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头条图片 > 正文

“国家骨干”!又一重磅方案印发 青岛成为一横一纵大通道“节点城市”!

2022-01-06 05:2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又一个国家顶层战略规划发布!

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以国务院文件印发,既反映了国家对冷链物流在产品生产和消费产业链供应链层面重大引领作用的新认识,又体现了冷链物流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预示着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迎来“政策窗口期”。

紧接着,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对“十四五”时期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作出系统安排。

根据《方案》,“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围绕支撑构建“四横四纵”的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结合农产品生产、流通空间格局、大型消费市场以及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区域分布,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开展基地建设。到2025年,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基本建成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为支撑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

通过示意图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国家级层面的冷链物流骨干通道布局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城镇规划相吻合,是中国新一轮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区位优势明显的青岛,再次被赋予重要角色:

既是鲁陕藏大通道“一横”的承载城市,又是东部沿海大通道“一纵”的承载城市。

冷链物流一端服务农业生产、一端连接居民消费,是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和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的重要领域。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升级和扩大消费、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作为全国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11个“四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区位优势明显,在国家冷链物流发展格局中,有条件、有责任扛更重的担子,展现更大作为。这是责任,也是机遇。

01

“冷链”越来越“热”

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生鲜农产品和食品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对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既对流通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机遇。

今天,肉禽蛋奶、果蔬、水产,无论是反季节还是跨地区,都可以出现在餐桌上,这背后的支撑正是日益完善、不断延伸的冷链物流系统。

近年来,我国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以及疫苗、生物制剂、药品等冷链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冷库库容近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初步形成产地与销地衔接、运输与仓配一体、物流与产业融合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天眼查数据显示,冷链物流相关企业数量超3.6万家,近5年保持着30%以上年增速稳步上升。近年来,阿里、京东、苏宁、顺丰等电商物流巨头已经在争相布局,抢占冷链物流市场。2021年,冷链物流相关企业领域共计发生融资事件12起,金额超122.7亿元。

受疫情影响,网络购物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生鲜电商快速崛起,生鲜产品迅速走进更多的家庭,成为基础消费品之一。2021年以来,生鲜电商加速“下沉”,社区生鲜电商快速崛起,成为大热行业。艾瑞预计未来生鲜零售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到2025年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6.8亿万元。

这一方面得益于冷链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又对冷链产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就目前而言,冷链物流发展还面临着设施设备总量不足、区域分布不平衡,冷链产销衔接不畅,冷链物流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还不高,冷链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全链条监管体系和支撑体系还不完善,冷链物流损耗大、成本高等问题和不足。

无论是基于当前的疫情常态化防控需要,还是基于未来扩大内需、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更高水平的冷链物流,构建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都显得尤为迫切。

02

青岛地位明确:“一纵一横”双承载城市

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好比是人体血管,成网络、成体系才能有序、高效、安全运行。我国冷链物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少集约化、规模化运作的冷链物流枢纽设施,行业运行网络化、组织化程度不够,覆盖全国的骨干冷链物流网络尚未形成。

为此,《“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串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与西北、西南、东南沿海、中部、华东、华北、东北等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北部、鲁陕藏、长江、南部等“四横”冷链物流大通道,以及西部、二广、京鄂闽、东部沿海等“四纵”冷链物流大通道,形成内外联通的“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发挥通道沿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基础支撑作用,提升相关口岸国内外冷链通道衔接和组织能力。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明确,综合考虑农产品生产、流通空间格局、大型消费市场以及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区域分布,依托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选择100个左右城市作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开展基地建设,推动提高农产品产运销一体化运作、全程“不断链”水平,带动提升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运行水平。

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布局”中,青岛是“四横”之一的鲁陕藏大通道的承载城市。这一“横”中的承载城市还有威海、烟台、潍坊、济南、聊城、新乡、郑州、洛阳、运城、西安、宝鸡、天水、兰州、西宁、拉萨。

青岛还是“四纵”之一的东部沿海大通道的承载城市。这一“纵”中的承载城市还有威海、烟台、盐城、上海、苏州、嘉兴、杭州、舟山、宁波、台州、温州、福州、厦门。

其实,早在2020年,国家发改委就组织开展了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形成了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名单。青岛市依托西海岸新区国家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入围,成为计划单位市中唯一入选城市。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青岛成功入选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成为“京津冀—长三角主轴”“京哈走廊”“京藏走廊”的关键节点城市,在全国交通格局中的定位实现了从“全国枢纽”到“国际枢纽”的功能跃升。

加上此番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双承载城市”,意味着青岛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位置愈发显要,城市能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战略机遇进一步彰显。

03

机遇叠加,用足用好

各地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纷纷加快布局。几乎所有省市都将冷链物流写入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区域冷链物流发展战略定位、重点任务、实施方案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

青岛发展冷链物流基地区位资源条件优越:拥有全国高水平的设施农业、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是全国农产品生产大市和出口第一大市,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8%,年出口50亿美元以上,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生鲜农产品产量、需求量和进入流通领域量的不断增长,青岛冷链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稍早前一份《青岛市冷链物流发展情况与对策建议》显示,青岛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3%、40%,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25%、40%、50%;全市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120多家,拥有冷库1000多座,冷库总容量250万吨;冷藏车辆5000多辆,总承载量约10多万吨。

今年以来,青岛冷链物流业动作频频,一批冷链物流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多个冷链物流产业园被列入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链项目。

5月22日,首班“齐鲁号”欧亚班列冷链专列由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发出,这是山东发运的首列冷链货物专列。冷链专列的开通,实现货物从工厂到买家仓库的全程低温运输,最大限度保质、保鲜,为省内农副产品企业提供冷链物流新选择,畅通青岛的国际冷链物流通道。

9月16日,“中国肉类产品北方进口基地”“中国肉类产品北方展示交易冷链物流基地”揭牌。项目建成后,将逐步打造成为“辐射华东、华北、京津冀”地区、集海关查验、保税、国家储备、加工仓储、冷链配送、安全溯源以及配套商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冷链产品交易集散中心与高端冷链物流产业基地,进一步完善区域冷链物流产业链条、激发市场活力。

青岛自贸片区等区域成为青岛发展冷链物流的承载和高地。2020年,青岛自贸片区冷链食品进口总量达22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80%,跻身全国冷链口岸第一梯队行列,其中进口肉类实现翻番式增长,成为北方最大的肉类进口基地之一,东北亚冷链枢纽已初现雏形。

但总体而言,目前青岛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消费大市、出口大市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应当充分发挥好国家赋予的一系列定位、任务,在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标准化建设、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物流资源整合优化、物流模式创新等方面发力,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为城市发展开辟新的赛道,打开新的可能。

作者|观象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