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3天,9家!“大能源”“大交通”“大投资”“大旅游”的山东棋局正在成形

2020-07-18 14:55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山东,正在“合”计一盘改革的大棋局。

7月13日上午,山东省4家行业头部企业启动国企改革——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山东高速集团与齐鲁交通集团联合重组。  

7月15日下午,山东又发布了国泰租赁有限公司、上海齐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东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山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省属国有企业的重组方案。

3天,9家,山东国企改革的步伐势不可挡!

去年,整合山东多地机场资产和企业,组建成山东机场集团;陆续整合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威海港、渤海湾港口集团等,组建成山东省港口集团;将中国重汽集团、山东交通工业集团划转至山东重工集团控股……  

今年,山东进一步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将省属国企数量整合重组压减三成以上。  

省内各市的国资国企改革也异常活跃,以青岛为例,知名网红景点青岛海底世界划入青岛旅游集团旗下,青岛的公交集团和交运集团也从短兵相接走向竞合……  

并购重组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强强联合则是企业变大变优变强的“捷径”。  

以市场化为原则、以产权为纽带,山东的“大能源”“大交通”“大投资”“大旅游”已现雏形。

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关口,这些大块头正通过“1+1>2”的新打法,发挥资源集聚效应,主动提效增质,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棋局中落下关键棋子。

1

现象级的国企联合重组

近两年,山东持续打造了一系列现象级的国企联合重组改革。

作为山东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省属国企,山东能源集团连续8年入围世界500强企业,去年排名211位;兖矿集团营业收入规模仅次于山东能源集团,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318位。  

根据方案,山东省营收的“老大”“老二”即将牵手组成新山东能源集团。这意味着能源板块的新航母诞生。2019年,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的营业收入合计高达6438亿元,按照现行汇率计算折合约919亿美元,这相当于2019年世界500强第81位——家乐福的营业收入。  

山东的“大能源”跻身世界百强,希望很大。  

在交通领域,山东国企改革的风更是刮遍了“陆海空”。7月13日,省内和全国同行业资产规模第一的山东高速集团,和资产规模2335亿元的齐鲁交通发展集团联合重组为新山东高速集团,定位为山东省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核心业务。  

2019年8月,山东沿海的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四大港口整合为一,山东省港口集团横空出世。

同年,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挂牌成立,第一步就是整合东营等6个机场,第二步逐步整合其他新建、迁建机场。按照山东省赋予的定位,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将在保持各机场市场生产经营主体法人资格不变的同时,统一各机场发展规划、统一运营管理,并立足现状优化山东全省航线网络布局。  

至此,覆盖陆海空的山东“大交通”格局浮出水面。  

“大投资”领域,山东也在发力。山东省国资委、山东国惠、山东省社保基金理事会将分别持有的上海齐鲁70%、20%、10%国有产权及享有的权益无偿划转至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发展投资),上海齐鲁成为发展投资的全资子公司。同时,按照产权关系调整理顺深圳东华的管理体制,省国资委不再按省属一级企业进行管理,深圳东华由发展投资履行出资人职责。  

也就是说,发展投资此次一口气“拿下”了上海齐鲁和深圳东华两家有投资基因的省属国企。  

公开信息显示,发展投资是山东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管功能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突出重大基础设施、特色金融、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四个重点投资方向。2019年其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共26家,其中二级单位9家,三级及以下单位16家。同时,山东强强联合式的国企改革浪潮又向制造产业和区域纵深涌动。2019年9月底,山东重工集团完成对中国重汽集团的战略重组,一跃成为中国商用车市场的领头羊,重卡、动力总车等产品销量跃居世界前列。

青岛作为山东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在践行国企“大”改革的道路上,步子迈得很大。  

今年4月,青岛的知名网红景点青岛海底世界正式易主。接手方青岛旅游集团注册资本金42.6亿元,总资产近127亿元,旗下拥有19家子公司,是青岛市最具竞争力、产业链最完整的大型国有旅游集团。  

整合青岛市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升级,是青岛旅游集团设立的初衷。如今将同是国有资产的青岛海底世界纳入麾下,既是水到渠成,亦是如虎添翼,为青岛构建国资系的“大旅游”格局奠定基础。  

山东的“大交通”格局在青岛也开始落地。近日,青岛公交集团和交运交运集团两大同行业竞争对手加入到了国企整合大军中。两家企业合并之后,青岛将崛起一个规模更大、实力更强、更富竞争力的城市级“巨无霸”交通企业,更好地服务青岛的城市发展。

2

聚力打造一流企业  

我国对国企改革一直高度重视。6月30日审议通过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指出,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显然,山东已经先行一步。  

作为国资大省,山东的省级国有资产监管规模居全国第5。若想完成国家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山东的国企改革必须走在前面、大刀阔斧。  

今年3月17日召开的山东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加快向“十强”产业、优势企业、核心主业“集结”,力争用三年时间,将省属国企数量整合重组压减三成以上,资产效益提高三成以上。 

