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青岛一号文件:2020年实现农业现代化

    原标题: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青岛今年“一号文件”确定未来五年“三农”发展目标

    今年我市的“一号文件”——《关于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昨日正式出台。该文件确定了我市“十三五”时期及今年的“三农”发展目标。其中提出,到2020年,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科技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新突破,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显著提高,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率先完成精准脱贫任务,新农村建设实现新跨越,实现较高水平小康目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意见》总结过去五年“三农”工作的情况并指出,“十二五”时期,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走在前列”和“率先科学发展”为指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着力促进农民增收,突出改善农村民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更加繁重,破解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形势更加严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要求更加迫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实现较高水平小康目标的任务更加艰巨。

    《意见》强调,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率先”为目标定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厚植发展优势,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增进农民福祉,加快深化农村改革、释放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意见》分为七大部分,共30条,分别就如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引领农业农村发展方向、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以及如何进一步增进农民福祉、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进行了阐释。《意见》还着重对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提出要求。(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姜慧丽)

    农业更强 农村更美 农民更富

    数字解读青岛“一号文件”

    昨日,青岛市《关于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意见》分七部分、共30条,阐释了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引领农业农村发展方向、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进一步增进农民福祉、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等具体内容。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以整建制建设国家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升农业竞争力。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000个——

    大力推进优势农业功能区建设。制定青岛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标体系。树立全域意识,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业功能区。以平度市和莱西市南部为核心,规划建设高产优质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大沽河流域为核心,规划建设绿色高效设施农业功能区;以崂山、大泽山和大小珠山为重点,规划建设高端特色果茶生产功能区。到2020年,建成稳产高产高标准粮田200万亩、绿色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基地100万亩、高端特色果茶生产基地100万亩、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000个。

    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种业。贯彻新《种子法》,健全科研育种、生产经营、监督管理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扶持本地种业企业做特做优,鼓励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在青岛建设研发中心和育繁基地。加大良种育繁推广力度,建设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2016年建成20万亩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到2020年,建设市级以上种业研发中心10个,规模以上种业企业发展到100家,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

    适度规模经营达到70%以上——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支持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农民承包土地,鼓励农民在自愿前提下,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形成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和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到2020年,全市承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以上。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建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市。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全市教育培训发展规划,2016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到2017年底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覆盖。健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制度,支持农业服务机构和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建立职业农民扶持制度,相关政策向符合条件的持证职业农民倾斜,探索职业农民养老保险办法。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拓展农业生态生活功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

    加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以打造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第一强市为目标,出台扶持政策,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农业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大而强的农业加工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农业品牌。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分等分级、产地初加工、直接营销、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落实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用地和用电等优惠政策,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农产品加工集群发展。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比重达到90%以上。

    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

    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出台促进休闲农业发展意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完善休闲农业园区、农业节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2016年创建2个省级旅游强镇、4个省级旅游特色村和4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到2020年,全市发展休闲农业节会100个,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综合收入达200亿元以上。

    百万农民利用互联网致富——

    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双驱动”,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双提升”,实现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线上线下“双融合”,深入推进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市建设。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创建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推动涉农区(市)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社村共建”,2016年培育农村电商示范镇3个,建设300个村级益农服务站,到2020年,农业信息化综合水平达到65%以上,基本实现农产品“产运销”电子商务一体化发展,引领10万农民创业就业,带动百万农民利用互联网致富。

    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35万吨——

    加快建设“蓝色粮仓”。实施“引、增、稳、控”发展方针,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水产品,增加远洋捕捞产量,稳定发展水产养殖,科学控制近海捕捞,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水产健康养殖基地、渔业资源养护基地、远洋渔业生产基地、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和水产冷链物流基地,全力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充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水产品消费需求,在全国率先建成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创新引领型、统筹发展型“蓝色粮仓”。2016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5万吨,到2020年达到135万吨。

    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120万吨左右——

    发展都市型高端特色现代畜牧业。依法划定畜禽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宜养殖区。推进畜禽规模化健康养殖和集约化经营,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退户建区”养殖小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平度高端肉牛养殖加工核心区,打造集繁育养殖加工和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百亿级肉牛产业链,培育2家以上销售收入过百亿、20家以上过十亿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到2020年,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120万吨左右。

