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夫妇罕见同框庆祝生日 50岁陈红美貌依旧
新浪娱乐 2019-08-13
范冰冰现身烤羊肉店 穿宽松民族服饰小腹微凸
新浪娱乐 2019-08-12
9.99万起 新实力长续航纯电SUV北汽新能源EC5来了!
2019-08-12
文/本刊记者 董铁莹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鸟瞰图
琴岛夏意浓,问海正青春。
6月19日,一批从事海洋科普、海洋教育和海洋文化传播的专家学者齐聚美丽的青岛鳌山,参加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青岛蓝谷管理局联合举办的海洋文化建设论坛,专家学者们以“加强海洋文化建设”为主题,围绕“海洋科普文化建设”“新闻宣传渠道拓展”等议题展开了研讨。
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曹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委员会副主任刘保华等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海洋院所的知名学者,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馆、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等文化领域的专家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媒体近百人参加了论坛。
当人们第一次从高空俯览地球时,惊喜地发现这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
卫星云图照片上大面积静谧的蓝色和风起云涌的漩涡,让人瞬间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神秘气息。
这是占据地球71%面积的海洋,然而普通人对它的认知却极其有限。
海洋中有多少资源和生物?人类如何合理利用开发这些资源并做到有效保护?海洋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些看似常识类的问题,却鲜少有人能够回答。
我国有1.8万公里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还有四大岛屿。但一项媒体调查显示,能准确说出这些数据的人并不太多。
2018年6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考察,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首先要做到的是要让青少年知道海洋是什么?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公共关系部负责人王宁在论坛上发言时,提到了中科院院士、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的一个观点: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是风雨的故乡,海洋是资源的宝库,海洋是交通的要道,海洋是国家安全的屏障。海洋对人类如此重要,我们要将海洋变“透明”。
自然资源部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士奇在作主旨演讲时,提出要了解地球变化对海洋的影响。他介绍说地球演变已进入人类世,如海洋变暖、世界大洋热盐传送带变慢、海洋吸碳能力下降、海洋酸化等。
与我国公众对于海洋文化知识欠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1世纪海洋的重要战略地位不断显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为了在未来占据海洋世界的一席之地,纷纷实施相关政策,开设课程,不断加强青少年海洋意识教育。
中国海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理事、中国南极学术委员会委员侍茂崇在论坛上引用了全国人大代表王祖温教授的一个观点:“在我国,国民的海洋意识比较薄弱,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海洋事业和建设海洋强国的瓶颈。”
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外交部原副局长李少青说:“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我曾常驻6个国家,累计在国外工作了十几年,到过几十个国家。我真切地感受到海洋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我们要重视加强海洋文化建设,并不断提升我们国家的海洋话语权。”
侍茂崇发出了这样的呼吁:“要转变我们的海洋观。以往我们都认为海洋是尽头,现在海洋是起点。”
海洋文化是科学普及的重要内容。海洋科普事关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事关海洋强国建设。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又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石。
王宁表示,我们国家海洋研究起步较晚,与海洋强国的差距是存在的。她展示了这样一组对比数据:美国具备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28%,而我国却只有8.47%。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从研究公众科学素质提升的专业角度,解读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法制环境、政策举措和发展成就。他指出,从中美两国公民科学素质自1995年到2018年变化的对比数据看,美国公民科学素质已经从迅速提升进入到了稳定发展的阶段,适应其科技强国的地位。而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则是从稳步增长到了快速提升的阶段,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提供必要的科技人力基础。
