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要撑起青岛的雄心与未来,必须快速扩大人口规模!

2020-12-16 06:0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口的竞争。

在讨论一个城市时,提到最多的是GDP,其次就是人口。人口大市,也是经济强市。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有16个人口过千万的城市,其中有11个GDP万亿之城——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广州、深圳、武汉、苏州、杭州、郑州,一个准万亿城市——西安。

没有人就没有社会,更无所谓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基本的内涵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青岛要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首先必须拥有相当规模的人口。

blob.png

截至2019年年底,青岛常住人口为949.98万人,还未能迈入千万人口城市之列。与重庆3000万+,上海、北京2000万+相去甚远,与成都、天津、广州1500万+差距也很大,即便与同为副省级城市的武汉、哈尔滨、杭州、西安等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的人口规模,难以支撑起青岛的雄心与未来。青岛需要快速集聚高素质人才,扩大城市人口规模。要达成这一目标,靠经年累月的繁衍生息,显然是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的。青岛需要新的路数和打法。

01

南北失衡核心是人口失衡

blob.png

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还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以国王为首的封建贵族集团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全国有人口550万,其中410万人住在农村。最大的城市伦敦人口也只有20万,其他城市的人口最多也不超过2万。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一个多世纪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着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人口变动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正是因为“大”,让我们有条件实现规模效应。一方面,亿万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不断释放“人口红利”,而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更让中国形成了无可替代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相互配套、相互衔接、形成集群,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形成了效率优势。

这两者构成了规模效应的一体两面,成为70年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看看现在。有着“新四大发明”之称的高速铁路、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之所以能够出现在中国,正是因为中国有着规模庞大的人口和市场。

当前,我国拥有4亿多中等收入人群,我国商品零售额即将超过美国,今后还有稳步增长空间,世界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强。这也是我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大的底气所在。

目前备受关注的南北差距拉大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人口问题。我国人口主要分布,由东北至西南,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一线,东南半壁占国土面积的43.8%,人口占94.1%,西北半壁占56.2%,而人口仅占5.9%。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人口分布的不均衡进一步加剧。

2019年年底,《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文章指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发展优势不断增强,杭州、南京、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2012年至2018年,东北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8.7%下降到6.2%,常住人口减少137万,多数是年轻人和科技人才。

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支持城市化地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支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02

青岛已迈入特大城市,但人口增速偏慢

blob.png

人口是城市运行和资源承载的基本要素,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家底”。

在人口加速自主流动和全国性的抢人大战的大背景下,涌现出一大批人口总量千万以上的城市。这其中既有重庆、北京、上海这样老牌人口大市,而更多的是像郑州、西安这样的后起之秀。

有三个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第一个是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是指公民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

第二个指标是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半年以上,含半年)的人口。

两个指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因为就业机会多,对人口的吸引力强,往往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普遍外流,常住人口往往小于户籍人口。由此延伸出的一个指标是人口净流入,这个数值越高,说明对人口的吸引力越强。

新中国成立之初,仅有重庆一座城市人口破千万。截至目前,跻身“千万人口俱乐部”的城市共有16座,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南阳、临沂、石家庄、哈尔滨、苏州、郑州、西安、杭州。

青岛未能入列。截至2019年年底,青岛常住人口为949.98万人,距离千万人口仅一步之遥。

第三个重要指标是城区常住人口。城区常住人口是衡量城市人口规模大小的关键指标之一,城区人口规模的大小,对城市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和自身对外辐射能力至关重要。

国家住建部发布《2018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备受关注的全国各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排名揭晓,青岛城区常住人口突破500万,正式晋级特大城市。

作为我国最早开启工业化进程的城市之一,青岛的人口规模曾经在全国名列前茅。

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青岛延续了人口快速增长的迅猛势头。1982年,青岛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达422.76万人。1990年,青岛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常住人口666.40万人。8年时间,青岛人口增长了243.63万人,平均每年增长30万人,即便是放在现在,也是不低的增长。

