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和“工业互联网”,分开来看,任何一个都“热得发烫”。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工信部发布《“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和重点行业实践(第二批)》,围绕石化化工、建材、港口、纺织、家电等5个重点行业,推广了20个典型应用场景。
青岛入选2个场景,分别是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联通合作,开展“青岛港5G智慧港口”项目建设,实现了生产能效管控场景;海尔集团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展“5G全连接园区”项目建设,实现了虚拟现场服务场景。
半年多前的5月,工信部发布第一批《“5G+工业互联网”十个典型应用场景和五个重点行业实践》。青岛入选2个场景,分别是,海尔与中国移动合作,利用5G技术实现了精密工业装备的现场辅助装配场景;国家电网与中国电信合作,开展“5G+北斗智能巡检无人机”项目建设,实现了无人智能巡检场景。
截至目前,工信部累计发布“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40个场景,青岛入选4个场景,占比10%,走在了全国前列。
当下普遍的共识是:“5G+工业互联网”是传统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对此,国家层面已有部署安排: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
无论是“拆开”,还是“+”在一起,青岛都有着明显优势。观象君拿到一组最新数据:青岛年内新建开通5G基站1万个,总数超过2万个,居全省第一,网络质量全国领先。而青岛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优势有目共睹:应用场景丰富、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
“1+1>2”。在5G和工业互联网两个领域的优势,再加上将二者的融合发展创新实践,让青岛走在了“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前排。
插上“双翼”的青岛制造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跻身2021年度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7位,排名较上年提升4个位次,时隔多年,重回制造业全国第一方阵。
01
当5G“遇上”工业互联网
“福无双至”,而这一次,重大机遇偏偏“成对”到来。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践途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从实践看,通过工业设备联云上网,实现产业链智能协同,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巨大利好,正在转化为可见的商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成效报告(2018-2021年)》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57万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4.13万亿元;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GDP比重呈现稳步增长趋势,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再来看5G。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在12月6日举行的2021年IMT-2020(5G)大会开幕式上表示,我国5G建设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129.1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市区、97%以上的县区以及50%的乡镇镇区,终端连接数超过4.7亿,用户渗透率达到28.7%,5G应用已覆盖一、二、三产业的诸多领域,部分重点领域已进入商业落地阶段。
中国广电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
二者“很配”。借助5G网络的大宽带、低延时等优势确保海量数据高速传输,“5G+工业互联网”正在形成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业态与应用模式,二者的融合正加速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
2020年11月20日,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在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开幕致辞中表示,“5G+工业互联网”在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过程中正迸发出磅礴力量。
一个月后的12月22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印发,明确了未来三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提出深化“5G+工业互联网”。
2019年11月19日,工信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提出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垂直领域“5G+工业互联网”的先导应用,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
此举加速了5G、工业互联网与工业经济的融合发展。从实践看,工业已经5G融合应用的主阵地。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800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连接设备数超过7600万台。
02
4个入选案例“典型”在哪
此次发布的《“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和重点行业实践(第二批)》,围绕石化化工行业、建材行业、港口行业、纺织行业、家电行业等5个重点行业,推广了20个典型应用场景,青岛市入选2个场景。
其中,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联通合作,开展了“青岛港5G智慧港口”项目建设,实现了生产能效管控场景。项目通过5G网络,通过自动化采集设备运行数据,提升了危险环境下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提高安全生产预测效率和管理水平。每年节省拖轮运维费用100万元,节省人工检测成本40万元,检测效率提升30%。
另一个案例是海尔集团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展了“5G全连接园区”项目建设,打造VR员工培训平台,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3D模型等方式引导交互式培训,帮助培训人员迅速掌握技术要领,降低了部署成本,解决了新员工培训上岗时间周期长的问题。
今年5月27日,采矿行业“5G+工业互联网”现场工作会在山西召开,会上发布了《“5G+工业互联网”十个典型应用场景和五个重点行业实践》。青岛两个应用场景入选。
其中,海尔与中国移动合作,海尔家电工厂结合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基于5G+MEC的互联工厂,开展了基于AR眼镜的5G远程辅助装配。工人通过佩戴AR眼镜采集关键工业装备的现场视频,同时从后台系统调取产品安装指导推送到AR眼镜上,实现了一边查阅操作指导一边装配的目的。
另一个是国家电网与中国电信合作,利用5G技术,引入北斗服务,实现无人机巡检数据安全、实时、可靠回传,解决了传统输变线路巡检耗时长、耗人多、工作环境恶劣的问题,改善一线工人的工作环境,大幅降低安全风险。同时,工作效率提升百倍以上。
这些场景的拓展,究竟给工业企业带来哪些变化?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第一批典型案例集发布后两个月内,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多个省份新上采矿类“5G+工业互联网”项目28个,签约金额约3.5亿元,并形成涵盖十大典型应用场景的近100余款“5G+工业互联网”产品,为采矿企业提供“菜单式”“一站式”服务。
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拓展,“5G+工业互联网”的效应还将进一步显现。
03
青岛的底气和路径
当前,各地都加快创新实践,抢抓“5G+工业互联网”机遇。
在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均出台支持“5G+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在纺织、金属制品等近20个领域开展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钢铁冶炼、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创建了8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在京津冀地区,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特色产业为主,形成了一批典型应用方案。
在这条新赛道,青岛有足够的理由和底气,赢得一个好的“道次”。
青岛工业实力雄厚,门类齐全,拥有全部41个行业大类的39个。这意味着5G和工业互联网在青岛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大有“用武之地”。
制造业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兴市之器、强市之基,有过“上青天”的辉煌,也经历过成长的烦恼,一直“憋着一股劲”。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是青岛制造业实现凤凰涅槃的最佳契机。
青岛清晰地认识到,在这样一场产业革命中,5G、工业互联网都是“基础设施”,相较而言,5G更是“基础的基础”,必须先行。青岛市抢抓国家5G发展战略,率先发布《青岛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明确5G+工业互联网等十大行业先行应用,推动5G赋能应用走深走实的同时,为工业互联网发展夯实了根基。
面对5G频率高、基站密、耗电多、投资大的现状,青岛市各级政府本着“政府主导,铁塔统筹,共建共享”原则,不断给予5G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支持。
2020年5月17日,青岛市第10000个5G基站投入使用,实现市内主要城区、重点场景以及重点产业园区的5G信号全覆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国内领先。
今年以来,持续加力,5G基站建设速度不减。11月23日,印发《青岛市5G基站奖补政策实施细则(暂行)》,明确提出,每个新建开通并采取独立组网模式的基站(含共建共享基站)给予1万元补助,单个电信运营企业或采取共建共享模式的联合企业最高补助5000万元。
青岛市工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年内新建开通5G基站1万个,总数超过2万个,居全省第一,网络质量全国领先。
另一翼——工业互联网,也愈发强健有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岛的重大城市战略之一。今年以来,青岛立足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坚持把工业互联网作为串联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脉络,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
创新“打法”,通过实施“工赋青岛”专项行动,重组平台数据资源,打造了以平台赋能百业改造、以数据增益千企升级的“青岛样板”。
目前,青岛上线运行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和26个垂直行业平台,发布1050个“工赋青岛”“未来城市”场景,培育11家智能工厂、86个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13个“机器换人”项目,推动1000家企业实施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海尔、青啤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在中国31个“灯塔工厂”中,青岛企业贡献4席。
“5G+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在青岛,“5G+工业互联网”,正“+”出新可能,“+”出新境界,其广阔的前景值得期待。
作者|观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