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山路不只有海大:这是一条充满韵味的老街

 

    青岛是一座建制已有120年历史的城市,一条条大街小巷,划出老城的一道道横格,那些老街上的老建筑,就是书写老城历史的一个个文字,从它们身上,你能了解一百多年来青岛那沧桑的经历。

    鱼山路,就是这样一条老街。

    不到一公里的一条山路,三十七个院落,几乎每一个院子里,都有可以写成书的故事,几乎每一座楼宇间,都曾留下岛城名人的足迹。

    让我们从南到北,去感受这条翻山越岭的陡坡路吧,听我讲述我所了解的鱼山路上的老故事。

    鱼山路1号1900年德国人阿里文的住宅

    老宅建于1900年,设计师是它的主人,德国人恩斯特·阿里文。阿里文是一个中国通,从1868年起就来到中国,他又搞海关业务,又喜欢搞建筑设计。北京的德国公使馆,俄罗斯公使馆,意大利公使馆,青岛的跑马道,都是他设计的。他在青岛筹建了海关,1899年任胶海关首任税务司。

    他相中了衙门山南麓,在靠近海边的山坡上建造了这座楼房。1914年德国战败前夕,他带着收集的大量中国瓷器回国,那年他67岁。

    老宅坐落在小鱼山下,背山临海,阿里文真会选地方。鱼山路2号海关副税司艾瑞时的住宅

    税务司阿里文住在衙门山南麓,副税司艾瑞时的住宅就盖在了路对面,建造时间估计差不太多,谁设计的不清楚,莫非还是那个阿里文?1912年,中国海关第三任总税司安格联买下了这栋住宅区,把它作为来青岛度假的别墅。现在是青岛海底世界的办公大楼。鱼山路3号建在山坡上的老建筑

    院里有两座楼,应当是有历史了,它一直归海军管,现在门口还挂着军事管理区的牌子。 鱼山路5号1921年日本中学校

    这座建筑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啦~就是我们美丽的海大鱼山校区~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后,1921年在他们修的名町边,建起了一所学校,由日本人三上贞设计,公和兴营造厂建造,取名为日本中学校。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立山东大学入驻。1958年山东大学迁往济南,该建筑归山东海洋学院,现改称中国海洋大学。 鱼山路6号近代名人吕海寰故居

    吕海寰是山东掖县人,清朝末年著名的外交家,他还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近代法律的开拓者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吕海寰来到了青岛,他在鱼山路上筑住两处住宅,一处是6号,另一处在13号。 鱼山路7号1930年女诗人吕美荪的"寒碧山庄"

    安徽籍的吕美荪曾担任过奉先(今沈阳)女子师范教务长,女子美术学校名誉校长,在长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在文学上造诣也很深,她与姐姐吕贤鈖,妹妹吕碧城被称为"淮南三吕,天下知名"(章士钊语)。1930年,她来到青岛,并出资建造了这座小楼,才华横溢的女诗人给小楼起了一个很雅的名字:寒碧山庄。诗人在青岛度过许多美好的时光,1945年病逝。 鱼山路9号甲文化名人赫崇本故居

    赫崇本,可以称为海之子。他的时间和精力,他的工作与贡献,都与海洋息息相关。离他家很近的山东海洋学院(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中海洋)的诞生,都凝集了他的心血。

    门口的介绍鱼山路33号文化名人梁实秋故居

    梁实秋在青岛生活了四年,那时他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他很喜欢青岛,他说:“我北自辽东,南至两粤,走过了十几个省,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去的地方应推青岛。”他夸赞青岛“真君子国也”。 鱼山路36号1931年日本青岛学院商业学校宿舍

    1916年,日本人在馆陶路32号建立青岛英学塾,后扩建并改名为青岛学院,本科为商业学校。1934年,青岛学院又在单县路26号(今青岛一中校址)建成新校舍。1935年迁入新校舍。

    1931年日本人在鱼山路北端建了商业学校宿舍.学校的校长,教务主任,教师都住在这里。1945年日本投降后,成为国立山东大学的教师宿舍,称为山东大学第一公舍。名人童第周,冯沅君,陆侃如,束星北都曾在这住过。1958年,山东大学迁出青岛,这里成了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的宿舍至今。 鱼山路37号1934--1940年世界红卍字会青岛分会

    乍一听这个名字,也许有人会以为是一个世界性卫生组织一类的,其实不然,它是一个中国宗教慈善组织,成立于1922年,对外叫这个名字,对内则称"道院"。它供奉的是老祖(青云老人),信奉的是儒、佛、道、基督、回五教合一。1934年,该会在青岛成立分会,并在鱼山路37号建造了具有伊斯兰风格的藏经楼。1937年,又在院子里建了中国古代式建筑--大殿,厢房,杏坛等。1940年,大殿前面又矗立起一座罗马式建筑,是该会的办公大楼.。五十年代初,该会在全国范围内都被解散。这里交青岛市文化古物保管委员会使用。后来先后为青岛图书馆、青岛博物馆,现在是青岛美术馆。不长的鱼山路,还有许多的东西值得细细品味。现在收拾好行囊,来一次文化探秘之旅吧!

阅读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