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奇马来袭 浙江沿海掀10米高巨浪
新华网 2019-08-10
超强台风致临安发生塌方和泥石流
中国新闻网 2019-08-11
范冰冰打扮素雅现身烤羊肉店
新浪娱乐 2019-08-14
文/本刊记者董铁莹
刘磊
2019年6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青年工程师刘磊撰写的《青年成长,信念做桨》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将一种全新节能建筑概念——“被动房”向读者娓娓道来。
这项适应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可持续要求的新技术,在适应本土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难题,刘磊团队的每个年轻人都干劲十足,主动挑起这项重担,最终主导建成了亚洲体量最大、功能最复杂的单体被动式建筑。
刘磊所在的单位便坐落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中德生态园。
在这片风景优美且安静的园区中,来自全球的优秀科研人才集聚,围绕国家海洋战略以及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要求不断挑战自我,形成众多创新成果。
无独有偶,在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金家岭金融区,落户的金融及类金融企业已经达到800余家,吸引了包括德国匡特家族办公室、澳大利亚邓肯信托等一批海外项目的入驻。而这里也同样集聚了一批拥有海外学习生活背景的高层次青年金融人才。
2018年6月6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意见》,其中有两项任务专门针对国际化人才和现代金融服务产业。
《中国青年》记者在参观中德生态园以及金家岭金融区采访时发现,青岛正在形成国际优秀科研人才和金融人才的“磁吸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高端人才的加入。
“博士邨”里的年轻人
2014年成立的青岛西海岸新区风景秀丽,海域面积达到约5000平方公里,绵长的海岸线延伸至天际,即便是初夏时节,微凉的海风吹来,让人心旷神怡。
除了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还坐落着著名的生态智能区——中德生态园。
这个重要的中德两国政府合作项目如今已经展现出勃勃生机,围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四大引领性产业,又吸引了包括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教育、文化创意、体育、集成电路等“N”产业,形成了具有引领作用的“4+N”产业体系。
车辆驶入园区内,周围仿佛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绿树成阴的园区中,矗立着一幢幢高楼,这是为引进人才所建立的人才公寓。每个月只要缴纳极少的租金,就可以入驻全国领先的节能环保“被动房”。而不远处即是商业综合中心、屋顶农庄、影院等,让年轻人“足不出园”就可以实现生活方方面面的需要。
园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吸引国际优秀科研人才的到来。
在中德生态园区内,有个地方拥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博士”。“博士”二字突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园区发展血液”的重要意义,而“”字展现的是“田园环境、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的生态社区理念。
“很多人都以在‘博士’工作为荣,因为这里聚集的都是高端人才”,中德生态园人才保障部部长初铮笑着告诉《中国青年》记者。
1985年出生的黎瀚博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如今在“博士”工作,是青岛华大基因合成与编辑平台的负责人,也是华大基因学院的特聘讲师。本科和硕士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习生物技术和发育生物学的他,随后前往美国奥本大学学习遗传学,毕业后即选择回到家乡,来到“博士”从事科研工作。
“随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海洋强国’战略,海洋资源开发和研究的重要意义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我的家乡青岛在海洋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希望自己作为年轻人能够为海洋强国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黎瀚博回忆自己职业选择的初衷。
黎瀚博
加入华大基因北方中心,黎瀚博在“博士”开始了自己专注而充实的科研工作。他的主要工作是为水生生物编辑基因组序列,进行精准突变,从而改变基因组的序列,改变编辑能力。通过人工合成基因组,实现国家战略和市场的需要。