这组中美两国间强烈的数字对比让我们看到,要提升全民的科学素质,让我国在世界科技浪潮中处于领先地位,要靠几代科学家的努力,要靠全体科技工作者和科学普及工作者的努力,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抓起,开展科学普及。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杨虚杰表达了对海洋科普图书的担忧:“我国海洋科普图书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面向少儿的书多,面向成人的书少;引进的图书多,原创的图书少;在原创的图书中,知识介绍的多,文化气息的少。”在海洋科普读本中,《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贝壳博物馆》《深海精灵》等系列书籍销量火爆,但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我国原创的海洋科普图书中,体例陈旧。杨虚杰举例说,国内有的原创图书目录按照“蓝藻、红藻、绿藻、褐藻、海带、海草……”等结构展开,这些枯燥而单一的图文介绍安排,在互联网时代无法吸引年轻人的注意。
科普队伍同样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赵进平指出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由于评价体系的原因,科学界的很多人做科普没热情。而一群不懂科学的所谓“科普达人”却往往将错误的科学知识带到公众身边。二是科普是碎片化的,而读者需要系统的、系列的科普知识。三是对科普的投入少,写科普无法糊口,科普队伍薄弱,恶性循环。
这些问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影响的是整个青少年群体海洋文化知识的培养,影响的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海洋强国建设的未来在青年。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副总编辑,中国青年杂志社副社长、执行总编辑蔺玉红对青年的海洋文化素质培养和教育尤为关注,这也是她第二次走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她在主持主旨报告环节时表示:“建设海洋强国,需要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双翼同飞,需要建立最深沉、最持久的海洋文化自信。”她提出,要从源头上改变轻视海洋科普的惯性思维,将海洋科学普及和海洋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唯有如此,才能让青少年亲海、爱海、知海,感悟海洋精神、培养海洋意识、厚植海洋情怀。
海洋事业后继有人,青少年人才培养是关键,最主要的抓手是开展海洋教育。侍茂崇介绍说,目前,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都在不断出台政策,加强国民海洋意识教育。
如美国设立了联合海洋机构,涉海高校、研究所组织学生进行海洋夏令营等活动;教授、博士亲自给学生讲解海洋地理、海洋生物、海洋与大气等课程知识。
日本出台了《海洋基本法》等法律,将“增进国民对海洋的理解”作为重要原则与方针。日本海洋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一环。海洋教育当中,海洋科学知识的学习不可或缺。日本海洋教育的62.8%以海洋教科书方式配合海洋教育议题进行。一项调查表明,日本中小学生对海洋教育的了解程度为29.2%。此外,日本注重培育传递海洋科学知识的人才,加大力度支持普及与海洋有关的娱乐活动,培养国民海洋意识。
具体应该如何培养青年海洋人才?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发力。学校的海洋教育尤为关键。
侍茂崇介绍说,我国台湾地区制定了以海洋为本的理念,确立了海洋教育的“亲海、爱海、知海”三大目标,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海洋休闲、海洋社会、海洋文化、海洋科技、海洋资源与可持续性。北京市海淀区向东小学自主开发、编写了校本教材《走进海洋》《认识海洋》《探索海洋》等。
侍茂崇提出,用海洋科普方式,培养21世纪海洋人才。师资培育机构应开设海洋教育(海洋科普)专题,培训中小学教师。海洋相关大学要开设在职教师进修课程,培训非涉海大学教师,普及海洋知识。研究各种非制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海洋的认知能力。参与国际合作海洋科普计划,培养新的科普队伍。
“要普及海洋科学,教育必须先行,”侍茂崇动情地说,“要让我国更多年轻人在更广的范围接触海洋科普;海洋科学家也要多参加海洋科普知识教育,让海洋教育惠及更多受众。”
陈立奇表示,“要借助海上和冰上丝绸之路,把海洋和极地文化建设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要注重小、中、大学各种层次的科普教育,为国家培养海洋和极地文化建设的接班人。”
青岛市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轶强则提出了“海商”概念,介绍了将“海商教育”列为青岛市南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实施“以海育人”的情况。
