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青岛新闻> > 正文

【我与海外院士青岛行】杨菁菁:院士眼中小天使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于泓 孙志文 | 责任编辑: 2017-10-09 16:19:43

【编者按】7月13日,“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暨海外院士青岛行”开幕式在青岛举行。来自美、英、德、法、俄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8名海外院士代表、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代表、中国科学院代表齐聚青岛李沧,会议期间青岛国际院士港集中签约了31名院士,同时还与4家海外科研院所达成了合作协议。

李沧的成功来之不易,每一位海外院士从对李沧陌生到最终选择签约,在人才引进方面,李沧区表现出了“三顾茅庐”般的诚意与决心,而在成功的背后,以青岛国际院士港、李沧区政府工作人员的付出并不为人熟知,接下来的日子青岛新闻网将镜头对准那些普通的工作人员,聊一聊他们眼中的海外院士青岛行。

本期人物:杨菁菁 青岛国际院士港管委会国际部项目主管

(记者 于泓 孙志文)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用这句话来形容杨菁菁的工作最恰当不过。在“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期间,杨菁菁作为国际部项目主管担负起了所有来青院士们的机票、酒店预定、签证协助办理、接送机以及院士行程管理等工作,算是海外院士们在中国的“后勤”主管,仅在前期沟通确定形成方面,杨菁菁就发了几千封邮件,她也成了108位来青院士眼里周到又负责的菁菁姑娘。

工作跨度超22个国家

尽管杨菁菁的工作看起来并不算高大上,但作为李沧区人才引进的第一战,如何跟院士们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让院士们对青岛、对李沧、对这次活动感兴趣,都是杨菁菁需要考虑并且要解决的问题。

“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发邮件跟院士们约时间,具体发了多少封记不清了,几千封是有了。”杨菁菁告诉记者,“窗口”岗位的她可谓压力山大,如果沟通环节出了问题,那后面的人才引进就是一句空话。所以,事无巨细,在每个环节上体现李沧爱才、引才的诚意是所有院士港人的共同信念。

因为曾留学巴黎,杨菁菁精通英法双语,语言上的优势为她的工作助力不少,但此次“海外院士青岛行”规模之大,要面对来自22个国家的和地区的院士,对杨菁菁来说这份工作并不轻松。

“活动在国内只有4天,但是我们为了这个活动,前前后后准备了4个多月。”杨菁菁说,就拿她负责的行程预定来说,当海外院士们确定来青意向之后,她要反复确认院士是否能够准时参会,是否需要协助办理签证并且帮院士们订机票,由于时差的关系,凌晨接到院士们的反馈信息也是常有的事。

杨菁菁:“这是个细致活儿,需要一遍遍跟院士沟通,发放邀请函和正式开会之间隔了好几个月,其中有些院士因为临时有事或是突然生病不能来青,这些特殊情况就需要我们反复沟通,把信息反馈给其他部门。”

海外院士青岛行期间,杨菁菁与刘良教授交流。

没有人不认识的菁菁姑娘

“你就是菁菁啊,你好啊菁菁,谢谢你!”在“海外院士青岛行”期间,这基本上成了院士们见到菁菁之后必说的一句话,对于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海外院士们来说,“菁菁”就是他们最熟悉的中国名字。

是不是院士们来中国之后,杨菁菁的工作就结束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杨菁菁来说,院士们在青岛这段期间才是她压力最大的日子。

“我怕‘丢人’,更怕给院士港丢人。”杨菁菁告诉青岛新闻网,因为语言的原因再加上许多的院士都是第一次来中国,所以保证每一位院士安全、准时下飞机,顺利入住酒店,到会议后期顺利返程,每一个环节杨菁菁都要求自己做到掌握每一位院士行程,精确到几点几分。

为防止订错机票或由于信息错误而造成院士无法登机,在7月8日、7月9日、7月10日三天杨菁菁对通过主办方购买国际机票的院士进行实时跟踪,确保每一位院士顺利起飞。每一位院士成功登机或是落地杨菁菁都会收到一条信息提醒,看到这条信息她才能暂时松一口气。

参与“海外院士青岛行”是我的骄傲

随着海外院士青岛行的顺利落幕,杨菁菁的工作也回归到了常态,但是这次参会经历还是让她非常的难忘。

杨菁菁:“院士大会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一次重要的人生历练与考验,经历过彻夜难眠的担心,也收获过让我热泪盈眶的感谢。”

不仅仅是杨菁菁,在此次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像杨菁菁一样的大会工作人员在默默付出,杨菁菁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正是一个个努力地院士港人,相信未来的李沧会因为这些人的努力而变得更好。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