是过去铅字印刷里的一环,铅块融化后,用铜模铸型形成一个个活字,经过排版之后就可以印刷。李师傅记得,自己年轻那会儿,铸字的工作不是谁都能干的,要先跟着师傅打两三年的下手,这期间师傅也不教你,全凭个人悟性,运气好的能钻研出来,一直学不会的就被淘汰了,那时候铸字算是三级工,虽说每个月的工资就十几块,但说出去也是半个文化人。

    李师傅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还印过报纸,那时候厂里效益好,印报纸的铅字用完之后,马上化掉再重新铸,为的就是提高效率,整个80年代,可以说是印刷厂最辉煌的一段时间。但好景不长,进入90年代后,铅字印刷逐渐被激光照排技术淘汰,作为产业链的一环,李师傅跟着铸字机一起下了岗,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他再也没碰过铸字机。

    “没想到自己退休了,还有人能记着这门手艺。”李师傅说,阮同民是他老领导的侄子,他们阮家三代都是干印刷的,到了小阮这一代,虽然铅字印刷厂干不下去了,但是小阮在青岛开了一家活字印刷的体验馆。过去的工业机器,成了一种摸得到的记忆,继续反哺着文化。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