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就开学了!全青岛小学生的家长都在找这篇文章…

2017-02-08 17:40:21

    欢庆热闹的春节过后

    孩子们依然玩得热火朝天

    妈妈们却焦虑了——

    假期余额已不足

    孩子们还没进入角色

    怎么能顺利进入新的学期呢?

    两位资深老师要教大家收心的小妙招了!

    张莉:青岛市长沙路小学六年级一班班主任

    孟蕾:青岛市实验小学一年级一班班主任

    调生物钟

    家长问

    孩子晚上不愿睡,早上不愿起床,怎么办?

    老师支招:

    是时候调节生物钟了!

    假期收心最好是选在开学前一周进行,当然,从现在开始也来得及。在这段时间内,不要再让孩子们安排耗时耗力较多的娱乐活动,帮助他们找回上学时的良好习惯。

    由勤入懒易,由懒入勤难,睡懒觉真的会上瘾!开学后,起床时间肯定要比假期提前不少,如果孩子仍然延续假期里的作息状态,上课时肯定会打盹、精力涣散。

    但是,要是让孩子突然做出调整,肯定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要在开学前让孩子执行学校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循序渐进地进行,慢慢调整到正常的状态。

    一旦开始调整作息规律,就要雷打不动地执行了,不允许孩子以任何借口偷懒,否则没有任何效果。如果孩子实在是起床困难,早上放点轻音乐,轻轻拉开一点窗帘,这些都能帮助孩子早起。

    引

    导学习

    家长问

    孩子每天都跟小伙伴一起疯玩,根本不看书,怎么办?

    老师支招

    要引导学习,温故而知新。

    不论是复习旧知还是预习新知,投入学习就给前进的通道上了润滑剂,开学后才能畅通无阻。

    这个过程中,家长们不用给学生们布置太多学习任务,在完成寒假作业的基础上,可以拿来下学期的教科书进行预习。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先在家多写写字,练练字,找找开学后写作业的感觉。

    另外,孩子看书是需要家长引领的,可以多开展一些亲子共读活动,首先, 要营造家庭读书的氛围。

    其次,要适当交流,陪伴,但别催促。孩子读书,是精神成长的过程,不要孩子读完一本书,就迫不及待地问:你读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要知道,某些暂时形容不出的感受,可能才是真正的收获,是需要时间去反刍、消化的。

    家长还要明白:要在孩子和书本之间建立一种“愉悦”的联系是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培养的,所以经常和孩子谈论作家和书的故事会是非常好的一种办法。

    定

    新计划

    家长问

    每次都定新学期计划,但很少能按计划来,很难坚持下来,怎么办?

    老师支招

    计划可以按阶段来制定。

    开学前,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下新学期的打算。高年级的孩子,在交谈中家长可以让他们总结自己去年做得好的地方,今年有什么打算,还可以问问需要提供哪些帮助。不用一次谈完,家长可以借一些日常谈话机会,介入这些话题,这样也可以达到一种“收心”的心理暗示效果。

    计划可以是一个阶段的,不必非要整个学期的,要列一个让孩子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目标、实现的计划。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写一篇寒假小结或者是开学计划,这样的写作也是在暗示孩子,假期已经结束了,新学期就要开始了。这样有利于他们早点从心里上接受开学。

    买

    新装备

    家长问

    学习用具都是家长给准备,孩子完全不关心,这样合适吗?

    

    老师支招

    鼓励孩子自己买新学具,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开学前,要购置工具书、教辅资料等必要的学习用具。低年级学生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准备学习和生活用品,高年级学生则最好自己来做开学前的各项准备。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给孩子买几样新东西,比如新书包、新文具盒,这样可以让孩子对开学保持一定的期待感、新鲜感,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孩子对开学的焦虑和抵触情绪。

    高年级的孩子要学着自己动手,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自立自理的能力和习惯。但是一些细节要注意,比如英语和数学要求用黑色中性笔,而语文需要蓝黑钢笔,家长要提醒孩子,准备的尺子和橡皮尽量不要复杂,以简单实用为主。

    家长请给力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假期里,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最了解孩子的习惯。为此,“收心”工作应从家长做起。临近开学和开学之初,家长要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家长要与孩子一同进入学习状态,多鼓励沟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对学校有所憧憬。此外,早晨起来跟孩子打打球、踢踢毽子、跑跑步也是一种有效的感情交流,更会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早报新媒体

更多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