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白银、宝玉石……青岛一所高校里藏着一个“宝藏班”,拥有300多种稀有珠宝和金银,不过这些不是用来收藏展览,而是用来给学生们上课做实验设计的必备品。时髦潮流的年轻人或许对ZARA、A&F等国际时尚品牌很熟悉,但你或许不知道,这些大牌陈列台上的精美单品,很多来自青岛这所高校毕业生设计。近日,早报记者来到青岛农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首饰设计、珠宝鉴定营销班。走进这个自带珠宝光环的专业,倾听师生讲述他们“珠光宝气”的设计梦。
探访
“珠光宝气”班备受学生青睐
近日,记者来到青岛农业大学。7月暑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直射在产品设计专业学院门口的绿荫小路上,一群身穿学士服,脸上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大学生,正在摄影师的口号声中拍摄毕业合影,李志浩也是其中的一员。
来自威海的李志浩,4年前考入青岛农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因父母从事五金、琉璃销售行业,受他们的影响,李志浩选择了首饰设计、珠宝鉴定营销班。“分班前,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历届毕业生的设计作品,有的是精美首饰,有的是见所未见的彩宝。那一瞬间,心里马上有了决定,我要到这个班来学习。”但让李志浩没想到的是,那一年,首饰设计、珠宝鉴定方向十分热门,很多考入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不论男生女生都争着抢着想来上课。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场面,李志浩更认定了自己的选择。最后,通过专业成绩选拔,李志浩成功进入了这个带着珠宝光环的班级。
“还记得第一次上珠宝实验课时,老师一拿出盒装的金银、宝石,同学们兴奋得眼都直了。很多同学小心翼翼地把宝石放在手心里,生怕丢了、摔了,因为这些东西太珍贵。”李志浩说,随着接触宝石和各种稀有金属材质的机会增多。这些价值不菲的宝贝也成了他眼中的产地属性、化学符号等。他将这些信息总结到一起,变成建模设计的灵感来源。说到建模设计,采访过程中,李志浩的同班同学悄悄告诉记者,李志浩是班里的“建模大神”,他的首饰设计图被很多企业抢着用。
2020年1月,李志浩代表青岛农业大学参加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并在建模设计组中获得了全国第一名的成绩。李志浩告诉记者,“起初喜欢建模设计,源于城阳大部分首饰企业的建模设计师十分吃香,发展空间和薪酬待遇都不错,也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平台。”于是,当学校开设了这门课后,李志浩便用大部分的时间去学习、练习,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快速在各大首饰企业里混个眼熟。没想到这份努力没有白费,竟练成了一门“手艺”。在李志浩看来,珠宝原石只有经过设计打磨,才能完成美丽的蜕变,而建模设计就是第一把刻刀。
人物
“爱臭美”的女孩圆了设计梦
“哪个女孩不喜欢好看的首饰,哪个女孩又能抵得住珠宝的诱惑?”来自烟台的孙萌霞今年25岁,2019年她从青岛农业大学首饰设计、珠宝鉴定专业毕业后,考上了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专业研究生。
带着对珠宝设计专业的一腔热爱,经过两年努力,如今的孙萌霞已经是北京服装学院首饰设计专业教授邹宁馨的得意门生。提起邹宁馨,孙萌霞依稀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他的名字是在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中国赛区比赛上。当时,作为中国赛区的总裁判长,邹教授的精湛点评令在场的参赛选手受益匪浅。“能成为邹教授的学生,这是每个热爱珠宝设计学生的梦想,如今我圆梦了。”孙萌霞说。
