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11部门联合发文,支持这个老牌产业“高级化”!“上青天”辉煌能否再现齐鲁?

2021-08-25 05:4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以重点城市、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重大活动为依托,支持青岛、济南、威海等时尚城市建设,打造‘时尚山东’。”

近日,山东省工业信厅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以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为主线,以推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为路径,努力打造科技、时尚、绿色新时代山东新纺织。

纺织工业是最重要的工业门类之一,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一度左右着经济格局。

纺织服装产业是山东传统优势产业、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在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山东纺织服装产业国际国内竞争优势削弱,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纺织服装产业急需突围,谋求新的开端。

《意见》聚焦营造产业新生态,推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提出4大推进举措。发展目标是,到2023年,初步形成产业基础有效提升、产业链配套率明显增强、产业生态圈更加优化的全省性与区域性的产业生态系统。力争培育5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国际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年营业收入在20亿元以上的潜力型企业。

这份《意见》多处提到青岛——

在优化产业集群布局上提出,推进青岛针织、童装、纺织机械等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完善产业集群服务上提出,进一步提升青岛即墨等纺织服装市场对于消费升级及服装产能的支撑服务。

在推进时尚化提升上提出,以重点城市、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重大活动为依托,支持青岛、济南、威海等时尚城市建设,打造“时尚山东”。办好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等重大活动,支持青岛纺织谷、青岛东方时尚等纺织服装时尚创意园区发展,实施一批带动效应明显的优势时尚创意项目。

在强化人才支撑力度上提出,支持青岛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突出前沿引领,强化特色优势,为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由此足见,山东对青岛纺织服装的厚望。这自然是因为青岛纺织服装行业不一般的“江湖地位”。

曾经,上海、青岛、天津三城棉纺织设备占全国70%左右,一起被誉为“上青天”,铸就了三城在中国城市格局中的坚实“底座”。如今,山东纺织服装要振兴,青岛理应冲在最前头。

这份《意见》有一个关键词——“时尚”,值得关注。

时尚就其本质而言,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时尚总是围绕人和人的审美价值追求来发展的。纺织服装,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时尚载体和时尚产业之一。因此,时尚应当是纺织服装产业的基本特质。这也是《意见》将推进时尚化提升,作为山东纺织服装产业品牌化重要内容的逻辑所在。

山东此番在纺织服装产业给予青岛的厚望与支持,尤其是对青岛时尚城建设的支持,将为青岛纺织服装产业和国际时尚城建设产生利好。

“上青天”之后,纺织服装从未远去

还没有哪个产业可以和纺织服装业一样,时不时地唤醒一个城市最深处的记忆。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纺织业在中国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纺织业是我国竞争性和国际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也是劳动密集型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上缴利税、出口创汇、解决就业、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中国的纺织工业版图上,青岛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青岛是中国最早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近代纺织业始于20世纪初,至1936年末有纱锭56.84万枚、占全国11.15%以上,织机9286台、占全国15%以上,生产规模仅次于上海。天津则位列全国第三。青岛成为与上海、天津齐名的国内三大轻纺工业城市之一。

解放前夕,上海、青岛、天津三市棉纺织设备占全国70%左右,青岛棉纺锭份额占全国的7.5%,仅次于上海。上海、青岛、天津三大纺织工业基地地位不可动摇。1952年末,青岛有纱锭41.73万枚、线锭3.63万枚、织机1.31万台,生产能力在全国居第三位,与上海、天津一起被誉为“上青天”,成为中国纺织业发展的特殊符号。

这些年,随着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尤其是工业的结构性改革,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

曾经无比辉煌的青岛纺织服装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变得有些“默默无闻”。但这并不影响其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来看一组数据——

青岛市第四次经济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青岛纺织服装业有企业6801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11%,仅次于通用设备制造业列全市第二位,占全省的22%;从业人员128935人,占全市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0%,列全市第二位,占山东省的八分之一;资产总计476.4亿元,营业收入总计541.9亿元。

此外,属于第三产业的纺织、服装专门(含家庭用品)批发零售业有企业20817家,占全市批发零售业企业数量的六分之一;从业人员122016人,占比超过六分之一。

在青岛市20大出口商品中,纺织和服装占据两个席位,分列第三位和第七位。2019年,青岛生产服装42237万件,相当于一年间平均为每个青岛人做了42件衣服。

以上是供给端,从消费端看,纺织服装的重要性同样突出。2019年,青岛市纺织服装批发零售总额1265亿元,占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的七分之一。

在百年发展进程中,纺织业为推动青岛的城市化进程、哺育岛城的工商业以及推动全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青岛都离不开纺织服装业。

创新引领,科技赋能,青岛纺织服装“重装归来”

这些年,青岛纺织服装业一直在摸索前行,在自我颠覆,在积蓄力量,在凤凰涅槃。今天的青岛纺织服装业,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模样。“善变”的青岛纺织服装业,不断制造着“惊喜”。

