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青岛灵魂的27栋最美老建筑!-致旅游季

2017-04-14 16:23:51 青岛心发现

  来青岛,除了大海、沙滩

  还有欧式建筑不得不看!

  这27幢最美建筑是小虾米精心挑选的

  快看看你都去过了吗?

  1.迪德瑞希宅第旧址 沂水路7号

  迪德瑞希宅第旧址建于1907年,为德占青岛时德人迪德瑞希宅第旧址。德国三段式砖木结构建筑,红色砖瓦,绿树交相掩映,有一种神秘幽静的感觉。

  2.德国总督官邸旧址(1905年)龙山路26号

  德国总督官邸旧址(青岛迎宾馆)位于信号山半山腰上,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幽雅,依山面海,雄伟壮观,它是一座欧式风格建筑精华的荟萃,是当时胶澳战区提督的官邸,最初称为“提督楼”。作为“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的最高代表,这幢气势雄伟的建筑是德国威廉时代典型建筑格调与青年风格派手法相结合的范例,创造性地包容了多种建筑艺术语言和东西方的文化理念。它记载着历史,同时又超越了自身的历史,成为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显赫载体和二十世纪人类建筑艺术的经典象征。这种建筑现在在欧洲本土也极为罕见。

  3.青岛警察署旧址(1904—1905年)湖北路29号

  德国占领此处后,于1904年建造了胶澳警察署,中国人称为巡捕房。这座建筑最显著的特色便是它高耸的钟楼,是青岛五大钟楼之一,现在这座建筑是青岛市公安局。

  这里插播小广告,介绍下青岛的五大钟楼:火车站钟楼、警察署钟楼、基督教堂钟楼、圣弥爱尔大教堂钟楼、圣保罗教堂钟楼。

  4.天主教会宿舍旧址(1899年)湖南路8号

  5.黑氏饭店旧址(1924年)湖南路11号

  黑氏饭店旧址建于1924年,距今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是法国式建筑,据说最初为一家法国的洋行,高两层,局部三层,对称布局,主立面呈现出“山”字形。入口处突出,高台之上为石柱顶立的门廊,再往上是而楼三面有窗的观景房间,房间顶部为三楼阳台,三楼的山墙上和主立面的东西两端共有五座小小的尖塔,将这座洋房衬托得玲珑可爱。前有庭院与街道相隔,闹中取静。

  6.美国领事馆旧址(1912年)沂水路1号

  美国领事馆是沂水路北侧最后建成的一栋德式洋房,和早期的德式建筑相比,这幢建筑平面清晰,立面装饰也趋向简洁,保留了高大的山墙、老虎窗,开放式的明廊,去掉了观赏价值极高了塔楼,也是沂水路上早期德式建筑中没有塔楼的两个建筑之一(另一个是沂水路14号英国领事馆)。

  7.斯提克否太宅第旧址 沂水路5号

  8.海军营部大楼旧址(1899年)沂水路9号

  海军营部大楼初为德国高层官员官邸,亦称“十一号官邸”,1912年改称“营部大楼”。营部大楼与总督早期私邸同期建造,属青岛年代最久的建筑之一。

  9.德国总督府旧址(1903年)沂水路11号

  为德国胶澳总督办公楼,故名“总督府”。建筑面积7123平方米,主体高20米。主面为三纵五段的对称处理,建筑平面呈凹字型。现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和青岛市政协的办公场所。

  10.英国领事馆旧址(1907年)沂水路14号

  这也是沂水路上著名的建筑,凑巧的是,这条路上的1号是美国领馆,而这条路最后的一个门牌号---14号却是英国领馆,一个把头,一个收尾…...关于青岛的英国领事馆,来自德国方面的原始记载似乎很少。人们一般相信,在德占青岛的一部分时间中,英德之间的关系已很微妙,这种微妙且不正常的博弈,无疑直接导致了英国利益在德国保护区的被抑制。

  11.德国领事馆旧址(1897年)青岛路1号

  位于广西路拐角处。该建筑最早是德国侨民的住宅。典型的欧陆风格建筑。二战时期,这里是青岛惟一的外国领事馆。后来,这里被孔子后裔购下,转赠市政府后,被开辟为“南园孔子纪念馆”。客观地说,就历史文化内涵与建筑艺术价值而言,20世纪在中国诞生的其它西方建筑恐无一能出其左右。

  12.国际俱乐部旧址(1910年)中山路1号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最南端与太平路的相接处。建筑师为库尔特·罗克格,为德国青年派风格。该建筑为德国在青岛修建的第一个俱乐部,作为德国上层人士的社交场所。

  13.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旧址(1934年)中山路68号

  建筑师苏夏轩设计,公和兴营造厂承建。入口处东向,花岗石嵌门窗套,简洁典雅立面中轴线式布局,采用虚实手法处理窗与墙面的变化。

  14.青岛商会旧址(1921年)中山路72号

  德国三段式建筑。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有阁楼。花岗岩蘑菇石砌基,拉毛墙面,折坡屋顶。中轴线式布局,正门东向,两侧有翼门,花岗石砌门套,上有山花雕饰,檐口作平面处理,左右各有一尖顶式堡楼,上复绿色铜皮。