改革路径上,大山东选择同业合并、强强联合,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

同类产业整合,可以避免城市和企业之间过度竞争、资源浪费,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而强强联合,可以更有效地聚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解决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山东经济总量大、各地市相对均衡,这种经济生态也投射到当地港口业——山东港口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二,但境内30个沿海县(市、区)却遍布26个大大小小的港口,几乎是一县一港。港口数量众多,港口间“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供求失衡”的局面,困扰山东已久。而经过一步步的港口重组,直至山东省港口集团落地生根,成为打破山东港口多而不强局面的关键。此次参与重组的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在业务上也多有“重合”:前者是山东省委、省政府整合重组省内6家煤炭公司组建的省属大型能源企业,是山东省内产量最大的煤炭企业;后者目前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境内外四地上市平台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

重组到发展投资的上海齐鲁和深圳东华,两家企业较为相似。上海齐鲁,是山东省政府参与上海浦东开发、山东经济走向华东、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经济平台和窗口;深圳东华,是山东省政府在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窗口”企业。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教授认为,山东国企的比重较大,同类企业也存在主业雷同的现象,通过合并重组有利于企业组织架构精简化,更加顺应市场的发展,更重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与竞争,“省内的企业要打好组合拳,争取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取得知名度。” 

国企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山东国企的数量很多,一些企业体量、知名度也可圈可点,但真正大而强的不多,山东还是需要更多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企业。内部改革、强强联合,显然是最优解。  

山东重工集团完成对中国重汽集团的战略重组后,潍柴、山推、中通客车、中国重汽、陕汽重卡等品牌聚集一堂,进一步聚焦主业。从竞争对手变成“一家人”之后,山东重工旗下各产业板块之间将可以实现有效的分工与合作,避免重复投资;渠道共享则可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打造全球品牌;联合采购则可取得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国内其他省市也在尝试这一路径打法。  

马钢集团与中国宝武重组是2019年安徽国企改革的重头戏,更是世界钢铁行业的一件大事。中国宝武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马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综合企业,此次重组让中国宝武距离产能1亿吨的目标更近,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极大地提升了安徽乃至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开拓了发展新空间。  

浙江省是国企改革的优秀践行者。早在2016年,原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合并重组为新的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合并资产总额达2621亿元,成为全省最大国企,助力综合交通补短板。

3

大块头有大智慧  

国企联合重组是简单的“1+1=2”吗?一个“大”字就能打通山东国有经济的痛点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联合重组的目的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大块头要有大智慧,无论对企业、产业,还是城市发展,都要实现“1+1>2”!  

山东港口整合之后,在全省港口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资源开发“一张图”下,实现了四大港口集团之间集装箱航线的直达直航,形成了“以青岛港为枢纽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围绕各自区域腹地形成海上支线布局”的干支航线配套网络发展布局。 

虽然挂牌成不足1年,山东省港口集团已开始释放红利。今年1-6月份,山东省港口集团吞吐量突破7亿吨、同比增长7.1%;集装箱累计完成1478万标箱、同比增长2.5%,实现逆势“双增长”。 

在全球港口业务普遍遭受重创的情况下,山东省港口集团正是通过集团化运作、一体化经营、协同化发展,实现港口各种资源共享共用,产生增力的“耦合”效应。这是强强联合实现乘法效应的最佳佐证。  

东营机场是全省规模最小的机场,由于体量不大,航线资源不足,年旅客吞吐量不到百万。东营机场的痛点,也是全省机场面临的共同难题。数据显示,2017年山东机场旅客吞吐量仅排名全国第7。  

只有做大规模,才能提升整体竞争力。合并组成的山东机场集团,让东营机场的“航线难”迎来转机。资源整合后,东营机场航线加密,网络布局更合理,中转枢纽越来越凸显,2019年客流量增幅同比增加三成。  

整合不仅做大了东营机场,也让全省机场都受益。截至去年底,山东机场集团所属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3667多万人次,增长超过13%,增幅居全国前列。  

今天,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山东高速集团与齐鲁交通集团的联合重组,“大能源”“大交通”呼之欲出,与上述改革路径一脉相承。

兖矿集团与山东能源集团合并后,其煤炭产量将跃居国内第二位,仅次于国家能源集团。在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看来,当前我国能源行业高度分散,集中度严重偏低,产业发展布局不合理,还有几千家30万吨以下的小企业,这与经济布局、在全球市场竞争力不相适应。从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来看,这次重组是要集中优势兵力做大做强,从规模上和速度上在世界范围内增强竞争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企业和集团。  

青岛的公交和交运两大集团重组,也将成为青岛公共交通资源实现“一盘棋”统筹规划与谋篇布局的重要契机。未来,两家企业的城市公交、定制公交、旅游客运等重叠业务将优化整合,更高效、更大范围地调动、集聚、共享资源,集中精力发力新业态、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打造全新城市公共交通产业生态圈,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  

山东发起的国企改革攻坚,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一盘棋带来了发展新活力。山东想要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棋局中赢得先手,唯有继续奋力奔跑,不断优化配置资源,放大乘数效应,搞活国有经济。国企国资是山东的一大优势,山东想要突围,必须发挥好这一优势,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踩下油门”,山东国企改革步子加快,随着一批具有引领性的、支柱性的国有企业的诞生,山东省强企方阵和产业集群将不断壮大,为新旧动能转换输入强劲动力。山东国企的未来值得期待。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