创新性的科研工作无疑是艰辛的,每天都有需要解决的难题,更何况这些难题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往往并不如期望般快速。“这些都是我们科研人员的常态,科研本来就是探索性的,失败本是大概率的。但是我始终觉得只有研究透才能知道如何运用,因此并不急于求成。”黎瀚博觉得底层构建和创新是青年人必须要去付出的,这也是缩小我国和其他国家差距的不二路径。
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学术实力,丰富的海洋物种,完善的政府企业资质和资源,安静自足的社区环境,让黎瀚博如虎添翼,能够心无旁骛地搞基础科研和底层架构。
据2018年统计数据,“博士”在园区已经集聚人才约6000人,其中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达到4%,外籍和海外留学人才占4.7%。
“我自己家在青岛市南区,现在住在园区提供的人才公寓中,每个月只要支付450元,就能租到这个面积达到80平方米的公寓,还能享受一些人才补贴。”黎瀚博告诉《中国青年》记者。
“博士”的年轻人享受到的这些叠加政策是中德生态园管委围绕千万人才工程战略和园区实际情况独创颁布的。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1年,累计引育100名以上顶尖和领军型人才,1000名以上博士、高级职称、高级职业资格、海外和外籍、行业高级专家等人才,10000名以上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带动集聚其他各类人才1000名以上。实现人才总量大幅增长、规模适度、人才队伍结构完善,打造高端、紧缺、海外人才特色鲜明的国际人才社区名片。”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主任朱铁一说。
“被动房”中的追梦人
“被动房”建筑是国外倡导的一种全新节能建筑概念,它是各种技术产品的集大成者,通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使所有消耗的一次能源总和不超过120千瓦·小时。
“就好像是给住房裹上了一层棉袄,或者可以想象成保温瓶的保温原理,能够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增强气密性,同时通过新风系统实现高效热交换,使得室内全年的温度都保持在20—26度之间”,中德生态园被动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安装工程师刘磊用生动的语言向《中国青年》记者形容“被动房”的原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场合多次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而“被动房”技术正在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
1984年出生的刘磊是内蒙古人,在大学学习空调专业。2012年随着公司的搬迁来到青岛,不久他便喜欢上了这座和内蒙古截然不同的海滨城市。
2014年11月,刘磊第一次以园区职工的身份来到中德生态园,正式成为一名被动房技术的安装工程师。
这项来自德国的技术来到国内后存在着很大的“水土不服”问题。刘磊的任务就是要解决这项技术的本土化改造。
“因为青岛是沿海地区,湿度比较大,再加上气温温差、日照时间以及生活习惯等地域性问题,在当时也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刘磊回忆一开始承接被动房技术时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团队中的每个人都知道被动房技术代表着未来的方向,虽然眼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都觉得应该在‘解决问题’中汲取成功的养分。”刘磊坚定地说。
最终,这些年轻追梦人研发出了适应中国气候特征的被动式建筑解决方案,承担多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获批相关专利近10项。
锐仕方达的年轻人
刘磊也在青岛安了家,实现了安居乐业。他可以说是和青岛西海岸新区共同成长的青年,新区刚建设到现在,刘磊说西海岸的发展速度之快让他意想不到。
“2014年刚来园区工作时,这里还没什么人气,基础设施建设也才刚刚开始,但是经过这四五年的发展,如今的西海岸新区已经变成了风景秀丽、环境宜人的地方,我们都看到了青岛发展的巨大潜力。”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外在改变,吸引刘磊最多的是这里的工作氛围。“园区里基本上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园区给我们青年机会,发挥我们的自主创造性,我们在这里心无旁骛地研究新技术,每一天都充满了成就感和荣誉感。最高兴的是,我们能够接触到的都是最新的技术和理念,这样每天都能收获进步和成长。”
“被动房”的青年追梦人,在青岛看到了更多可能。
金家岭上的金融人
除了集聚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现代金融行业的发展亦成为青岛市的发展重点。随着金家岭金融区的规划建设,一批现代金融服务企业在崂山区落地,随之而来的是青年金融人才在金融区的扎根。
1985年出生的张哲高毕业于法国里昂IAE商学院,曾就任于FSE(欧盟社会储蓄基金)、Lafarge、MK、瑞基国际集团等国外金融企业。在海外生活了15年之后,他选择回到青岛,在金家岭金融区进行创业。
作为山东人,吸引张哲高回到青岛的是家乡金融发展的良好势头和一份强烈的责任感。
