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李村大集,将在今年汛期来临前搬迁。昨日,记者从环保李沧分局获悉,今年李沧区先后启动李村河中游整治工程和大村河全面维修工程等两大工程,通过河道清淤、木栈道更新、塑石修补、李村大集搬迁等工作,在保证恢复河道本来风貌的同时,截污入网还原水清草绿。李村河中游整治后是这样的↓↓↓
此次李村河中游整治内容包括防洪、截污、景观绿化、桥梁等,总投资约3.9亿元,延续了李村河上、下游新型生态河道的设计定位,以“水波再兴、水印绿廊、水韵雅市”为主题,从而构成一个综合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生态基础体系。
今年汛期来临之前择机实施搬迁
李村大集将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在今年汛期来临之前择机实施搬迁。搬迁后将还原李村河中游的生态调蓄功能。目前峰山路至君峰路段建设包括有河道清淤及防渗、两岸亲水工程、景观绿化提升、景观桥梁、两座拦水坝以及截污工程。君峰路以西的李村河道工程进展顺利,河道清淤工作基本完成,亲水工程土建部分也已完成,另外景观提升工作及两侧拦水坝等工程已全面展开;峰山路东至青银高速段已经基本完成截污工作和雨水暗渠改造。
相信每个在青岛长大的孩子,一定都听过“李村集”,也一定被妈妈、姥姥、奶奶,拖着去过李村大集,尤其是准备年货的时候,大个的开花馒头,红彤彤的鞭炮……似乎小时候和过年有关的记忆总是不由自主的和“李村大集”联系在一起。
随着搬迁,李村大集也将成为我们的记忆,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回忆童年时那个象征着“年味“的李村大集。
李村大集的前世今生
李村大集始于1892年,距今约有110多年的历史,每逢农历二、七大集,大集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根据记载,早在明代后期李村就是声名远播的集市重镇。它位居青岛建制之初时的大陆中心点,雄居李村河中段。1872年版的《即墨县志》曾记载李村大集为当时青岛地区24乡集之一。建国前,跻身山东省4大集市之一。进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更是盛况空前。
腊月里的李村集盛况空前
今天跟着小编,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些即将搬迁的商贩,去探知他们的影像故事.....
卖香油的张家兄弟
张家兄弟的香油铺在李村大集的东侧,在河道北侧就能看到“张永喜工作部”、“张永岭香油铺”、“张永芳香油坊”一排简陋的牌子,张家兄弟已经用这祖传的手艺在这里卖了三十年香油,而他们现在也是这集上的一块招牌,张家姐姐说“报纸电视台都来过,姑娘你是哪家的啊?”
我采了打头的张永喜家和后面的张永芳家,两家人都很热情,说是86年就开始在李村大集贩卖这祖传的手艺,这一卖就是三十年。时光荏苒,马上面临搬迁,听说是要搬到重庆中路和青山路的路口。在李村大集他们拥有了第一批客人,也积攒了一大批老主顾,对于未来有憧憬也有顾虑。但是既然要搬,就要搬的释然,张家大哥说,“虽然不舍得,但是这里也是经常大水,搬也好,搬也好”。
河底脂渣
青岛人习惯逛了大半天李村集后,在桥下来一碗脂渣,或自己购买食材加工一两道菜,满心温暖。摊点的大姐至今未确定是否跟随搬迁,不知以后来赶集的岛城老乡们还能否感受到这份朴实的美味......
卖干货的李大哥和尚大姐
其实我们一开始盯上的是李大哥,因为李大哥跟客人聊起来能说会道的,黝黑黝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本来不大的眼睛成了一条缝。可是当我说要采访的时候,李大哥变得腼腆起来,脸上也变成了羞涩的笑,要给他拍照他也说自己长得不好看不能拍。倒是旁边同是卖海货的尚大姐一直在帮他说。
他们都在大集上卖了十七八年的海货了,与固定商铺不同,他们没有店面,只有一个小摊位,逢集才来,但是也跟李村集有了深厚的感情。说起搬迁,有些不舍,亦有些无奈。
应有尽有的李村大集
对联市里,写满吉言的大红对联一排接一排,沿东西河道一溜挂起,形成一条条长卷;地摊上摆满五颜六色的过门帖;方方正正的大“福”字,四角衬着“富贵吉祥”、“年年有余”烫金字,格外显眼。从远处望去,对联市里红红火火,自成一景。
花市里,一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茶花,杜鹃花,海棠,君子兰,瓜叶菊……文雅的,鲜艳的,有名气的,平凡的,应季的,不应季的,都被花农催着赶着,盛开到了大集上。到花市的人,你一盆、我一盆,鲜花映着笑脸,那份喜兴,那份热烈,让人看着也顿生畅快。上市花卉有从本地城阳、枯桃等地运来的,也有从广东、安徽等南方各省市贩运而来的。
灯笼鞭炮市里,大多是牵子携孙的人。不一会,小孩的手上就会擎上一盏灯笼,有“年年有余”双鱼灯,有“万事胜意”宫灯,还有各式花灯。小孩另一只手上再拿上几包小礼花,就会心满意足往家赶了。
鸟市里,画眉、八哥、翠鸟、鹦鹉、黄鹂……鸟声啾啾,婉转清脆。来这里的一般以男性居多。金鱼市里,乌黑的墨龙,大红的溜金,还有鹤顶红、红鼓眼、莹球,一拉溜用蓝塑料盆盛着,水清鱼红盆底蓝,煞是好看,买上几条,装饰过年的家,别有一番情趣。
进入腊月,年味是越来越重了,回忆李村大集,自然不能少了那些过年“必备佳品“。
大红灯笼高高挂
鲜美的鲅鱼
当然还有中国“福”
有人说大集是延续百年商脉的一个文化符号、农耕文化在城市文化进程中的一个文化符号,有人则认为大集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道伤疤、一个顽疾......李村大集像是一块多棱镜,你看你的景象,我看我的景象。什么是大集的最好出路,很难说清。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李村大集对这些曾经在这里驻守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商贩来说,有生命的印记,是珍贵的记忆。
(来源:青岛大众网据青岛晚报、青岛财经网、精彩青岛综合整理)
逛过李村集的小伙伴们点个zan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