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机场催生航空城 打造全通型综合交通枢纽

    

青岛新机场催生航空城 打造全通型综合交通枢纽

    青岛新机场获批立项,意味着新机场建设将由前期准备转入具体实施阶段。新机场的建设,将给这座城市的交通、产业等带来哪些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青岛新机场的建设,将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于一体的立体交通中心,打造国家级关键交通节点、面向日韩地区门户机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综合枢纽,还将催生航空城的形成,引领青岛北部市域飞跃发展,促进“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新百年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新机场的建设,还将改变以客货运输为主的航空经济初级模式,形成全领域、多业态的航空产业链,实现我市航空经济跨越发展。

    4F级机场为目前国内机场建设最高等级,可起降空客380、波音787等最大机型机场等级一般理解为飞行区等级,飞行区等级是对飞行区设施的规模、水平的一种表示方法。划定飞行区等级的依据是飞行区设施所能适应吨位最大的航空器。

    飞行区等级用“数字+字母”来表示,第一部分是数字,表示跑道长度,“4”表示1800米以上。第二部分是字母,表示能起飞和降落的飞机的翼展和轮距,从A到F越往后越大。4F级机场,指在标准条件下,可用跑道长度≥1800米,可用最大飞机的翼展在(65米,80米)区间、主起落架外轮外侧间距在(14米,16米)区间的机场。通俗来讲,4F级机场为目前国内机场建设最高等级,代表可起降空客380、波音787等目前最大的机型。

    目前,青岛流亭机场的等级为4E,有1条跑道,长3400米。青岛新机场运行等级为4F,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机场等级相当。按照计划,青岛新机场将在近期建设两条平行远距跑道,主跑道长3600米,次跑道长3200米,跑道间距2200米。

    打造“全通型”综合交通枢纽

    青岛虽为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此前因未进行系统地综合交通规划,不能满足未来城市对快速立体集疏运的需求。

    依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中提出的“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我市将有效整合新机场周边现有交通资源,规划建设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等于一体的“全通型”综合交通枢纽,实现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1.5—2小时覆盖半岛主要城市的客货集疏目标。依托发达的地面交通网络和空中航线,青岛新机场将成为内联全国,外接全球的世界级中转枢纽和国际门户。

    目前,铁路、城轨、公路相关规划初步形成。

    铁路方面,规划建设的济青高铁穿过机场并设机场站;新建自胶州北站经机场至红岛站的铁路交通走廊,连接正在建设的青连铁路、青荣城际铁路和已运营的胶济客运专线,形成新机场与周边城市快速连接的铁路网络。

    城轨方面,规划建设连接主城区的M8线、西海岸的R9线、蓝色硅谷的R7线均接入机场交通中心,形成新机场与市域快速连接的轨道网络。

    公路方面,改造升级青银高速、国道204、城阳区正阳路、胶州湾高速,以及沈海高速、滨河路、双元路,规划建设机场西高速、机场高速,形成“四横五纵”的新机场公路集疏网络。

    三个网络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新机场区域交通体系,最终形成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力基础保障和发展引擎。

    航空枢纽助推蓝黄经济战略实现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发展证明,大型枢纽机场对于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意义重大。

    构建区域级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产业升级与进一步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而这一平台的中心必然是大型的区域枢纽机场。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将以青岛为核心区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纳入其中。该区域北倚环渤海经济圈,西靠中原经济区,南接长三角经济圈,东临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腹地经济雄厚,辐射范围广阔,区位优势明显。

    市新机场工程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青岛新机场的建设必将带动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同时,在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此外,青岛新机场将进一步增强山东半岛与日韩的联系,增进贸易往来,为争取成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的先行试验区增加筹码。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点睛之笔

    目前,我市正在深入推进“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战略。青岛新机场的建设将推动大青岛发展格局的构筑。

    新机场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市城市发展整体框架,增强各城区良性互补发展。青岛整体规划为东岸老城区、西岸城区、北岸城区构成的“品”字结构,新机场位于其上“口”处,处于“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的中间地带,距环湾发展带最近距离约10公里,是环湾区域中间带和核心圈层。

    在充分释放北部老城区发展空间的同时,新机场还将在产业和城市建设等方面与高新区紧密融合、协同发展,直接承担着带动北部区域,便捷服务东、西城区经济发展的重任,以胶州、红岛片区为中心,辐射带动以即墨、胶州、黄岛为内圈层,以莱西、平度、海阳、莱阳、高密、诸城等为外圈层的多圈层拥湾发展格局,真正有效地拉开城市空间发展大框架,成为构筑大青岛发展格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点睛之笔。

    临空经济区与新机场互补促进

    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已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目前,青岛处于着力发展蓝色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阶段,处于从青岛制造到青岛创造的重要时期。在未来一段时期,空港、海港和陆港的大联动,将彻底盘活整个青岛经济发展空间脉络,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市新机场工程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对国际和国内临空经济区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区位优势,我市提出“依托新机场,统筹陆海空,建设航空城,发展大青岛”的临空经济区设计理念,并积极推进临空经济实验区和综合保税区项目规划的落地,使航空产业本身及与航空密切相关产业在机场周边地区聚集;通过机场客货运业务发展,带动物流、临空加工与生产制造在机场周边聚集,进而形成临空经济区,并通过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反哺新机场,使新机场与临空经济区形成互补,相互促进。

    目前,临空经济区规划研究面积400平方公里,以航空基础产业、高科技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通航相关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根据预测,临空经济近期总产出600亿美元,远期总产出1000亿美元。

    临空经济区的产业聚集,将促进如会计、金融、法律、居住、零售、娱乐等配套服务业的发展,促使机场周边形成完善的城市生态功能。我市将充分利用青岛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建设城市信息化和智能服务体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蓝色智慧型航空城,打造“快一族”高端居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