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中央部委再发“限高令”,500米以上超高层被“叫停”!对青岛影响几何?

2021-07-08 05:0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政策信号已经异常强烈,我国正在向超高层建筑说:不!

7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通知》,明确规定,把超大体量公众建筑、超高层建筑和重点地段建筑作为城市重大建筑项目进行管理。

其中,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确需建设的,要结合消防等专题论证进行建筑方案审查,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这不是中央部委首次对超高层建筑给予限制性规定。

去年4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规定,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

今年4月1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要求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严格限制建设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从表述看,对“500米以上建筑”的态度从“严格限制”,到“一般不得新建”,再升级为“不得新建”。此前还留了“各地因特殊情况确需建设的,应进行消防、抗震、节能等专项论证和严格审查,审查通过的还需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复核,未通过论证、审查或复核的不得建设”这个口子,如今是无条件禁止,可见中央对超高层建筑政策的明显变化。

为什么要“叫停”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限高”到底是在限什么?这一政策变化又将产生哪些影响?

6月20日,阔别十二年之久的海天中心以369米的高度强势归来,刷新了青岛城市天际线。

眼下,青岛正在规划建设一批高层、超高层建筑,打造新的城市地标,多多少少将受到“限高令”的影响。

当然,这也不全是坏事。如同城市“摊大饼式”的盲目扩张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一样,各地在盲目追求建筑高度的过程中,同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副作用”,包括资源浪费、安全隐患增加等。

显然,给超高层建筑建设“踩下刹车”,不是要一棍子打死,而是要着力解决超高层建筑“成长的烦恼”,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毕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面临的资源束缚更趋吃紧,尤其是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当下,“向空中要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

眼下应该做的是,更加理性、审慎地看待摩天大楼的价值与作用,从自身实际出发决定,建还是不建,建多少,建多高,怎么建。

01

日益长高的“空中之城”

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之一,摩天大楼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实力的重要表征。

建造通天高楼的梦想自古有之。1885年建成的芝加哥家庭保险大楼,普遍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座摩天大楼。

纽约作为美国经济和金融的中心,对空间的需求明显比芝加哥更为强劲,摩天大楼很快就出现在纽约曼哈顿的街头,并不断刷新高度纪录。纽约也成为世界摩天大楼的聚集地。在20世纪头10年里,世界最高的10座大楼全部坐落在纽约,而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纽约都在这个榜单上占据着统治地位。

1931年,摩天大楼历史上最具传奇的帝国大厦横空出世。381米的高度,让帝国大厦成为傲视群雄的存在,并在此后40多年里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高楼的头衔,成为纽约市乃至整个美国的象征。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摩天大楼家族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亚洲身影。1990年,由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竣工,这也是首个进入世界十大高楼榜单的亚洲建筑;而在20世纪最后的十年里,上海421米高的金茂大厦、广州390米高的中信广场、深圳384米高的信兴广场、香港374米高的中环广场也纷纷杀入世界十大高楼的榜单,摩天高楼的亚洲时代已然到来。

进入新世纪后,受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驱动,中国已成为摩天大楼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在目前世界十大高楼的榜单上,中国的摩天大楼就占了六席之地,上海中心、上海环球中心和金茂大厦更成为世界第一组三大超高层建筑群。

“高层建筑和城市人居委员会”(CTBUH)在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非常翔实的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高层建筑竣工数量有所下降,全球共有106座200米以上建筑竣工。中国依然占据了超过半数的高层建筑,200米以上高楼竣工数量达56座,占比约达53%,位居全球第一;该机构还预测,2021年建成的摩天大楼数量将在125座至150座之间,其中大部分位于中国。

上海中心

在中国,深圳、香港、上海、重庆的摩天大楼数量最多。300米以上高楼,深圳排名第一,共有17栋楼上榜。其次是广州,共有10栋高楼上榜,其次是香港(7栋)、南京(7栋)、武汉(7栋)、沈阳(6栋)、南宁(6栋)。如果看600米以上高楼,全国只有一栋,那就是上海中心大厦。

摩天大楼被认为是都市繁荣的象征,因为它直观地反映了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水平。除了挑战高度的极限,建筑结构本身也被用来改善生活品质,功能也更加多样化。在城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摩天大楼继续高歌猛进,不断改写着城市的天际线,一同被刷新的还有我们对未来城市的想象空间。

02

强健的体魄比身高更重要

城市摩天大楼林立,既见证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又见证了建筑史上的创新发展,还为寸土寸金的城市拓宽了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应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摩天大楼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

但是,在摩天大楼的竞逐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摩天大楼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但是,不少城市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过分放大了摩天大楼可能产生的作用,把建设摩天大楼作为提升城市影响力、推动城市加快发展的捷径,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造成了稀缺资源的错配和浪费。

在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土地成本在建筑物造价中占比越来越大,增加高度、提高容积率是摊薄土地成本的最有效方式。

