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平度农民耗资百万建博物馆 多件稀世珍品亮相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陈志伟  杨发鹏 李永强 | 责任编辑:郑言 2017-06-28 21:06:45

平度农民耗资百万建博物馆 多件稀世珍品亮相

徐宝堂在把玩自己的藏品

    青岛新闻网6月28日讯(记者 陈志伟 通讯员 杨发鹏 李永强)平度市白沙河街道一位民俗收藏爱好者徐宝堂,30年来花费上百万元收藏的各门类的民俗古董上万件,包括平度天柱山北魏年间的《郑文公碑》拓片等稀世珍品。为了传承这些承载先人智慧、心血、情感的文物,今年年初,徐宝堂自己投资建起了一座占地1千多平米的民俗博物馆。

平度农民耗资百万建博物馆 多件稀世珍品亮相

被誉为书法艺术瑰宝的郑文公碑拓片

    自幼迷恋收藏 30年收藏1万多件老物件

    日前,青岛新闻网记者走进位于平度白沙河街道张戈庄的宝堂民俗博物馆,藏品从古时的古钱币、森林化石,到以后各个时期的石器、玉器、书画、碑帖,再到磨盘、推车、木制镂犁等在坊间渐渐消失的生产生活用品,这些物件的收藏者就是只有小学文化的徐宝堂。

平度农民耗资百万建博物馆 多件稀世珍品亮相

官宦人家的家堂轴子

    徐宝堂今年44岁,是平度白沙河街道矫家疃人,祖父年轻时家境殷实,家中有各种精美藏物。徐宝堂年幼时,祖父常常拿出家中宝物把玩。而这些东西寻常百姓家并不多见,这让徐宝堂长了不少见识。15岁那年,徐宝堂跟随父亲干起了木匠,给人打制家具,并且利用走街串巷的机会到处“淘宝”。

   近30年来,徐宝堂收藏宝贝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至今已经收藏1万多件。“我收购古董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古董收购商转手买进,二是利用日常走街串巷的机会,到老乡家里淘宝。”徐宝堂说。

平度农民耗资百万建博物馆 多件稀世珍品亮相

年画印版

    在收藏过程中,徐宝堂不但系统学习了文物鉴别知识,还对每件宝物来源进行详细记载,注意搜集与之相关的故事传说,让每件物品都灵动起来、鲜活起来。在众多藏品中,其中一件徐宝堂上世纪80年代所获的平度天柱山、镌刻于北魏年间的《郑文公碑》拓片尤为珍贵,如今已经成为稀世珍品。

平度农民耗资百万建博物馆 多件稀世珍品亮相

现存于平度博物馆的汉代王舍人碑拓片

    建成民俗博物馆 免费对外开放

    今年元旦刚过,藏品颇丰的徐宝堂萌生了建设民俗博物馆的念头。经过四处选址,他最终租用位于张戈庄驻地的一处面积1000多平米的闲置房屋院落,给藏品安家。不怕风吹雨淋的石器和年代并不久远的农具,被放在了院落;其他物品,都安放在了室内博物架上。考虑到大部分藏品需要一定的温湿度,且须具备防虫、防火、防鼠等条件,徐宝堂按照文物保管的要求,安装了相关设备,对藏品实施妥善保管。

平度农民耗资百万建博物馆 多件稀世珍品亮相

清末民初女士服饰

    对文物情有独钟的徐宝堂,多年来一直奉行只进不出的收藏理念,仅收购藏品就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而对于宝贝的选择,徐宝堂坚持走大众化道路,寻觅价格适中的藏品,这让他的收藏更接地气,藏品也因此更加丰富。

    “我收藏这些东西,不是为了卖钱。而是想让大家多了解了解我们祖先曾经使用过的这些东西。”徐宝堂表示。为此,他的博物馆每逢周六、周日,以及张戈庄大集,都免费对社会开放。博物馆开放以来,已经接待参观者上千人次。

平度农民耗资百万建博物馆 多件稀世珍品亮相

古钱币

    渴望为藏品找一个新家

    眼下,让徐宝堂操心的是为这些藏品继续寻找一个新家。现在的博物馆条件简陋,让自己的藏品身居陋室,徐宝堂有些于心不忍。目前,徐宝堂正在积极寻找这样的场所,他希望能够获得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让他1万多件藏品有更好的栖身之地,更好地发挥作用。

平度农民耗资百万建博物馆 多件稀世珍品亮相

旌表烈女碑碑额

平度农民耗资百万建博物馆 多件稀世珍品亮相

大户人家的门枕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