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风已至,青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入局氢能产业。
日前,国内润滑油行业首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青岛康普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康普顿”)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青岛氢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认缴出资3000万元于淄博市设立全资子公司氢启(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除了上述设立的新公司,此前,康普顿还入股了两家青岛的氢能源企业。短短近半年里,康普顿投资氢能源产业已超亿元。
青岛企业“跨界”进入新能源产业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选择把青岛作为布局氢能源产业的“合伙人”。
去年年底,全球领先的氢燃料电池企业潍柴动力与青岛市政府签订一揽子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就包括打造“东方氢岛”,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的内容。
今年年初,在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2022年重点项目名单中,青岛美锦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零部件生产项目、中德氢动力(青岛)有限公司氢燃料电池及驱动系统二期等氢能项目在列。
氢能作为零碳能源,是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和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全球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已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中国也不例外。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氢能明确为前瞻谋划的未来产业。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氢能成为热词,近30名代表委员就氢能产业发展提出议案、建议。
眼下,在国际能源供需矛盾和俄乌冲突影响下,全球能源供给趋紧,供需矛盾愈发突出,倒逼能源革命加速演进,这也成为氢能产业提速爆发的催化剂。
站在氢能产业发展的时代风口,青岛大有可为。
青岛拥有丰富的氢气资源、广阔的应用场景、坚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聚焦氢能产业,已形成覆盖氢气制储运加、关键材料部件、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整车等主要环节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实现示范应用。
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近日发布《氢能城市发展潜力排行榜》研究报告,对我国285个城市的氢能发展潜力进行了研究,青岛位列全国第5。
作为氢能大省,山东明确提出,支持青岛建设“东方氢岛”。围绕这一定位,青岛陆续出台相关规划,氢能产业步入快速成长期。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入局,和项目落地的提速,“东方氢岛”的未来图景正徐徐展开。
01
剑指“东方氢岛”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
梦想正在照进现实。在北京冬奥会上,氢能源大显身手。本届赛事,氢燃料汽车投入总量超过了1000辆,成功发挥低温运行、续航里程长、加氢用时短等优势。作为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氢燃料汽车示范运营,为氢能产业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充装300公斤燃料电池氢的长管拖车
事实上,氢能不仅可以用于燃料电池车,更可以在低碳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重要作用,发展前景不可估量。2021年,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指出,在2030年碳达峰情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在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
国家战略层面密集部署。
2019年,“推动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氢能源的发展正式拉开序幕;
2021年,氢能列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并纳入“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2021年12月,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能多元利用。
随着国家层面的政策和关注度不断升温,各地加快了布局氢能源的步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30个省份、150多个城市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氢能发展,有50多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仅2022年1月,就有上海、甘肃、四川、宁夏、天津、浙江、江苏等全国15个省市出台了氢能相关政策。
青岛也在加快布局。2019年9月,青岛市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支持政策;2020年,青岛市出台《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提出打造“东方氢岛”的目标;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打造氢能示范运营城市和“东方氢岛”。
在山东氢能产业布局中,青岛的定位清晰。《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提出,在发展布局上,着力“构筑两大高地、布局两大集群、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
其中,构筑两大高地,就是要打造“中国氢谷”和“东方氢岛”,将青岛发展成为氢能轨道车辆及船舶研发制造、氢能港口机械及物流应用、氢能热电联供及固定式、分布式电源研发应用基地。
02
