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总理部署,青岛落实!这个国家级中心启用,为“破壁”而来!

2020-12-11 21:27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深耕上合,青岛再一次站到了前排——

李克强总理两次提及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在青岛揭开面纱。

12月10日,2020青岛国际技术转移大会暨第二届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在青岛举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揭牌,中挪未来创新科技平台、北欧(青岛)跨境产业创新合作中心、上合青年创新创业项目、上合国际人工智能合作中心等7个国际技术交流转移项目签约。

这个代表国家最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多边合作平台,是国内首个集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诸多特色为一体的国际科技合作新平台,初衷是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展示全球先进技术、对接全球高端科技人才的国际化平台,对我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刚刚投入运营,但这个重量级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已经吸引了百度飞桨业务、俄罗斯商业情报分析行业组织、上合青年组织的合作。这些企业和组织期待的,是技术流动壁垒打破之后,未来能够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形成的巨大增量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之重任,这个国家级中心的启用,无疑将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总理两次点名

2019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塔什干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时,首次提出,中方将与各方共建“上合组织成员国技术转移中心”,推动科技信息共享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中方将从2019年起实施“上合组织青年创业国际孵化器”项目,支持各国青年创新创业。

2020年11月30日,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讲话,再次提到,“努力打破阻碍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为各国企业营造开放、合作、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中方正在筹建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还将举办第二届成员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愿同各方建设好上合组织环保信息共享平台,携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复苏’。”

总理两次点名的背后,是基于我国在技术领域迫切的现实需求。

目前,我国科技领域还有许多“卡脖子”技术需要攻克,而国际分工、协同合作才是人类知识创造、技术创新最有效的方式。全新的国际形势也让我们深切地意识到,中国要增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就要不断推向中国企业迈入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增强中国产业体系的博弈能力。

不同于东南亚区域,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上合国家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例如,中国拥有强大的互联网科技优势,而俄罗斯拥有雄厚的航天航空工业基础,只有打破要素流动的壁垒,才能碰撞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从市场开拓的角度看,无论是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出去,还是其他上合国家走进中国,都将为彼此带来更多的产业机遇。

2、一片巨大的蓝海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将面向上合国家,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深度的技术交流合作,推动各方融入国际科技与创新产业网络,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惠及自身以及更多国家。

上合国家人口总规模超过30亿,约占世界人口数量的45%,其中15-24岁青年人口达8亿,占世界青年人口的2/3,上合国家GDP总量目前占全球的22.5%,2025年占比将上升至38%—40%。地域面积上看,上合国家面积超过欧亚总面积的60%。

中国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过程中,这是个不能忽视的市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人赵中元介绍,该中心承担着把创新要素“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重使命。“欧美仍然是最发达的技术产出区域,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存量市场。与欧美相比,上合国家有这么多年轻人,而且属于技术增量市场。所以在企业技术市场化过程中,这个市场的利润率要远远高于存量市场。”

虽然市场巨大,但在不同国度间技术转移转化过程中,还有许多现实的问题存在。

哈萨克斯坦国家主权基金股份公司(北京)代表处驻华首席代表伊斯坎达·拜塔索夫就表示,在科技领域,目前上合组织国家间的大学、企业包括政府之间还没有建立一个高效的沟通体系,体系未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各个国家经济文化水平发展不一致、不同国家间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一致、人才的流动也有一定困难。

所以,要想真正实现上合成员国之间的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还有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的设立,将为成员国之间建立高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提供全新尝试。

3、打法新颖

目前,我国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有数十家,与这些技术转移中心相比,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有何独特性?其核心竞争力又在哪里?

中心负责人赵中元介绍,目前我国的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主要面向我国的内部市场,且绝大多数都是政府机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从设计之初就确定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由专业的技术转移公司运营。从实际运营过程中,市场化运营具备更大的灵活性。

“特别是我们是面向国际的技术转移中心,需要经常开展国际性的交流、考察、投资,单单这一个方面,市场化公司就比事业单位等更方便灵活。”

市场化运营也更有利于技术服务的专业性。“中心具有上百位技术经理人、会计、法务、知识产权、多语言翻译等所有的创新要素需要的专业人才,我们也与上百家欧洲、俄语系国家高校有紧密联系,可以帮助企业和院所减少技术创新的成本和海外市场开拓的成本,增强其与国外高层次资源的对接能力、议价能力。”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通过市场化公司运营,将逐步实现“自我造血”。“前期中心的运营依靠政府购买服务,但是我们计划通过产业基金投资的方式,利用3年时间实现‘自我造血’功能。”

随着上合示范区建设的推进,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各方面的交流合作进入快车道。去年,青岛对上合组织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30%。从货物贸易,到对外投资,再到今天的技术合作,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的“粘性”正在增强,全方位合作的局面正在形成。

作者|王萌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