  15.交通银行青岛分行旧址(1929年)中山路93号

  16.山东大戏院旧址(1930年)中山路97号

  建筑共四层楼,共有750个座位。这座由中国人开办的电影院打破了外国人的垄断,为中国影片的放映提供了阵地。1931年底,山东大戏院举行开业典礼,同时放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故事片《歌女红牡丹》,在开业仪式上,特地从上海邀请了电影《歌女红牡丹》主演、有中国电影皇后美誉的胡蝶来剪彩,当时中山路上人如潮涌,“追星”一族都争相一睹“皇后”风采。开张之后,山东大戏院专门上映我国明星、友联、百代、天一等电影制片厂出产的影片,受到各界群众的欢迎。

  17.胶澳商埠电汽事务所旧址(1914年)中山路216号

  胶澳商埠电汽事务所旧址位于中山路、市场三路、济南路、堂邑路路口。日本人将中山路最北头仅有的一点点空地,建了这座那个年代标志性的塔楼。1922年,北洋政府用做胶澳商埠电汽事务所。

  18.胶澳法院旧址(1912年)德县路2号

  原胶澳总督府前广场右侧,主入口亦朝向广场。该建筑建为青岛德占时期的最后一批公共建筑之一,设计者为汉斯·费特考尔,采用德式三段式,具有德国建筑厚重粗犷的特点。这栋建筑的建造试图标志着一种稳定的法律秩序的建立,但其完成时间却已近青岛德占时期的尾声。

  19.清河路基督教堂(1930年)清河路44号

  这座教堂在台东三路步行街的最西头,是和圣保罗大教堂同一时期建造的,现在很多路过它的人压根就不知道这是座教堂,这也难怪,这座教堂的造型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的寺庙道观式的样子,只从外形来看,与其说它是教堂,真不如说它是个“庙”或“观”,不得不佩服美国人民入乡随俗的创造力。

  20.水兵俱乐部旧址(1901年)湖北路17号

  1898年,任巡洋舰队司令的普鲁士亨利王子到青岛,驻青德军官兵向他提出想有个娱乐场所,为满足这一要求,在依列女街建了一座水兵俱乐部,亦称海员俱乐部、水师饭店,亦演出电影。这是一座大型的欧陆风格公共建筑,现在被多个公司租借作为办公场所或工作室。

  21.总督府小学校旧址(1901年)江苏路9号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青岛的德国人为解决子女读书问题捐资开办了德国童子学校,租用中国民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总督府接管,办为政府学校,一般称总督府学校。该建筑由政府建筑师贝尔纳茨设计,皮科罗公司承,校址选在俾斯麦街(江苏路)。初期的总督府小学面积不大,中央两层,两侧一层,共6间教室、6间办公室。

  22.青岛基督教堂(1908年)江苏路15号

  基督教堂原为旅青德国信教徒作礼拜之用,故称“德国礼拜堂”。因教堂顶部有报时钟楼,俗称“钟表楼”。始建于1908年,1910年竣工。德国古堡式建筑,砖石结构,为德占时期建筑精品之一。建筑主体由教堂礼拜堂和钟楼两部分组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转由在青的美国差会,成为在青所有外国信徒礼拜用的“国际礼拜堂”。1992年6月,山东省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野战医院旧址(1904年)江苏路18号

  总督府野战医院共投资198万马克,占地6.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82 平方米。下面这张就是拍于1907年的总督府医院门诊楼,1990年代拆除,原址建了新的门诊大楼;照片右侧二层的白色建筑就是办公楼,后拆除建了学生公寓。

  24.青岛水族馆(1931年)莱阳路4号

  青岛水族馆地处青岛鲁迅公园中心位置,依山傍海,景色宜人,东接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和汇泉广场,西临青岛海军博物馆和小青岛,北靠小鱼山。金色的沙滩,赭色的礁石,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山、海、城有机溶为一体,为来青观光旅游者必到之处。

  被蔡元培先生誉为“吾国第一”的青岛水族馆于1931年1月动工,1932年2月建成,同年5月8日举行了开馆典礼,9日起正式对外开放。

  25.栈桥回澜阁(1891年)太平路10号

  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海滨,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被视为青岛的重要标志。1892年,清政府青岛驻军在此搭起了一座铁木结构、以木铺面的栈桥,长约200米,专供装卸军用物资之用。德国侵占青岛后,对栈桥加以改建,桥身延长至350米,并在桥上铺设了轻便铁轨,专事运输由德国运来的军需物资、大港码头建成后,栈桥遂向市民开放。1931年,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在堤上新建一座中国民族传统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名“回澜阁”。阁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四周有24根圆形亭柱。阁内为二层圆球形厅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可回旋登上二楼。

  26.天后宫(1467年-明成化三年)太平路19号

  天后宫位于市南区太平路19号。市区现存建筑历史最早的庙宇,俗称中国大庙,是渔民商人出海前祭神的场所。初称天妃宫,后改称天后宫。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前有大戏楼,正门东西各有侧门,门房分列钟、鼓楼。有花木葱郁的大院,院中两株银杏树,据载为天后宫初建时所植。

  27.康有为故居(1899年)福山支路5号

  被誉为“康圣人”的大学问家康有为的故居,就坐落在小鱼山东麓福山路5号。康有为1917年、1922年、1927年三度到青岛,一次比一次住得长,最后也在青岛逝世,墓就修在崂山。康有为的故居是前德国总督府一位高官的宅第,是他1922年来青岛的时候租住的,他将逊帝溥仪赐题的 “天游堂”的御匾悬于宅内,并把宅院题为“天游园”。

  所以

  春光正好,约起来吧

  赞赏

识别二维码
关注青岛新闻网微信qdxww0532

更多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