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科技资源的争夺已经成为城市竞争的焦点!正因如此,青岛前不久获得的这个“国家级”试点格外引人关注。
中国科协发布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名单,全国共有22个城市和园区入选,青岛名列其中。与青岛一同入选的,还有深圳、广州、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城市和园区。
试点名单的发布得到了入选城市和园区的快速响应,以创新为魂的深圳表现尤为积极。7月13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会见了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一行,双方就深入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建设达成很多共识,将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人才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我国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突破发展瓶颈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科创中国”以省级为统筹、地市为中心,旨在统筹考虑地方发展所需、科协资源所有,兼顾当前和长远,形成一批科技经济融合的“样板间”,积极探索并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机制。
没有科技引领力,经济体量再大也成不了一流城市。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发起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青岛抓紧创新的“牛鼻子”,站在未来看现在,加强科技引领的谋篇布局从未间断。此番,入选“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又多了一块“金字招牌”,青岛必须抓住机遇,抢先布局,争取率先打造出“样板间”。
1
求解“从1到N”
“科创”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将科技成果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从本质上来看,科创就是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如果把科研成果产生的过程比作“从0到1”,那落地转化生长就是“从1到N”。想要把科技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从0到1”和“从1到N”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
当前,我国在科技研发领域硕果累累,“从0到1”取得重大突破,但如何形成长效机制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力量,实现“从1到N”却始终是一道不好解的难题。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为58990件,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产出报告显示,我国热点及高被引论文数量均升至世界第二位。如何让专利与论文成为生产力,更显迫切。
“科创中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今年4月,中国科协发布《中国科协2020年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打造“科创中国”服务品牌,直指我国科技领域最大的“痛点”——科技成果转化。
根据该方案,“科创中国”品牌包括打造“科创中国”科技经济融通平台、共建“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推动“科创中国”科技志愿服务、组织“科创中国”人才技术培训、集聚“科创中国”海外智力创新创业、开展“科创中国”科技决策咨询六大任务,涉及到科技成果转化的方方面面。
“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的竞争相当激烈。从110余个城市和园区,最终遴选确定了22个首批试点,它们将形成一批科技经济融合的“样板间”。
科创的力量对于城市来说不可小觑。
首批入选的深圳就是一座典型的科创之城,一项科技成果在这座城市可以迅速进入产业化的快车道,并裂变成一个产业。腾讯最初不过是一个聊天软件,但却在深圳长成了互联网领域的参天大树。大疆的起点也不过只是实验室里的一项成果,但却在深圳长成了全球无人机领域的龙头老大。
放眼全球,硅谷是一个因科创兴起的区域,科研人员、投资者、大企业在这里聚集,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科创生态圈。一个优质的科技项目可以迅速发展壮大,得益于成熟的科创机制,苹果、谷歌、SpaceX等知名科技企业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成长起来。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城市而言,壮大科创力量已经成为共识,入选“科创中国”试点意义非凡。
2
青岛凭什么入选?
入选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无疑是对青岛在科创领域发展成果的肯定。没有深圳成熟的创业生态圈,没有中关村紧邻顶尖大学的区位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青岛为何能脱颖而出?
与单纯的科学研究不同,科创是一项包含了政、产、学、研、金、服、用等众多资源要素的系统工程,“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的确定也有着更为深远的考量。据中国科协介绍,首批入选城市具有创新需求旺盛、体现国家战略、地方政府重视、工作基础良好、具备示范效应等特点。
纵观上述五大条件,青岛的综合得分很高。作为中国最早开启工业化进程的城市之一,青岛工业门类齐全,涵盖41个工业门类中的36个。但青岛的工业门类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也由此催生出了大量的创新需求。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能源化工等领域对创新的需求极为迫切。在疫情的倒逼下,工业互联网迎来了加速起势发展的重大“窗口”机遇。青岛提出了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宏伟目标,更倒逼着各行各业加速创新。
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叠加也为青岛的入选加分不少。
更为重要的是,青岛在科创领域的全新打法。2019年,青岛发起15个攻势,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就是其中之一。青岛牢牢抓住创新创业生态营造这个关键,将创新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科技人才支撑、资本助力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高端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服务提升5场攻坚战,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创业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加快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
入选“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青岛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坐拥青岛高新区、海尔集团、山东大学三大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青岛在“双创”领域的探索已经初具规模。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科协联合发布了《2019年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与进展情况评估报告》,青岛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在双创示范基地中总评第12位,在高新区和经开区范畴中总评第8位,稳居第一阵列。
3
新的赛道,必须有新的“跑法”
入选“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并不意味着可以松一口气,新一轮竞争已经开启。
各入选城市已经在这条新的赛道上展开了角逐。深圳、宁波等城市已经拿出了试点方案。
作为科创领域的“尖子生”,深圳提出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人才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努力培育创新创业创造新活力,助力深圳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宁波提出将新建50家企业科协和10家园区科协、3至5家国家(省)级学会宁波服务站,引导企业利用科创平台开展技术服务和成果交易,促进优质项目转移和成果转化。
青岛也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试点方案,将承接好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资源,将创新要素引向青岛、引向基层、引向企业,搭建高端国际科技领域学术交流平台、科技经济融通平台、海外智力创新创业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青岛将争取打造一批高端科技展会、共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地一批学会服务站、引进一批科技赛事、培育一批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工作站等,争创“会展赛服+科技智库”国家样板,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创环境、企业主体强创新、科技人才激活力、科技研发出成果、金融配套强保障、科协服务提效能、成果转化增效益”的创新创业生态。
构建科创生态体系,除了制度上的创新,还需要破除“玻璃门”。当前,各类创投机构、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青岛出台诸多政策为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应用保驾护航,但技术成果转化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机制将各要素串联起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做好体制机制设计。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行动创新,要把企业和高校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重塑评价机制,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内生动力。
无论是在硅谷,还是深圳、上海等科创高地,资本都扮演着主导作用,可以说,没有资本的注入,就没有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今天的辉煌。对于正在打造“独角兽”热带雨林的青岛而言,资本的助推必不可少。当下的青岛,想要在科创领域取得更多新的突破,必须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进入产业化的快车道。
可喜的是,青岛的创业者们理念正在发生转变,资本意识和运营资本的能力不断增强。2019年,青岛新增上市高企4家,诞生首家科创板企业。截至2019年年底,青岛在中基协备案私募基金数由414只增长到553只、管理规模由640亿元增长到821亿元,青岛正在成为创投风投界的高地。
对于青岛而言,“科创中国”试点将是一个全新的机遇,借助这一全新的平台,将为这座城市营造更加浓厚的科创氛围,为青岛的腾飞插上科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