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原创】
(记者 孙志文)
最近几天,青岛市民郑先生家里喜事连连,位于李沧区湘潭路街道景平南路的新房刚刚完成装修,借着“双十一”大促的优惠力度,家用电器也添置齐全,郑先生一家已经迫不及待地乔迁新居了。
说到即将入住的新房,让郑先生最满意的不是楼层,也不是户型,而是楼盘周边的人居环境:“南边是山清水秀的十梅庵,北边是风景优美的楼山后河,还有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和宽敞整洁的道路设施,这里有点李沧‘后花园’的意思。”
其实,说这里是李沧的“后花园”并不夸张。近年来,作为曾经的工业重镇,如今李沧的北部新城,湘潭路街道始终秉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发展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投入到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中,先后建成了老虎山公园、楼山后河步行道等一大批“网红打卡地”,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不断放大着“红梅香潭”的品牌价值。
从线条粗犷的远郊区,到景色宜人的后花园,生态的大幅改善,也使得像郑先生这样因为人居环境而选择定居湘潭路街道的市民越来越多。
“生态洼地”变身“城市绿肺”
11月初,一波冷空气把青岛的天空吹得碧蓝如洗,位于李沧区湘潭路街道十梅庵片区的老虎山公园层林尽染、落叶缤纷,在蓝天的映衬下,色彩斑斓的山体仿佛一幅油画徐徐展开,令人神往。
此时恰是观赏秋景的最佳时节,77岁的赵景俊带上相机专程来拍照,用镜头留住大好秋色。作为湘潭路街道的居民,也是一名资深的摄影爱好者,赵景俊见证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这片山上光秃秃的,建满了违章板房。现在真是大变样,树多了,花多了,水泥路还通到了山顶。有了这么好的风景,我一有时间就过来摄影。”
正如赵景俊所说,几年以前的十梅庵片区可以用“一片狼藉”来形容,那时山上没有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到处是违章建筑,植被破坏也十分严重,俨然成了李沧北部的一处“生态洼地”,环境改善迫在眉睫。
为了彻底改变十梅庵片区的环境面貌,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2018年6月份,李沧区以海绵城市改造为契机,及时启动了十梅庵片区的改造工程。据了解,前期,湘潭路街道攻坚克难,拆除了大量违章建筑,进入施工阶段后,李沧区城市建设管理局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给山体增设了雨水花园、植草沟、生态旱溪、台地花田等海绵措施,同时修建了登山园路、新增了健身休闲广场和儿童活动区、配备了健身活动器械、设置了景观小品、完善了照明、补植了绿化等。项目按照“自然保护、生态修复、低影响开发”的设计原则和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对山体公园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和整治。
如今,经过改造后的十梅庵片区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居民面前,这里植被茂盛、水系丰富,一年四季都有最让人心心念念的风景,“生态洼地”摇身一变成了“城市绿肺”。
十梅庵片区环境的巨变,不仅给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助推湘潭路街道按下了城市绿色发展的“快进键”,驶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车道”。此后,口袋公园建设、散乱坟墓整治、裸露土地覆盖整治等工程相继启动,进一步优化了这片区域的生态环境。
李沧“龙须沟”逆袭成“网红打卡地”
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山和水都健康。如果说,十梅庵片区的改造是山体环境提升的“标杆”,那么楼山后河的整治则是水体环境改善的“典范”。
熟悉湘潭路街道的人都知道,辖区北部的楼山后河上游河道阻塞严重,水质污染问题突出,有着李沧“龙须沟”之称。尤其是楼山后河支流,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常年污泥遍地、臭气熏天,使得辖区居民对楼山后河河道治理的呼声日益高涨。
2011年起,李沧区启动了楼山后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并于2014年完成了文昌路至规划七号线段整治工程建设。2019年,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李沧区启动了剩余段河道的整治建设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本着“治河先治污”的理念,彻底解决污水入河问题,李沧区首先开展了河道全线水体调研和污染源普查工作,通过在河道治理上完善市政管网、保障周边污水有出处的截污干管和区域支管建设模式,还采取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共计完成污染源治理7处,从根本上保障河道水体无污染物进入,实现人水亲和。
2020年9月,楼山后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工。据了解,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沿线共建设了拦水坝17座,亲水景观桥5座,绿道4000余米,景观树种采用了大量的雪松、樱花、榆叶梅等乡土植物,在河床底部种植芦苇、荷花等耐水植物,增加鸟类、鱼类活动的湿地空间,在河道中适当穿插小径、桥梁,形成景观丰富、形态各异的亲水环境,恢复楼山后河水滨生态系统。
从“无水可观”到“风景如画”,可以说,整治后的楼山后河上游真正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目标,水草丰沛的河道和修葺一新的步道相映成辉,植被茂密的河堤和造型各异的桥梁尽收眼底,昔日的“龙须沟”逆袭成了广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休闲健身。
大生态、小生态“同频共振”
如果把山体公园、滨河绿道比作一片区域的“大生态”,那么社区、楼院里的景观、风貌则是“小生态”,公园修得再美,自己家门口一片脏乱差,居民照样感受不到幸福。所以,湘潭路街道在整治“大生态”的同时,同样把“小生态”的改善当大事来做,努力让大小生态“同频共振”。
据了解,位于重庆中路1049号的大院是最早接受整治的老楼院之一,这里属于原青岛钢厂宿舍,建于上世纪80年代,楼院整治之前路面破损、绿化缺失,私搭乱建、乱贴乱画、大件垃圾乱堆等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周边人居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李沧区湘潭路街道武装部长彭永法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街道通过整治三乱、给楼体“穿衣戴帽”、更换管线“强筋健骨”等方式,硬化路面3768平方米,增植绿化1434平方米,粉刷楼体1680平方米,同时拆除私搭乱建5处200余平方米,彻底改变了楼院原来老旧的面貌。2019年,借着海绵城市改造的“东风”,重庆中路1049号大院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升级,不仅上新了透水铺装,还新增了设停车位,建设了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小区环境日新月异。
在湘潭路街道,像重庆中路1049号大院这样旧貌换新颜的楼院还有5个,经过持续不断的整治,那些历史欠账被一一化解,老旧楼院焕发出新的生机,住在老楼里的居民更是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大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与此同时,为了让老百姓也参与到生态环境整治中,身体力行为环境提升做点事,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1所8站为平台,学史力行为民办实事,在东南渠、湘东等社区建设了4处垃圾分类示范点,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推广工作,同时联合上级环保部门开展环境卫生保护宣传,让湘潭路街道居民立足新时代、享受新生活,让绿色、和谐、文明的新时尚在李沧大地蔚然成风。
如今的湘潭路街道景美了、人笑了,但街道整治环境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停滞,因为他们深知,环境治理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良好人居环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监管、动态整治。
正如彭永法所说:“未来,我们街道还将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持续发力,无论是山体、河道,还是楼院、社区,发现污点就要清理污点,发现违章就要查处违章,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我们要不遗余力地防止‘生态弊病’的反弹和回潮。”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由于很多历史原因,湘潭路街道曾饱受环境恶化之苦,好在街道及时“刹车”、“换道”。经过数年的整治,昔日受损、裸露的山头,重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黑臭的水体,如今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处处林荫道葱葱郁郁,一座座住宅楼拔地而起,一批批新市民纷至沓来。可以说,优质的人居环境已经成了湘潭路街道的“金字招牌”,成了街道“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