但近年来,青岛人口规模增长速度放缓,数据显示,从2006年—2019年15年间,青岛常住人口累计增长了130.43万人,年均增长8.7万人。

blob.png

对标国内其他城市,青岛的人口增长速度偏慢。以2019年常住人口增量为例,杭州为55.4万人,深圳41.22万人,广州为40.15万人,成都为25.1万人,重庆为22.53万人,郑州为21.6万人,西安为19.98万人。

03

必须用超常规打法

blob.png

青岛到底需要多大的人口规模?当然这要看青岛到底想成为一个怎样的城市。

如果小富即安,仅仅做一个“小而美”的城市,那现在的人口规模就不算小。

如果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尤其是要肩负起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国家和山东赋予的重任,那就必须以未来的眼光谋划今天的发展,以未来的城市体量倒推城市人口规模。

不妨以青岛对标的深圳为例做一个简单的计算。2019年,深圳陆域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343.88万人,实际管理人口约2200万人,GDP为26927亿元。青岛陆域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949.98万人,实际管理人口约1100万人,GDP为11741亿元。

深圳相应指标分别是青岛的1/6、1.4倍、2倍、2.3倍。可见,青岛的资源承载力、人口承载力还有相当大的空间,青岛想要做“北方的深圳”,必须迅速做大人口规模。

但如果以目前的增长速度,青岛要想迈入千万人口俱乐部,还需要仅6年,也就是说,在“十四五”期间无法实现。

不仅如此,如果还是延续目前的增长速度,青岛与深圳等前排城市之间的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这显然是青岛不愿意看到的。

如何才能快速集聚高素质人才、扩大城市人口规模?人才愿意来青岛,看重的是在青岛的发展前景,看重的是在青岛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今年以来,青岛以开放发展的大势感召人,以创新创业的生态凝聚人,纵深推进招才引智,加快建设创业城市,全市人才总量稳步提升,人才结构持续优化。1-11月,全市共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4.14万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30万人,同比增长10.6%。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到49.34%,年底将突破50%,超出历史最高水平2个百分点。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近年来,国内重点省份、城市间的“人才争夺战”日趋白热化,各地面向全国、全球吸引招揽人才,竞相出台各类优惠政策和创新举措,体制机制改革和流程再造的力度都很大。

海南围绕自贸港建设,新发布第九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推行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联审联检一体化,办理时间比原来至少节省20%;推行社保关系转移“一次申请、全程代办”,办结时限压缩90%以上。

深圳新发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内容包括探索完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开展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推进外籍人才签证便利化等,必将极大提升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上海针对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出台新政,赋予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推荐权、新片区特殊人才直接申报权、国内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和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审批权等,吸引更多的外地非沪籍人才落户,并推动专业人才梯队良性发展;近期,上海又出台落户新政,被业内普遍认为放宽尺度超乎想象。

与这些地方相比,青岛的人才工作还有一些短板和不足,在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上还有较大差距。要站在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作为城市最大的“富矿”,改革步子再大一点,探索推出更开放、更灵活的人才招引和培育机制,更好集聚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持久动力。

青岛要建设创业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聚集高素质人才,更需要有庞大的城市人口数量支撑。要围绕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促进人口持续均衡发展。特别是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城市落户限制,向外来人口敞开城市大门。

12月14日晚,青岛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扩大会议指出,要站在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牢牢把握机遇,深化创业城市建设,善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探索推出更开放、更灵活的人才招引和培育机制,更好地聚人、留才、用才,不断激发和释放城市发展活力。

此次会议还“一口气”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青岛菁英工程”的意见》《青岛市“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青岛市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青岛市外语人才、外事人才、外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六个重磅文件。这些文件,很快就将发布实施,让我们拭目以待。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当下,青岛发展势头正盛,对人和资本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如再假以“诚意满满”的人口、人才政策,何愁人不来。

作者 |沈默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