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25日讯 假期余额已经严重不足,学生们马上就要返回校园。面对管理更加严格的校园生活,学生可能会有些不适应,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迟到、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等情况,这些现象统称"开学综合征"。如何帮助孩子把心收回来,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专家为家长支招。
开学前半个月,家长可能已进入了准备开学的应激状态,反复叮嘱孩子尽快完成作业、查缺补漏、复习预习、准备新学期物品……不过,学生却不会立即进入状态,往往在家长不断地催促下,慢腾腾地拿出书本,磨磨蹭蹭地写着作业,满脸的不情愿与委屈。面对“熊孩子”不愿开学的情况,家长们要调整心态,首先要认识到:把开学还给孩子,让开学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从而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到开学的准备过程中。
专家表示,如何让孩子积极主动应对开学,确实是需要家长们刻意用心引导的事情。对于孩子假期的玩耍,家长要认可其积极的意义。开学前,家长不要责怪孩子们假期的疯玩,而是应一起带着兴致和乐趣,和孩子们一起来回顾、整理这个假期做的有趣的事情、难忘的事情。既作为暑假玩耍收心的一个仪式,也增加了亲子互动。聊完开心的事情,再聊开学上学,也会更加顺利,减少孩子的抵触。孩子、家长都乐在其中,目的也达到了。这样的“收心”方式,可能要比“连环夺命催”有趣得多。
面对开学,家长的心态往往是紧张不安,觉得“熊孩子”疯玩了一个假期,开学之后很可能不适应学校的规律作息以及学习生活,更担心老师会因此找家长谈话。为此,在开学前半个月,家长们可以平等尊重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来商谈:“开学之后,我们可能面对哪些问题?”大多数孩子可能自己就会提到作业、起床等问题。询问孩子自己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什么应对之法?大多数孩子也都可能会知道该逐渐调整作息、逐渐给作业收尾。所以,面对开学,大多数孩子心里是有数的,只是知易行难,孩子常常抵不住玩耍的诱惑,时间管理观念不强,常常无法将事先制定好的计划予以实施。
专家同时提醒,在商谈时,家长需要和孩子们谈到不能调整作息就会迟到;不完成作业老师会批评;不及时预习,上课就跟不上老师节奏等问题。当这些后果出现的时候,和孩子一起来承担后果,特别是让孩子亲身体验到不认真准备的后果。事实胜于雄辩,“不开心”的开学后果承受几次之后,想必孩子们自己就会受到教训,认真对待“开学”。所以,家长要调整心态,让孩子主导开学准备,给孩子试错的成长机会,给孩子面对挫折,重新调整的机会。
家长也可以尝试建立自家的开学传统。古人有登高望远,每每有大事将至,必登高远眺,于自然和行走中梳理思绪,开阔心胸。在开学前,家长也可以带孩子爬山远足,既锻炼意志,又可以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交流学习和生活,畅想新学期。鼓励孩子们接纳生活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不顺心的事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同时坦然地接受努力之后仍可能会出现的挫败。(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