青企跨界入局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行业布局领域,能够反映出城市的产业基础和升级方向。作为国内润滑油行业首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康普顿对于氢能产业的跨界布局始于2021年10月。当时以增资入股形式投资青岛创启新能催化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青岛创启信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紧接着一个月后,康普顿出资3050万元设立控股子公司青岛氢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其65%的股份;2022年1月,康普顿又以增资入股形式出资1000万元参股青岛同清湖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月1日,康普顿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青岛氢启拟认缴出资3000万元于淄博市设立全资子公司氢启(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短短半年的时间,康普顿投资超过1亿元,迅速跨入氢能产业,显示了其发展氢能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以及抓住产业风口的迫切性。
除了康普顿,青岛另一家上市公司汉缆股份更早一步跨界布局氢能产业,包括投资成立青岛汉缆氢能装备有限公司,聚焦通信、电力、医院、数据中心等氢能备用电源和氢能热电联供等产品的研发销售和氢燃料电池电堆的生产,以及与惠州市杜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青岛岩海碳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青岛杜科新材料,聚焦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复合双极板的研发和销售。
越来越多的外地企业也选择青岛作为发展氢能产业的合作伙伴。
2021年的最后一天,青岛市人民政府与山东氢能产业的领头羊潍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并签订了一揽子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提出,在新能源领域,双方将重点探索燃料电池自卸车、港口牵引车、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等推广应用场景,打造“东方氢岛”,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其中,潍柴动力全球未来科技研发中心项目将建设研发基地、中试基地等,开展前沿技术和新业务领域的研发创新,实施集团电控零部件、新能源关键零部件、先进锂电池等多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建立全球高端工业设计、中试、生产、推广应用生态圈。
于2019年落户青岛的A股上市公司美锦能源,正在加快布局氢能产业。去年,青岛美锦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获得新能源商用车整车生产资质。今年初,青岛美锦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零部件生产项目被列入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2022年重点项目名单,这意味着美锦能源正在加速推进氢能产业链上相关产业项目落地。
同样出现在今年重点项目名单中的还有德氢动力(青岛)有限公司氢燃料电池及驱动系统二期项目。
产业发展,关键在企业。一大批企业的入局,将为青岛氢能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动力。
03
用“聚变”开创未来
青岛是能源输入型城市,一次能源全部从外部输入,传统能源资源持续供应能力受限。加快氢能的开发利用是青岛应对能源革命,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战略意义。
目前,青岛在氢能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共有11个项目入选山东省“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是全省入选项目数最多的城市,肩负引领带动山东氢能产业发展的重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
全球能源革命本质上是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自2015年开始,中国氢能源专利申请数量迅速攀升。到2020年,我国氢能源技术专利申请数量为269件。我国“氢”实力已经跻身全球领先梯队。
加快氢能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实力正是青岛发展氢能产业的重要着力点。
从研发力量看,青岛坐拥科研实力雄厚氢能“智库”。包括依托中国科学院过程能源所建立的山东能源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并吸引了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一汽青岛汽车研究所等相继落户青岛,为氢能产业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青岛的企业也正在成为提升氢能技术的关键力量。去年8月,青岛炼化首次实现燃料电池用氢工业化生产,补上了青岛氢能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也开启了氢能资源利用的技术路径探索。未来,随着青岛炼化等氢能产业链企业持续加快创新的步伐,推动技术进阶,青岛的氢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会大大提升。
去年底,青岛杜科新材料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电堆用复合双极板正式对外发布,为青岛氢能产业链带来了新突破。抢抓氢能产业即将爆发的窗口期,青岛杜科新材料的目标是五年内达到年产1000万组复合双极板组件的规模,力争打造亚洲最大的复合双极板生产基地。
氢能的发展离不开配套基础设施,尤其是燃料电池车的推广应用,需要大量的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做支撑。
青岛正在加紧布局。去年12月29日,全国港口首个氢燃料电池汽车充装示范运营项目——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加氢站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上个月,主体已经完工。截至目前,青岛推广燃料电池车辆360余辆,建成加氢站4座,形成了合理的车站协同布局。
根据相关规划,到2030年,青岛计划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此外,根据氢能产业发展趋势,还将有序地建设氢气管网、氢运输网络等氢能基础设施,保障氢能消费终端的氢燃料供应。
氢能产业是一项关乎未来的大产业,包含着庞大的产业链条,前景广阔的同时也充满未知和挑战。有基础、有场景的青岛只要锚定目标,按照既定路径,找准发力点,让更多的氢能项目落地,不断完善产业链,“东方氢岛”就不会遥远。
作者|长亭 策划|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