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食药助力 他用王哥庄大馒头垒起大庄园

2018-06-29 18:08 作者:潘旭 王宇琦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编者按:

在刚刚闭幕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有一位特殊的“明星”——王哥庄大馒头吸引了中外来宾的眼球。近年来,崂山区食药局及当地政府十分重视推动王哥庄大馒头的产业化、品牌化进程,通过开展“五个强化”,进一步规范、提升了王哥庄大馒头产业健康发展。王哥庄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馒头作坊,甚至有的建立了企业,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王文俊和他的二月二生态农场就是在崂山区食药部门的帮助下“用大馒头垒起大庄园”的典型代表。

8年前,王文俊把所有家底一股脑投到了王哥庄这片废弃砖厂的土地上。“我小的时候,馒头是逢年过节邻居们互相串门的必备礼品,馒头不仅仅只是一种食物,也寄托了我们的亲情、友情,所以开一家大馒头加工基地也算是从小到大的梦想吧。”说起来到王哥庄经营大馒头的初衷,王文俊给出的回答颇有情怀色彩。8年的时间,王文俊和他的二月二生态农场历经艰险,如今终于苦尽甘来,是王哥庄大馒头成就了王文俊,而王文俊也为推动王哥庄大馒头的品牌化和产业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八年的苦心经营,废弃砖厂脱胎为生态庄园。

白手起家,赊来本钱做生意

走进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最先映入记者眼帘的就是一家家大馒头作坊了。在这里,不论哪个社区,多少都会有几家靠制作王哥庄大馒头谋生,几个较为典型的社区,几乎家家户户都做大馒头。王文俊的二月二生态观光农场就坐落在214省道旁,与这里的小作坊不同,二月二农场是一个实打实的王哥庄大馒头生产基地。

在办公室见到王文俊时,他正在忙着拆阅信件。看见记者到来,这个46岁的汉子丝毫没有董事长的架子,热情地将记者迎了进去。“王总的口音怎么不像咱王哥庄本地人啊?”交流中面对记者的疑惑,王文俊有些不好意思:“我的确不是王哥庄人,能接触到这块地、到王哥庄来制作馒头,一方面是因为我多年的梦想,另一方面可以说是缘分使然吧。”

1990年,18岁的王文俊从部队退伍创业。“那时候家里真的是一穷二白,父亲是个石匠,家里也没有能帮上忙的亲戚朋友,所有都是从零开始,甚至还要借钱做生意,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了。”谈及刚开始创业的几年,王文俊的表情充满辛酸。

“上世纪90年代那会,崂山枯桃这一代很多人都是靠贩花起家的,我觉得这是个机会,就想去试试。”目标虽然有了,但王文俊却苦于没有本钱。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王文俊凭借着自己那一股子“倔”劲和山东大汉特有的憨厚,硬是说服了一位跟他只有一面之缘的广东花商赊花给他,也正是靠着赊来的本钱,王文俊挣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四万多元“巨款”。“从这以后,我又陆续承包了一些工程项目,攒下了200多万的家底,运气和机遇有的时候真的是很重要的!”

刚出锅的全麦大馒头,白白胖胖,让人垂涎。

不甘平淡,掏空家底蒸馒头

好不容易摆脱了温饱线,王文俊那颗不甘平淡的心又躁动了起来。“说实在的,我从小就对馒头有一种特殊的情怀。”王文俊说,那会儿的崂山百姓家家户户都会蒸馒头,逢年过节,馒头就是邻里串门最好的礼品,请客吃饭也总少不了大馒头的身影。“正是因为大馒头包含了太多的感情,所以让我一直割舍不下。”

2010年,了解到王哥庄大馒头依然是家庭小作坊的生产方式,王文俊决定,掏出所有家底,投资建设王哥庄大馒头生产基地。“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当时真的是太年轻了,做事不计后果,后来也吃了亏。”凭着一腔热血蒸馒头的王文俊没有想到,改造这个废弃砖厂所需要的资金远远超过了他的预估。“当时第一笔投资我是掏空了自己两百多万的积蓄,还借了一二百万的外债,总算是把这个废砖厂改成了馒头生产基地,等于说还没开始赚钱就先亏着一二百万,不过当时想着投产了就能赚钱,所以也没太在意。”

二月二馒头房,最初的馒头加工基地就是这里

然而,事情并没有王文俊想的那么简单,生产的问题解决了,销售渠道又出现了问题。“当时销售渠道比较单一,也没有所谓的线上销售。我们当时是在市区找了50个销售点,批发给他们,让他们帮我们销售。”王文俊说,刚开始的时候,因为馒头口感好,销量非常不错,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馒头的销量就出现明显下滑。“我当时很困惑,馒头的口感没有变化,怎么大家就不喜欢吃了呢。于是我们就安排了人,去销售点‘盯梢’,看看到底怎么回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王文俊发现,这些销售点只进少量的二月二馒头,然后大量进市场上其他店铺生产的馒头。“因为我们家生产的馒头比市场价贵,他们打着我们的旗号去销售廉价的馒头,严重损害了我们的口碑,于是我们马上取消了跟他们的合作。”

