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微信朋友圈卖保险吃了万元罚单!青岛国华人寿业务人员遭监管处罚

2020-07-18 07:41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新闻
分享到:

近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青岛监管局对国华人寿青岛分公司开出罚单。一名员工因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误导宣传被处以警告并发罚款人民币1万元处罚,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因为财务数据不真实、工作人员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误导宣传被处责令改正和处15万元罚款。在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这一处罚引发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对于线上金融宣传和服务的规范成为了讨论焦点。

青岛国华业务员遭遇监管

受到2020年金融服务转型线上趋势的影响,今年以来,监管机构对线上金融服务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和监控,今年以来,湖北银保监局等多地监管机构对辖区金融机构开出相关罚单。6月29日,青岛国华人寿一名员工受到处罚,青岛银保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对王涛处以警告并罚款人民币1万元,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则因为财务数据不真实、工作人员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误导宣传被处责令改正和处15万元罚款。

其中,王涛主要违法事实为“对国华人寿青岛分公司工作人员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误导宣传一案承担责任”。为了了解国华人寿青岛分公司员工违反相关规定的具体情况,7月13日,记者联系了国华人寿青岛分公司进行采访,在对方以流程为由拒绝后,7月14日记者按照对方要求向对方提供了采访函及采访提纲,但截至到7月17日记者发稿,仍未收到对方回复。

金融服务转线上趋势明显

进入2020年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市民都对自己的健康和保障有了新的认识,商业保险作为提供保障的重要金融工具也被许多市民更加重视。同样由于疫情影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线上的非接触方式咨询知识和办理业务,保险行业也积极拥抱趋势,获客和服务纷纷向线上转型。

“今年许多客户都拒绝面谈,都采用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服务。”在岛城保险从业者中,许多扎根一线多年的业务人员都指出今年面见客户更难了。同时,机构研报也指出,不仅是保险业务人员的获客,连正常的培训、会议和增员等经营活动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开始向线上转移,如平安寿险2020年就通过平安金管家APP直播间开展了一场百万人参加的创说会,也就是指保险公司介绍公司、进行增员的代理人招募招聘会。

市民:线上金融宣传过于频繁

“保险和理财很重要,但是也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对于金融产品的线上宣传,记者采访了多名市民了解到,许多市民都认为线上的金融宣传频次过高,从过去的“你是否需要贷款”的电话,到如今朋友圈和微信群经常可见的金融产品广告,许多市民都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不想了解的时候天天推送,真的需要理财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该问谁靠谱了。”市民赵先生感慨道。

“现在已经有了很大好转了,过去在万能类的理财产品的宣传等方面乱象比较多。”永达理保险经纪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业务高级经理张国涛介绍称,一些保险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其实并不一定能够达到,但是一些从业者却将其作为宣传噱头,大肆吹嘘,导致许多市民对金融宣传有了反感,一些真正好的产品也被市民忽视。多位从业者都指出从业者应规范宣传的同时,注意营销方法,避免通过高频次、大范围的“骚扰式”宣传破坏行业形象和市民观感。

线上并非金融监管空白区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走向线上,对金融服务的监管和规范备受消费者的重视。其实微信等社交平台的监管并非空白。中国银保监会在2018年就发布了关于防范部分营销人员在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发布虚假营销信息的风险提示,在2019年1月也发布了《关于防范利用自媒体平台误导宣传的风险提示》。

在监管部门的相关规范中,曾明确指出了饥饿营销类、夸大收益类、曲解条款类三种误导行为。其中,饥饿营销类包括宣传保险产品即将停售或限时销售,如使用“秒杀”“全国疯抢”“限时限量”等用语;夸大收益类包括混淆保险产品和其他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如发布“保本保息”“保本高收益”“复利滚存”等;曲解条款类包括故意曲解政策或产品条款,如宣称“过往病史不用申报”“得了病也能买”“什么都能保”等。

市民在日常的金融消费或咨询中,如果遇到上述问题,可查询拨打青岛银保监局热线电话进行咨询或举报。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