但随着高度的增加,单位面积建安成本不断增加,当达到一个临界点时,再增加高度,就不经济了。目前建筑界的共识是,高度超过300米的摩天大楼已经失去了节约用地的经济意义。比如,420米高的金茂大厦,其建造投资成本高达每平方米2万元,每天用于大厦的管理费和维护费超过了100万元。两架擦窗机一天到晚不停地擦,擦完一遍也要一年。由此可见,楼不是盖得越高越好。

摩天大楼的造价高得惊人,对于任何一个城市、一个企业而言,都不是小数目。

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总高度为632米,总建筑面积57.8万平方米,总造价达到148亿元。

北京中心大楼又称中国尊,是中国中信集团的总部大楼,建设成本高达240亿元。

中国尊

还有更离谱的。高度为601米的“阿布拉吉·艾尔·拜特”酒店建造成本达到了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高达1049亿元。

国内城市对“第一高”的争夺日趋白热化,武汉的绿地中心最初规划高度为636米,南京江北第一高楼最初规划为600米,成都天府新区的熊猫大厦则一度规划出677米的新高度,长沙某项目甚至一度规划出838米的新高,比迪拜塔还要高10米……

然而,这几年,许多城市的摩天大楼建设并不顺利。长沙83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早已被叫停,天津近600米高的117大厦建了12年还没完工,成都的熊猫大厦从677米降到了488米,南京江北第一高楼从600米降至498米,武汉绿地中心从规划的636米被削减到475米……

这背后很大程度上是资金出了问题。即便盖好了,后期运营也是一个大问题。戴德梁行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大中华地区20个主要城市的核心市场甲级写字楼净吸纳量达到47624平方米,比2019年第二季度同比下降90.2%,空置率飙升。

摩天大楼甚至被人与经济周期挂钩,有“摩天大楼诅咒”一说,认为,“摩天大楼立项之时,是经济过热时期;而摩天大楼建成之日,即是经济衰退之时。”历史上,多座摩天大楼的表现一次次验证了这一预言。

当然,从今天的现实看,这一逻辑并不总是应验,但摩天大楼热背后引发的问题已经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警惕。

此外,摩天大楼在消防安全、城市环境等方面引发的问题也愈发突出。近日,深圳市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总高355.8米的赛格大厦莫名发生“晃动”,引发人们对超高层建筑安全问题的思考。

尽管在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摩天大楼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高”不应成为追逐的唯一方向,城市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脚踏实地进行城市规划建设,量力而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与鳞次栉比的高楼相比,健全的社会运转机制,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良好的公众文化素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是现代文明更为重要的特征。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以人民为中心,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背离以人为本的宗旨,一味地求高、求大,无异于舍本逐末。

这正是中央部委频频出台“限高令”的用意所在。

03

对青岛影响几何

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跃升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青岛的“身高”也在不断长高——

1983年建成的黄海饭店,总高度为66米;

1998年建成的百盛大厦,总高度为213米;

2008年建成的青岛国际金融中心,总高度为249米(其中32米是楼顶天线);

2013年建成的中铁青岛中心,总高度为237.7米;

2014年投入使用的海航万邦中心,总高度为240米;

2016年投入使用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总建筑高度为295米;

今年6月20日运营启幕的青岛国信·海天中心高度达到369米,大幅提高了青岛的天际线。

有数据显示,青岛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数量在全国排在20名左右,低于GDP在全国的排名。由此可见,青岛在摩天大楼建设上算得上是比较理性和稳妥的。

最近一段时间,青岛掀起了一股摩天大楼热,一批规划陆续出台——

早在2017年,就曝出红岛将建390米高的双子塔。建成后,可直接俯瞰由东部市区、南部红岛和西部黄岛三城环湾组团而成的城市群震撼景象。

红岛双子塔规划效果图

近日,有消息显示,为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打造青岛新CBD中心,西海岸新区拟规划建设高372.1米的标志性建筑。这一高度比海天中心高出2米。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北部的青岛桥头堡国际商务区,曾提出将打造7栋超过500米高度的超高层建筑,其中700米+高楼“青岛之星”一座,600米+一座,500米+四到五座,绝对算得上是大手笔。

今年1月22日,上合示范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透露,上合示范区将打造建设青岛新地标,核心区400米(后来又改成了397米)新地标。

上述项目中,有些仍然处在“论证”阶段,有些不了了之。这也暴露出一些地方的“追高”心理,有些项目明显过于超前,短期内根本无法实施,即便实施了也不经济。

“限高令”的出台,对青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踩踩刹车,泼泼凉水,可以为摩天大楼热降降温,让人更加理性地去思考、去反思:真的需要建那么高吗?摩天大楼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是不是还有更为迫切的问题需要解决?

驻足回首,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青岛要改善提升城市品质,需要以人为本,需要精耕细作,让城市更有温度。

作者|沈默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