没有了销售渠道,王文俊和二月二被逼上了绝路。“大馒头的保质期顶多只有两天,卖不出去的馒头只能倒进鱼塘,结果我们的鱼一个个吃的胖胖的,我的肚子倒是给饿瘪了。”王文俊苦笑着说。

创新思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文俊很清楚,商品销售的最大利润永远是在销售环节,只靠生产环节的微薄利润二月二是难以生存的,究竟如何才能把销售环节把握在自己手里,是把这场死局盘活的关键。“那个时候真的内外压力非常大,工人要工资,企业要生存,这都需要钱,老婆天天跟我吵架,毫不夸张地讲,最后是一张报纸救了我的命。”王文俊说,他想要打通二月二与顾客之间的绿色通道,但如果由企业直接配送,在那时是不现实的。最后,王文俊从一张报纸获得了灵感。“我们当时想办法和报业集团展开了合作,一方面是宣传,另一方面,顾客通过报业集团跟我们订购,我们每天生产的馒头送到各个报纸发行站,由报纸配送员直接送到客户手里,这样就没有了额外的销售环节,顾客也可以吃到二月二生产的王哥庄大馒头。”

解决了销售渠道问题的王文俊更是敏锐的观察到,只靠制作、销售王哥庄大馒头所产生的利润非常微薄,王哥庄大馒头背后的商业价值远远不止于此。“劫后余生,我们也开始重新考虑企业未来的走向。只着眼在蒸馒头上,二月二农场永远不可能发展壮大,只能挣个辛苦钱。”

在正确的决策之下,二月二生态农场逐渐发展成了一个集馒头生产、销售、观光、教学、体验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农场。“最开始我们是把二月二馒头房建设成了一个‘回’字型,游客在参观的同时就可以看到馒头生产的全过程,后来又逐渐开展了馒头等一些特产食品的制作体验、近郊游等多种旅游项目,吸引了很多游客。”在崂山区食药局的帮助下,二月二生态农场还建立了自己的生产自检化验室,严格把控原料使用。

王文俊告诉记者,在创业初期,没有注重产品质量把关,在食品安全上出现了纰漏,为此崂山区食药局还对二月二进行过处罚。也正是这次严厉的处罚使王文俊醒悟,意识到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经过崂山区食药局的一步步引导,才最终有了如今峰会上的二月二大馒头。

“在崂山区崂山区食药局的指导下,我们严格按照《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进行生产,建立了自己的自检化验室,最终达到了审查标准,获发了食品生产许可证,百姓对我们生产的大馒头也更加认可了。”王文俊说,二月二生态农场之所以能转型成功,除了正确的决策之外,和崂山区食药局的鼎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崂山区食药局还多次上门为我们的员工免费进行食品安全和规范操作的培训,为我们的企业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二月二生态农场建立了自己的生产自检化验室,严把原料关。

二月二生态农场是崂山区食药局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的10家馒头生产企业之一。

据了解,为员工免费提供培训和给符合标准的馒头生产厂家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只是崂山区食药局推动王哥庄大馒头发展的部分“战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妙招”。

近年来,崂山区食药局十分重视推动王哥庄大馒头转型升级,为此崂山区食药局推行专门五项举措,规范、提升王哥庄大馒头产业健康发展。通过严把许可准入关、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强化日常监管、强化食品抽检、强化示范引领五大手段,大力推动王哥庄大馒头作坊良性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崂山区食药局共颁发101家小作坊登记证,10家获得食品生产许可,王哥庄大馒头持证经营单位达到200余家;2018年共有566人次参加食药部门组织的培训。

除此之外,崂山区食药局还积极打造王哥庄大馒头示范园区,在王哥庄街道何家社区创建了集中加工示范园区,对园区内的13家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四统一”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即统一信息公示、统一生产规范、统一操作流程,统一量化考核,进一步提高了园区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此举获得了闫希军副市长的批示与认可,王哥庄大馒头加工基地也荣获了青岛市特色食品加工基地的称号。

崂山区食药局在何家社区建设的小作坊集中加工示范园区 为王哥庄大馒头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采访的最后,王文俊自豪的告诉记者:“要是没有崂山区食药局的推介和帮助,我们二月二生产的王哥庄大馒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走上上合的舞台,现在我是真正用咱们王哥庄大馒头垒起了大庄园,相信在食药部门的推动和帮助之下,咱们王哥庄大馒头的牌子会越来越响,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像我一样,靠大馒头走上致富之路!”

宽敞的晾晒车间满足节庆的订单需求。

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刚出锅的大馒头,喜悦挂在脸上。

如今的王文俊早已不是当年的“穷孩子”了,那份朴实和倔强却依然写在脸上。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