海商相对于人的智商、情商而言,是海洋品格特质的商数,是海的人文精神与品格,海的文化与样态在个人成长方面的映射与塑造。它是一个人对于海的情感认同程度,客观认知水平,实践应用能力;是以海元素为考察依据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与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合作,和参加南极科考的科学家建立了联系,为1-8年级学生精心设计了9大主题共计18期的海洋主题研学课程,通过海洋研学周、研学营、讲堂等一系列的课程,把海洋教育课堂搬出校外,将学生的学习触角伸展进海洋。此外,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又联系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黄海地质研究所、海监支队、海军博物馆等35家涉海单位,成立了“市南区青少年海洋教育联盟”,让各大涉海机构的30余位海洋科学家成了市南区各学校首席指导专家。
除了学校教育,海洋科研院所、科技场馆等是开展海洋科普的有效途径。
王宁介绍说,“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是中国唯一获批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定位于围绕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系统性、集成性科技创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也在面向青年群体精准发力,通过开展‘海洋科普直播课堂’、‘海洋科普真人秀’、筹备‘问海杯’国际海洋创新大赛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让海洋文化能够真正走进年轻人,促进优秀海洋青年人才的培养,为世界海洋科技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中国科技馆科研管理部主任齐欣介绍说:“科技馆是开展科学技术普及相关工作和活动的公益性社会教育与服务机构,其面向的对象是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科技馆的科普工作通过展览展品、教育活动、网络科普、影视科普等一系列方式展开。比如中国科技馆四层‘挑战与未来’展厅设有‘海洋开发’展区,通过海底剧场、波浪发电、可燃冰等模型展示,向公众介绍海洋文化。2012年开始中国科协推动建立的现代科技馆体系以及中国科技馆在海洋科普方面的实践探索,通过塑造‘新时代·新体验’科普主题品牌,打造了大科普的格局。”
陈立奇认为,要注重科技引领与文化建设的相辅相成。海洋和极地文化宣传普及,应结合国家需求、顶层设计,要结合重要事件、英雄人物和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发挥中央媒体主渠道作用和地方媒体的积极性,讲好中国海洋和极地科技文化故事。
赵进平提出,开展好海洋科普,要多宣传科学成果,这是科普的主方向。其次是宣传科研历程,因为科学史是科普的重要环节。第三是宣传心路历程。因为科普是基于游览科学世界游记。第四是建立科普队伍。科普需要集体的努力。
李少青说:“加强海洋文化建设,要着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大力宣传好科学家精神,将时代精神融于创作之中,以大气魄、正能量、平凡人的视角,反映科学家人格、人品、修为,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除了学校教育,如何利用互联网传播好海洋文化亦引发了与会嘉宾的热烈讨论。
人民网外文信息中心主任陈一鸣从利用新媒体做好海洋文化传播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人民网运营的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账号总粉丝量已经突破7000万,粉丝量、活跃量、互动量都位居全球媒体前列,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在年轻人中传播海洋文化。”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海洋信息部主任牛晓民则从如何打造青岛特色的海洋文化建设标杆谈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要明确青岛在全国文化版图中的定位,发掘海洋文化的历史积淀优势,通过加大海洋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来助力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形象。”
腾讯智慧科普行业总监、科学频道负责人何建红认为,将青年喜欢的文化IP化能够最大程度提高青年参与度和用户黏性,从而促进海洋文化的传播。她提到,腾讯将成立中国首个科普公益平台,只要阅读、转发科学内容,参与科学活动、科学游戏竞技,就可以实现线上公益捐赠,相信青年群体的参与热情会很高。
山东画报社社长杨大卫提出:“我们在宣传海洋文化时,不能忽视普及海洋战略。当前海洋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也不断扩展,全球化离不开海洋,但是我们应该铭记,大国崛起依然需要一个崭新的海洋战略思想,奏响经略海洋这个大国崛起的开场曲。”
独立策划人、知名节目主持人吴大鹏说,他看到过所谓的“明星大腕”前呼后拥的场景,看到过一些所谓大腕儿没有出场费不来的冷淡,也看到了白发苍苍的科学家骑着自行车为了课题奔波、穿着布鞋去给孩子们进行科普的场景。他说:“为人民科普,到人民中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真正的爱!我们要大力学习、宣传科学家甘为人梯、奖掖后进的育人精神,讲好科学家故事。”
“现在的年轻人,是海洋强国的未来。从近海走向深蓝、走向大洋,逐梦海洋,青春与祖国同在!我们将号召更多新时代中国青年,将青春梦融入海洋梦,在建设海洋强国中,感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蔺玉红在做主持总结时表示。
新浪娱乐 2019-08-13
新浪娱乐 2019-08-12
2019-08-12
识别二维码
关注青岛新闻网微信qdxww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