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青岛故事】62岁地铁老炮 地下30米的爆破师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于泓 孙志文 | 责任编辑:龙喵 2017-04-23 21:32:31

【青岛故事】62岁老炮 地下30米的爆破师

    “专注一件事10年,肯定能干出点门道”

    临近中午,打眼的工人已经完工,郑静奇和爆破组的作业人员需要马上进场。没有下过地铁工地的人可能不知道,地铁工地往往是由一个竖井直通地下,太行山路站的竖井深28米,工人们需要走临时搭建的扶梯才能到达井下,耳边是大型机械的轰鸣,脚下是陡峭的楼梯,尽管扶梯都是钢结构的,而且两边也有护栏,但是对不常下井的人来说,还是步步惊心。

    “咱们站东西两个竖井,这个深28米,另一个深36米,别人不说,每天光我们炮工最多能来回四五趟。”原本走在前面的郑静奇,停下来扶了一把记者。20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比同龄人、甚至年轻人更适应一线工地的这种工作强度。

    工地现场并不平坦,眼见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灰,地上除了石头就是泥,工人们大多穿着水鞋,郑静奇的一双皮鞋也穿出了水鞋的效果,脚面上的泥点子清晰可见。一到了工地现场,郑静奇就顾不上记者,指挥起爆破作业人员开始装药作业,指导工人进行爆破网路连接。

    隔着50米感受爆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随着一声哨响,引爆的开关被按下,随之而来就是一声爆响,与此同时从地上传来一阵震感,双腿轻微一麻,紧跟着就是一小波气浪把裤管轻轻鼓起,整个过程也就两三秒,尘埃落定,空气中能闻到爆破的味道。

    爆破之后,工人们开始清理现场,郑静奇这才有时间跟记者介绍起他的这手绝活。“每秒0.5厘米的振速控制,大断面一次掘进成型,能算是独门手艺了。”郑静奇说,传统的爆破工法受雷管段别数量和安全振速标准的限制,都是在一个小区域进行爆破掘进,一个大断面被切割成好几块小区域,这种操作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分批施工很容易出危险,他的“孔外微差”爆破技术就是专门针对这种情况研制出来的。

    “鞭炮玩过么,一个道理。”郑静奇说,所有的炸药被他一次性放到断面上,通过孔外分组微差串联的方式把全断面组成一个爆破网路。爆破网路的微差分组及起爆顺序,都经过严格的计算设计,不会超过安全振速的控制标准,整个爆破过程就像放鞭炮一样。原理虽然简单,但是如何在爆破中保证爆破网路的绝对安全,才是技术的真正核心,也是郑静奇准备申请技术成果与专利的科研项目。

    郑静奇的这手绝活是怎么摸索出来的?如果说部队的工程经历积累了郑静奇的理论基础,那么转业后从事民间爆破的经验积累,让他有了改革工法的条件。

    郑静奇:“从刚开始接触民爆,我就有意识在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你专注一件事10年以上,肯定能干出点门道,像之前我们承接的位于香港中路的一个爆破工程,地基开挖爆破就必须严格控制振速,人家旁边正做手术呢,你来一下子,医生不小心伤着人怎么办?有压力就有动力,有挑战工作才有意思,地铁3号线李君区间和地铁2号线泰山路站也是我参与设计爆破的,周边环境十分复杂,但从没有让周边居民百姓投诉过,这点信心我还是有的。”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