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干将军生平事迹展暨思想学术研讨会在青岛举行
青岛新闻网9月9日讯(记者 任俊峰)9月9日,“陈干将军生平事迹展暨思想学术研讨会”在位于南海路23号的青岛印象博物馆举行。本次活动由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青岛印象博物馆、山东社会科学院甲午战争研究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地方史研究所联合举办,陈干后人,陈干家乡昌邑的代表,和来自国家、省、市、地的历史学者以及省市媒体共计7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据悉,陈干将军生平事迹展将在青岛印象博物馆展出两周,将于9月24日结束。市民可以凭证件前往参观。
上午9时,“陈干将军生平事迹展”首先开幕。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原院长、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所长朱亚非教授主持会议,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张金喆女士首先致欢迎词,陈干将军的儿子、94岁高龄的陈孝禄先生专程从台湾赶来,向社会各界表达了举办此次会议的谢意。
陈干之子、94岁高龄的陈孝禄先生专程赶来参会
陈干的外孙、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青岛市委原秘书长佟立诚先生宣读了来自台湾、日本、山东等历史学者的贺信,陈干外孙女佟立容女士回忆了陈干将军光辉而短暂的一生。青岛市文联作家、91岁高龄的刘禹轩先生发表了《谈谈陈干将军的爱国情怀》的演讲,并朗诵了为陈干将军写的诗《七古·陈干颂》,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随后与会人员观看了专门为陈干将军制作的专题片《昌邑之窗》以及陈干将军生平事迹展览。
陈干将军生平事迹展将在位于南海路23号的青岛印象博物馆展出两周
下午2时,“陈干将军思想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印象博物馆多功能厅举行。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烟台大学、鲁东大学、聊城大学、菏泽学院以及青岛市档案馆、青岛市史志办的十五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围绕陈干将军在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业绩,展开了丰富的研讨,展现了陈干将军短暂而丰富的一生,呈现了一位忠贞爱国、刚正不阿、文武双全的民主革命先驱的光辉形象,为我们还原了90多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和壮阔画卷。
陈干先生为青岛收回主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干将军1881年生于山东昌邑,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先后参与了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陈干将军视青岛为第二故乡,1907年来到青岛后,积极创办学堂,先后参与青岛震旦公学、私立胶澳中学(现青岛一中)、青岛大学(未成)的创办。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与“鲁案”谈判,为收回青岛主权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干将军还捐出了自己珍藏的四百余部一万余册图书,促进了青岛的文化建设。
陈干与孙中山
今年是陈干将军逝世90周年,举办此次研讨会,不但深入挖掘了陈干将军的事迹和民主革命的历程,而且在弘扬爱国主义、加强与台湾的交流、促进青岛近代史的研究等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名词解释:陈干将军
陈干(1881~1927),字明侯,原名贵川。山东昌邑人。
陈干1897年渡海赴关东学习纺丝谋生,后返乡务农,同时读了许多经典著作。1902年,前往北京参军,在马玉昆率领的武卫左军里当兵。1904年入湖北陆军学堂。翌年赴日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不久受孙中山派遣,回到东北开展反清斗争。1907年8月,回故乡昌邑,向乡亲们宣传革命,发展吕子人等加入同盟会。
为培养更多的革命人才,1908年初陈干同商震、景定成等人赴德人侵占下的青岛,创办新式学堂震旦公学。革命党人丁惟汾、刘冠三、陶成章等都关心震旦公学,为办学献策出力。震旦公学重视革命思想教育和对学生军事技能的培养,并注意把革命思想传播到校外群众中。学校不断购置武器,发展革命组织,为武装起义做准备。震旦公学实际上成了同盟会在山东的一个重要机关。同年秋,陈干、刘冠三与同盟会员、济南高等师范学堂教员于洪起等发起成立山东保矿会,反对德人侵夺山东矿权,力争民族权益,同时抵制德货。陈干及震旦公学师生们的革命活动,引起青岛德国殖民当局的恐慌。他们派密探监视学校师生的举动,并以学校师生参加山东保矿斗争有碍治安为由封禁了学校。
此后,陈干为革命事业奔波于日本和中国东北地区。在长春组织山东同乡会,为革命积蓄力量。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陈干认为山东革命应集中力量由津浦铁路北伐策取济南,便至南京,获得支持。1912年被陆军总长黄兴任命为山东民军统领,一路攻打清军,收复徐州。随后担任陆军第三十九旅旅长,出师北伐。1913年任陆军部咨议,晋升为陆军中将。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奉命赴胶东调查民间损失。1916年任山东省政务厅厅长。1921年任广东非常大总统咨议。1922年他被各界推举为中日谈判代表,又被北洋政府任命为鲁案接收第一部委员,为收回青岛进行艰苦的谈判斗争。陈干在谈判中“最注意者二事”:“一青岛土地权、一内地开放。无论何件均可商量。惟此二者,绝不敢苟同”,被康有为誉为“鲁案砥柱”。后任鲁案协定善后委员会委员、胶澳商埠督办公署顾问。1923年奉命办理接收威海事宜。1924年回归故里,隐居著述。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1927年任北伐第十军第二支队司令,同年因蒋桂之争,在南京被桂系军阀杀害。著有《倥偬集》、《欧战拾遗》、《鲁案》、《威案》等。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