孙萌霞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是个“爱臭美”的孩子,小时候经常用家里的纽扣、别针给玩偶设计“首饰”,也经常戴着妈妈的项链、耳环在镜子前“臭美”。上了大学,孙萌霞对首饰的定义仅仅停留在“好看”。而现在,当自己真正走进这个专业并深深扎根后,才对珠宝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件首饰无法传递情感和理念,就相当于丧失了它的生命力,再美丽的珠宝也黯然失色。”去年,孙萌霞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她的首饰设计“被”,以抽象化的雪山形象展现2022年冬奥会参赛选手蓬勃向上的核心内涵,作品主题鲜明,表达了“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的冬奥精神,被评为优秀作品展出。
得偿所愿成为品牌设计师
“你们看这个耳环好看吗?”“这个戒指不错,今年可流行了。”李村伟东乐客城一楼的高街品牌卖场里,年轻人在这里尽情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首饰。一旁的杨佳兴笑着告诉记者,“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作品真的会出现在最喜欢品牌的橱窗里。”
今年26岁的杨佳兴来自日照,4年前从青岛农业大学产品设计首饰设计、珠宝鉴定专业毕业后,来到了即墨一家首饰设计公司。之所以一毕业就参加了工作,而不是选择考研,杨佳兴有着自己的看法,“上大学的时候,接触的都是书本知识。到了工作岗位中,接触的就是真正的行业。所以,我想尽早深入到这个行业中。”成为一名品牌设计师,对杨佳兴来说并没有止步。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一些时尚的高街品牌是他们的消费主战场。“有段时间,自己经常站在高街品牌卖场里,一站就是一天。我仔细观察消费者挑选首饰的神态和细节,能洞察分析出一些时令的流行元素。”每个设计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认可,杨佳兴也一样。成为一名设计师后,杨佳兴不断深入行业,学习首饰如何升级为商品化的同时,还时刻关注知名品牌设计风格的流行走势,一年设计了千余件首饰作品,终于在首饰设计圈里小有名气。2018年,一家知名品牌设计团队向杨佳兴抛出橄榄枝,一张梦寐以求的入职邀请函终于让杨佳兴收获了努力后的成果。如今,他所设计的耳环、戒指、发卡等,经常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高街品牌卖场的柜台上。得偿所愿的杨佳兴告诉记者,“加入强大的团队,自己需要更加努力,才能站稳脚跟。希望未来某一天,自己能成为团队主力,设计出把握流行走向的热卖单品。”
幕后
采购300余种宝石供学生实验设计
“虽然这个班的报名人数每年爆棚,但其实每年只有约60人才能加入。”青岛农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副教授郑海蓉告诉记者,为了满足越来越多喜欢这个专业的学生,学校设置了首饰设计与工艺实验室、宝玉石鉴定实验室等6类实验室,采购各类宝石标本达300余件,供学生实验设计。
记者在学校珠宝鉴定实验室里看到,郑海蓉正与几名同学观察原石分解信息。只见她小心翼翼地用镊子调整原石摆放,希望能更多方面地鉴别原石信息。下课等学生离开后,郑海蓉打开柜子里的一个宝石盒,戴上手套,轻手轻脚地将这些珍贵原石一一放回。随后郑海蓉抱着几大盒原石带着记者来到另一间储藏间,里面摆放了一个大型的保险箱。郑海蓉告诉记者,“这些原石需要避光保存,再加上它们大部分较为稀有,所以需要放在保险柜中保存。”
“因采购的宝石主要用于授课,所以宝石需要具备一定的特性,如果把稀有宝石随便采购来用于上课,那就太浪费资源了。”郑海蓉说,采购的宝石要做到物尽其用,每个系列的宝石必须有它独一无二的“个性”。“有些是具有特殊的体征和外形,有些是具有特殊的光谱特性……”郑海蓉向记者介绍,我国的稀有宝石十分丰富,让学生尽可能地从多方面深入了解各种宝石的特性,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呈现更有价值的作品。
亮点
学习珠宝设计男生比例高于女生
“不要以为设计珠宝是女生的事,在我们这里,男生比例高于女生,而且真正干起活来,他们比女生还细心。”青岛农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副教授郑海蓉告诉记者,她所带的班里,每年都会有几名男学生的成绩格外出色。
