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全民共建共享大卫生大健康 青岛“晒”出这份答卷

2021-09-10 14:53 作者:李丽涛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9月10日讯(记者 李丽涛)今天上午,“庆祝建党百年·巡礼健康山东”主题新闻发布会青岛专场在山东省卫生健康委机关3楼大会议室举行。发布会中,青岛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薄涛对近年来青岛市公共卫生体系和全民共建共享的大卫生大健康体系构建工作进行了总结。

公共卫生体系构建方面,始终坚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力防范重大传染病风险,筑牢健康安全底线。

一是毫不松懈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快、狠、严、扩、足”五字要求,持续提升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能力,我市聚集性疫情全部控制在一个潜伏期内,其中大港疫情防控在国际上首次证实病毒“由物传人”,为国际抗疫贡献了青岛力量;率先提出“人物同防”,被中国疾控中心肯定为全国冷冻食品行业疫情常态化防控典范。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接种总剂次居全省首位。

二是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专业能力。启动新一轮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市、区(市)两级疾控机构增编790名;市公共卫生中心等疾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市级建成国家公共检测实验室,配置移动P2+实验室,10个区市均建立P2实验室。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处置应对,建成全民核酸检测、发热患者症状监测、重点药品购药人症状监测、隔离场所管理、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等多渠道统一监测平台。

三是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加强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力度,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保持低水平流行,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到13%以下,碘缺乏病达到国家消除标准。积极打造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控“青岛品牌”,争取国家专项基金1061万元进行培育扶持,目前艾滋病防治社会组织达到19家,开展重点高危人群艾滋病筛查20万人次,我市超过三分之一的新发感染者由社会组织发现。在全国率先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二剂次水痘疫苗,建成200余家智慧接种门诊,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90%以上。

四是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建立起覆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儿童早期发展的全周期、续贯式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构建起“一中心十平台”的出生缺陷防治“青岛模式”,实现了全市每名育龄妇女从孕前、孕期到新生儿出生、成长各阶段的闭环式管理,有效减少了出生缺陷发生。

五是加强血液保障和急救能力建设。试点建设国内首个智慧城市血液物联网,临床获取血液时间由20分钟缩短到1分钟,血液报废率为零,全市采供血量位居全省前列,连续25年保持“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称号。创新建立政府购买急救服务机制,建成1个非急救转运社会化服务平台,推进急救与非急救分级分类管理。

六是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逐步建立起“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处置科学、运转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组建了10支334人的市级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建成2家省级、6家市级、15家区域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实现城区全覆盖。

全民共建共享的大卫生大健康体系构建方面,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健康青岛2030”行动方案》,实施健康知识普及等16个健康青岛建设专项行动,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和健康治理能力。

一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全省率先出台地方性控烟法规,全市90%的公共场所室内张贴禁烟标识,80%的公共场所建立控烟管理制度,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达到“青岛市无烟示范医院”标准。国家卫生镇街占比达到20%,省级卫生城市和卫生镇街实现全覆盖,省级卫生村占比达到51.85%,今年青岛将迎接第5次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二是深入开展健康促进行动。推进“互联网+健康科普”,建成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汇集健康科普专家1000余人、健康科普作品1000余件,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专业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持续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等“六进”活动,建成国家级健康促进区1个、省级健康促进区市6个、国家级健康教育基地2个、省级健康教育基地7个。

三是深入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控。依托紧密型医共体,推进“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带动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建设,为全省提供了示范。全市建成4个国家级、4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市。

四是强化“一老一小”健康保障。建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建成“医养结合”机构885个。在全国率先实施社会化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累计支付资金28亿元,惠及6万多名失能失智人员。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建成各类托育机构(含幼儿园托班)438个、托位1.4万个。

五是加强职业病防治。全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达到30家,重点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1%,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达到100%,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97%。

六是打造社会心理服务“青岛模式”。建成基层、行业、专业三大心理服务平台,组建了心理援助热线和心理危机干预两支队伍,各级综治中心心理咨询室开设率达到99%,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成率达到100%。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救治,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在册患者各项指标均达到管理要求。

七是促进中医药特色发展。在国内率先开展“互联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将拔罐、刮痧、艾灸等26项中医药护理适宜技术纳入“网约护士”上门服务内容,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院普遍开展“送汤药上门”服务。在上合示范区国际客厅设立中医药展示厅,我市2项产品入选国家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广产品名录。全国唯一的海洋中药重点实验室落户我市。全市政府办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置中医科,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形成了中医药“一刻钟”服务圈。

八是圆满完成健康扶贫任务目标。全市贫困大病患者救治实现动态清零,贫困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贫困村卫生室全部达到基本医疗有保障标准要求,贫困患者住院费用个人负担比例降到10%以下。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