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抽查25批次产品 12批次不合格 其中包括青岛4家企业5批次产品
近几年雾霾天气经常发生,很多消费者会戴防霾口罩防护身体。但是目前市场上五花八门的防雾霾口罩到底能不能真正起到防护作用呢?最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抽查结果令人担忧,有将近五成的所谓防霾口罩因防护性能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被判定不合格。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最新发布的一批不合格口罩中,涉及了青岛4家生产企业的5批次产品。
青岛4家企业产品上黑榜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最新发布的日常防护型口罩抽查结果显示,25批次产品中1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高达48%。此次抽查的日常防护型口罩来自7个省(市)的17家企业。检测项目包括过滤效率、防护效果、吸气阻力、呼气阻力、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口罩带及口罩带与口罩体的连接处断裂强力、呼气阀盖牢度等11个项目。
在不合格的12批次产品中,有10批次日常防护型口罩因为过滤效率或防护效果被判定为不合格,其中涉及青岛的生产企业有4家共5批次,分别是青岛兰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楚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艾斯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千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相关产品。从不合格统计表中看,这些产品都是在外省市的销售环节采样,不合格产品的生产日期为2017年至2018年初。
其中青岛兰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有2批次产品不合格,问题分别是防护效果、口罩带及口罩带与口罩体的连接处断裂强力、过滤效率不合格。另外3家企业的产品也分别涉及一种或多种同样的问题。青岛千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口罩,在口罩带出现质量问题的同时,竟然同时出现了过滤效率和防护效果都不合格的情况。
防护口罩对雾霾形同虚设
日常防护型口罩是在多种空气污染情况下,过滤PM2.5、油烟、花粉、汽车尾气等细小颗粒物的防护产品,消费者也称之为防雾霾口罩或PM2.5防护口罩。这样一种产品,其防护性能自然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但在抽检中,最能体现防护性能的过滤效率、防护效果这两个指标的不合格率,是最高的。
“有的产品竟然连最基本的(防护)要求都没达到,过滤效率、防护效果只有20%左右。这样的口罩防护效果几乎等于零。”负责牵头本次检测的江苏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钱辉说,这种情况占到不合格项目总量的90%。说明现在日常防护型口罩离产品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根据标准要求,一个合格品的口罩过滤效率,阻隔颗粒物的能力是80%。我们测试的其中一款不合格口罩测试结果只有26.9%,说明这一款口罩阻隔颗粒物的能力极差。”江苏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质检中心检验员蔡燕文介绍,一款标称为青岛千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日常防护型口罩,过滤效率经检测仅为15%,直接反映出其使用的过滤材料极其低劣。
目前日常防护型口罩按照款式主要分为平板式、折叠式和杯形口罩3种,有的还镶嵌了呼气阀。很多消费者认为,镶嵌呼气阀的口罩质量上会更优良。但检测结果显示,无论是哪一种口罩,都存在过滤效率和防护效果达不到标准的情况。最终的不合格率竟然高达48%。这意味着将近五成的戴在消费者脸上的防霾口罩,在雾霾环境下形同虚设。
企业称利润太低准备转型
此次抽检不合格产品涉及青岛4家企业青岛兰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楚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艾斯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千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注册和生产地址均位于莱西市。昨天下午,早报记者电话联系到青岛兰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法人闫先生,他称已经得知企业生产的口罩被抽检不合格,但对产品涉及的问题只提到口罩带及口罩带与口罩体的连接处断裂强力不合格。“我们早就停产了,不合格产品也已经召回下架。口罩的生产利润太低,我们已经基本确定以后不再生产口罩了。”闫先生说,他们正在寻找其他相关产品项目做转型生产。
记者根据网上搜索的到信息联系其他3家生产企业,均没有得到企业对不合格问题的答复。
新闻延伸
问题:
企业追求利润采用劣质原材料
专家介绍,滤材的优劣决定了口罩过滤效率的高低;滤材以及口罩周边贴合度等因素决定了日常防护型口罩的另一个关键性能——防护效果。根据我国2016年11月实施的《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口罩的防护效果分为A、B、C、D4个等级,其对应的防护能力分别为90%、85%、75%和65%,不同的等级适用于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标称是A级防护效果,应该能够适用于PM2.5浓度大于500的环境;而D级防护效果,只适用于PM2.5浓度在150以下的中度污染环境下使用。”江苏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质检中心项目主管姚永伟介绍。
央视记者调查发现,近几年,日常防护型口罩市场需求日渐增加,全国日常防护型口罩生产企业迅速增加到1000家左右,其中不乏由卫生防护用品生产企业转型的厂家及新增企业。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生产设备不够先进,产品研发投入不够,导致产品难以具备有效的防护效果。
日常防护型口罩的构造极其简单,只有滤布、鼻夹金属条和口罩带这几个部件。检测工程师告诉记者,这些部件决定了日常防护型口罩的质量。比如滤材,目前日常防护型口罩所使用的主要是熔喷布,但是这种滤材存在不同的价格,从而带来了不同的质量。“好一点的熔喷布大概3万元到6万元一吨,做出来的口罩防护效果起码能达到B级以上。有的企业为了片面追求利润,会买1万到2万一吨的熔喷布,做出来的口罩防护效果自然很差,甚至达不到最基本的D级要求。”钱辉介绍。
探访:
市场销售的防霾口罩
难辨优劣
昨天,记者走访了我市几家销售防霾口罩的超市、便利店以及药店,各种各样的日常防护型口罩令人眼花缭乱,“专业防护雾霾”“防PM2.5”……口罩外包装上的字样也特别醒目,无论标价几元钱还是30元钱的产品,都宣称具有防护PM2.5的效果。记者发现,这些产品包装上印制的参考执行标准名称各不相同,有的是卫生标准,有的是企业标准,有的干脆没有标明标准和防护等级。
“并不清楚口罩是否能有效阻挡PM2.5,但感觉戴了口罩总比不戴好一些。”市民王先生的观点代表了多数人的心理,这也是导致口罩生产企业对质量不够重视的原因之一。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这个标准实施不到2年,而且还不是强制性标准,众多企业对新增的一些安全性指标缺乏适应性,也没有执行的积极性,导致目前市场上的日常防护型口罩执行的标准五花八门,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此前曾表示,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加大,将对日常防护型口罩这样的安全保护产品持续加强监督抽查的频次和力度。而针对目前日常防护型口罩存在的质量问题,管理部门、检测机构和口罩行业也正在努力,将现有的《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升格为强制性标准,以督促企业强化质量意识,严格按照标准,生产优质的日常防护型口罩产品。
记者 孙启孟 见习记者 毕然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