张同诗是一名来自德州的应届毕业生,在今年的毕业设计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全校关注。他的毕业作品——“生机”,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就获得了岛城多家首饰企业抛来的橄榄枝。据了解,这款以“生机”命名的首饰,是用60多片“银叶片”焊接而成。张同诗告诉记者,“这款作品从设计到制作,总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回想起自己刚刚进入这个专业时,张同诗并不是一个老实学生,作品也时常敷衍了事。直到有一次他母亲过生日,张同诗准备制作一副耳环当作生日礼物送给母亲。“当时看着自己做好的耳环,造型歪歪扭扭,特别不好意思拿出手。”打开礼盒的妈妈看到儿子亲手为自己做的耳环,开心地马上戴上,还问张同诗好不好看。看着妈妈高兴的样子,张同诗心里五味陈杂,从那时起他决定安下心来,只要坐在设计台上就严格要求自己。
“花了多少精力,作品是最好的答案。”如今的张同诗正准备报考南京艺术学院的研究生,他告诉记者,“未来自己会怎样还是未知,但至少现在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总会有满意的结果。”
机遇
坐拥饰品集散地 在校创建自己品牌
游走于珠宝设计圈内的潮人都知道,将自己经营的首饰品牌做出名堂并非易事。这一点,对于连大学校园都还没走出去的李润来说却不成问题。“很小的时候,我就梦想长大当一名首饰设计师,设计出独一无二的作品。”今年大三的李润,目前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首饰品牌。她告诉记者,“对学习珠宝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城阳成立自己的首饰品牌或工作室不是难事。因为城阳是国内饰品企业的集散中心之一,上千家首饰企业每年都来班里抢人才。”
抱着对这门专业足够的热爱,去年李润的首饰品牌——“润笙”就这样诞生了。“有了自己的首饰品牌,会碰到许许多多有故事的人,这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份专业。”李润告诉记者,自己的品牌坚持简约风,虽然没有夸张的设计,但将设计感隐藏在细节中。回忆起自己接手的第一个设计订单,是一名男生给自己分别了10年的恋人设计一款对戒。细细听了当事人的故事后,李润也将自己沉浸在这段难忘的爱情故事里。于是她连夜建模设计,反复与顾客选材确稿。最后以对接拼接的灵感,设计出了一套令自己和对方满意的处女作。
“每年我们这个专业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很多企业甚至通过参观作品展览,提前预订大三、大四的优秀首饰设计人才,也有很多企业通过展览直接买断设计。”郑海蓉告诉记者,很多学生在大三就给多家企业做设计兼职工作,学校也同时积极引进校企合作项目,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内容引入教学,实施联合人才培养、订单培养。作为青岛地区唯一一所设立首饰设计和珠宝鉴定专业的本科高校,青岛农业大学以应用型课程为特点,强调学生实操动手能力,专业课程从设计草图到手绘效果图、电脑建模图,进而手工起版或雕蜡铸造或者3D打印制作成实物,每年在美术馆两到三次的作品展览,锻炼学生从策划、布展到作品创作的全方位综合能力。
对话
最满意的作品是送妈妈的耳环
记者:对于自己的作品,哪件令你最满意?
杨佳兴:有一年母亲节,我自己亲手做了一副耳环送给妈妈。虽然这件作品设计没有那么复杂,但是妈妈一直戴着。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记者:你认为珠宝设计最吸引你的一点是什么?
李志浩:每一款饰品都是一个“故事”。我通过倾听和思考,将自己的灵感注入到产品中,是独一无二的创作,这是别人无法复制的。
记者:未来有没有想过出国深造?
李润:刚步入这个专业时想过,但后来看到了国内优秀珠宝设计师的作品,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西方的珠宝设计文化可以用来借鉴,但不一定是我未来学习的重心。中国的珠宝设计文化历史悠久,希望未来自己的品牌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符号”风格的道路。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钟尚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