    绿色引领发展方向

    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业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三条红线”刚性约束——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制度,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和补偿、占补平衡制度,2016年基本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严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土壤再利用。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加快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

    绿化率稳定在40%以上——

    推进农业生态治理、保护和修复。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规划。开展粮肥轮作、休耕、退耕、替代种植等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加强水生态治理,强化地下水资源保护。建设“海洋牧场”,整治修复灵山岛、竹岔岛等海岛。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提升行动,出台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改造提升规划,实施山水林田海库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一批生态保护区,全面完成胶州湾(胶州段)、少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保护工程。2016年完成新增造林和森林抚育30万亩,到2020年林木绿化率稳定在40%以上。

    标准化生产程度提高到80%以上——

    开展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城市为目标,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追溯和执法能力。加快推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建设,2016年创建1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加强屠宰行业管理,完善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制度。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扩大检测品种和监测范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域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扶持发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优势特色品牌,到2020年蔬菜和果茶等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程度提高到80%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000个,培育区域公用品牌100个。

    拓宽农业农村发展空间

    以扩大开放为动力,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生产和流通相匹配,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

    出口额稳定在50亿美元以上——

    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鼓励企业在境外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发展农业跨国公司,参与农业全球供应链。加大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业企业到国外主销区进行产品认证和卫生登记注册,扩大特色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农产品年出口额稳定在50亿美元以上。

    10家产地市场信息化升级——

    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建设。加快建设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东庄头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推进荷兰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和西海岸商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心和交易中心。支持农产品产地市场信息服务、质量检测、冷链物流等设施升级改造,2016年完成10家产地市场信息化升级,发展畜产品冷链配送物流企业2家。

    建设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强商贸、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建设与衔接,完善镇村物流体系,到2020年实现镇(街道)驻地和中心村(社区)物流配送全覆盖。

    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以改善农村民生为根本,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50个特色小镇——

    加快建设特色小镇。编制特色小镇发展规划,出台特色小镇发展意见。加强镇驻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承接国家新兴战略产业转移,聚焦支撑我市未来发展的十大新型工业千亿级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兼顾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坚持“一镇一业”,推动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意文化,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特色小镇。采取自下而上申报、聘请第三方评估的方式,统筹使用各类资源,2016年规划建设10个特色小镇。到2020年,打造50个产业发展高效、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

    500个集聚类社区——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镇村建设。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新开工一批集聚类新型社区,推进续建社区竣工回迁。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规范高效运行,到2020年形成500个集聚类社区、500个中心村,建成1000个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社区服务中心,实现社区化服务与管理全覆盖。出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地方标准,开展“十百千”五美乡村创建活动,每年打造10个示范镇、100个示范社区、1000个提升村,到2020年,形成一批村容整洁环境美、特色高效产业美、山清水秀生态美、文化传承风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生态文明乡村。

    村庄污水处理率达到70%——

    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推进垃圾就地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镇(街道)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整村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到2017年底全面完成60万户农村改厕任务。同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16年建设5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到2020年全市村庄污水处理率达到70%,建制镇驻地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实施农村改暖工程,加快建设农村供热、供气设施,2016年实现30%的镇(街道)驻地建设集中供暖设施,全部镇(街道)驻地通天然气管网。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基本全覆盖。完成6000户农村危房改造。

    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70%——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2016年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0所,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幼儿园60所,改造农村中小学标准化食堂171所,农村学前儿童政府助学金提高到生均1800元/年。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实施乡村文化遗产挂牌保护,推进一村一处文化小广场建设,配套体育健身设施。推进城乡一体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逐步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加强农村养老、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70%。逐步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加快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

    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提前完成精准脱贫任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围绕人人有保障、户户有改善、村村有发展、镇镇有跨越目标,突出培育特色产业、就业创业、兜底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健全精准脱贫机制“六项保障”,实施农业基础设施改善、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五项工程”,落实责任,分类施策,精准发力,饱和投入,确保2016年实现市定扶贫标准下建档立卡的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18年底经济薄弱镇村和贫困村全部“摘帽”。

    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启动500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完成农村集体各类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切实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农田小型水利工程、村集体公益性设施等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2016年启动500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到2020年基本完成改制任务。(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姜慧丽 通讯员 赵 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