传统与现代,并无绝对的界限。作为传统产业,青岛纺织服装积极“拥抱互联网”,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赋能生产,依托工业互联网改造,实现企业柔性化生产,正在变得越来越现代。

在美国此前预测的“改变未来的十大科技”中,“个性定制”被排在首位,酷特智能则用实践证明了这一预测的准确性。

早在2007年,面对服装工厂之间价格上的恶性竞争和难以解决的库存问题,酷特智能就提出“做定制个性化服装”的战略,以图摆脱产业链低端的红海竞争。此后历时十余年时间,面对不解、质疑、反对,酷特智能投入数亿资金,最终完成数据驱动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的落地实践,一举重塑了互联网时代的制造业逻辑。

青岛环球服装股份公司在获取用户AI量体精准数据的基础上,用户可一键下单,工厂数秒内就能完成款式的选择和打版,实现一人一版,排版图自动传送到智能裁床进行智能裁剪。交货时间从45天缩短至7天,而且具备了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化生产能力。

恒尼智造从订单系统、任务分解、生产、仓储、物流系统,到售前、售后,已经搭建起一整套工业互联网生产系统,用户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一键下单,24小时定制。“互联网大数据驱动无菌内衣个性化定制项目”荣获国家工信部“2018年度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称号。

你知道吗,无水也可以染色。传统纺织染色主要以水为介质,每染1吨纺织品约需要100吨淡水资源,同时产生大量污水,严重制约着我国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全国品种最全的发制品和中国大型纺织服装制造基地,青岛即发致力于打破这一“行规”。自2014年以来,即发集团通过产学研合作形式,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工艺进行了科研攻关,陆续解决了相关技术、染料、装备及关键部件等难题,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今年6月30日,即发集团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产业化示范线启动,推动了传统有水印染的革命性升级和颠覆性创新。

青岛纺织服装在品牌建设上也斩获颇丰。巴龙、乐好、威达等一批自主品牌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即墨童装区域品牌、“HUISHANG ZHANG”原创设计师品牌崭露头角。截至2020年底,青岛全行业共有中国名牌6个、中国驰名商标11件、省名牌52个、市名牌62个。

当时尚的产业“遇上”时尚的城市

时尚与开放、现代、活力一起构成了青岛的城市特质。对于时尚,青岛有着自己的体会与解读:时尚的核心是多元文化的集聚、交汇、融合,是创新思想的策源地;时尚是一种消费,是人们自觉的感受和体验;时尚要有产业依托,时尚产业是一种市场性的活动。

围绕这一要义,青岛自2019年起发起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大力发展国际化、现代化、智慧化和潮流化时尚产业及相关服务业集群,推动青岛实现多元文化的集聚、交汇和融合,培育开放包容的精神气质,打造激发新思想新创意的策源地,把青岛建设为创意活跃、消费时尚、文化多元、体育发达、会展高端、令人向往的国际时尚城。

青岛的努力正在收到回报。在新华社瞭望智库联合腾讯微视发布的《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20)》中,青岛蝉联“2020中国城市夜经济十大影响力城市”,并获评“2020中国城市夜经济创新城市”“2020中国城市夜经济创新案例”,成为唯一同时包揽三大奖项的大满贯城市。在第18届中国会展行业年会上,青岛获评“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

在2021年3.0版攻势作战方案中,明确提出,重点突破文化创意、影视制作、精品旅游、海洋旅游、轻奢时尚、时尚体育、时尚会展、时尚商贸八大时尚产业集群。

其中,打造轻奢时尚产业集群提出,大力发展以服装、鞋帽、家纺为核心的时装服饰产业。

任何一个产业,只有顺应趋势潮流,与城市同频共振,才能行稳致远。对于有着雄厚发展基础、加快转型升级的青岛纺织服装,这是使命,也是机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如今中国纺织工业已经进入“智造”时代。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品牌建设和行业规范来解决纺织服装行业当下的难题,提升行业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势在必行。

青岛纺织服装业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顺应潮流趋势,以更大的决心打破路径依赖,更加坚定地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把自己打造成“时尚”的产业。

在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将纺织服装与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一起,作为打造经济稳定发展的“压舱石”和供给适配需求的“稳定器”。提出,突破海藻纤维、天然彩棉面料等新型纤维与高档面料关键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发展时装创意设计,提升服装服饰业。

青岛纺织服装业要抢抓发展机遇,切实提升数字化、网络化关键基础能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创新应用,推动行业与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更广范围、更深高度、更高水平融合发展。

此次被“点名”的青岛针织、童装、纺织机械等特色产业集群,青岛即墨等纺织服装市场,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等重大活动,青岛纺织谷、青岛东方时尚等纺织服装时尚创意园区,已经成为青岛纺织服装重现辉煌的排头兵。责任重大,机遇难求,自当再接再厉。

国际时尚城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时尚氛围,纺织服装产业要善于借势,自我成就的同时,也为青岛的时尚特质注入全新内涵。

(作者 观象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