“回国这两年我能明显感觉到,青岛作为我们国家新旧能转换落实得比较好的地区,在人才引进和对转型升级的企业帮扶方面,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张哲高告诉《中国青年》记者。
事实上,张哲高一开始将企业总部放在了北京,之后又将分公司开到了深圳和海南,但最终他决定将总部搬到青岛。
“首先是因为我和另一位合伙人都是山东人,我们都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赋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青岛在这两年发展得非常快,对于整个山东省经济以及北方经济都起到了标杆的作用。这里集聚了很多知名企业,我们创业的项目‘企业大学’,目标是帮助企业的‘智本建设’,是软金融行业。目前我们已经服务到了十几个行业的隐形冠军。”张哲高说。
青岛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更多的国际优秀青年金融人才做出了留下来的决定。2013年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青岛市建设成为国内领先、面向国际的新兴财富管理中心。2014年9月,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管委会正式组建成立,作为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青岛金家岭金融区规划总占地面积23.7平方公里。
“在规划布局上,我们构建金融核心区、创智区、后台服务区三个功能板块。核心区打造业态完善的金融总部聚集区,创智区建设集金融商务、教育研发、生态休闲功能为一体的金融创新区,后台服务区重点发展金融后台及科技创新等功能,构筑了这样一个梯次发展、有机衔接的发展格局”,青岛金家岭金融区管委会发展交流中心主任姜福华告诉《中国青年》记者。
这个年轻的金融区正在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迅速发展的趋势。金融区颁布了一系列金融人才奖励措施、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金融产业政策。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金融人才集聚,金融区正在全力打造优质的楼宇配套集群,目前已经累计建成投入使用金融楼宇及配套面积近800万平方米。
“无论是在办公场地、税收、人才招聘方面,还是在与金融机构建立联系方面,金融区管委会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和扶持”,张哲高说。
在国外其他城市生活了这么多年,张哲高对青岛的期待特别高。“青岛现在已经不再只是面对日本韩国这些东亚国家,而是拥有一种面向全世界的姿态。从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到大型国际会议在青岛的召开,我相信能够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的到来。”
而作为80后,张哲高也对一个城市如何留住年轻人有自己的思考。“我认为一个城市要想吸引现在的年轻人,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城市要有一份与众不同的文化底蕴。之前我去过深圳,发现这个城市拥有的文化底蕴打造了这个城市的活力,吸引了众多创新型企业的集聚。同时它的城市文化鼓励这些企业进行不断地迭代升级和创新,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高精尖青年金融人才和科技人才的集聚。我希望青岛在打造城市文化上也能形成自己更为鲜明的特色。”
选择留下的青年人
随着越来越多国际化和来自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青年人才来到青岛,这座“青春之岛”正在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年轻人在青岛找工作时最关注哪些因素?企业在寻找年轻人时最关心什么?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掌握着这些问题的大数据。
这座位于青岛市北区的产业园2017年11月正式开园,吸引了包括锐仕方达、上海外服、智联招聘等53家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帮助了无数企业和求职青年之间实现成功对接。
“据我们观察,2018、2019年,青岛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正在不断攀升,博士、硕士等高端人才打破了以前只去北上广深就业的趋势,而是被青岛这样的新一线城市所吸引。”锐仕方达人力资源集团副总裁兼华北大区执行总裁岳秀哲告诉《中国青年》记者。
锐仕方达人力资源集团副总裁岳秀哲在接受记者采访
在美国学习教育学硕士的90后小杨(应本人要求为化名)便是其中的一位。当他学成回国时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期,到底应该选择去一线城市还是其他城市?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昂但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去其他城市小杨又怕没有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时候他找到了锐仕方达,希望能听取他们的一些建议。
“当他找到我们工作人员时,我们首先和他介绍了一些正在崛起的新一线城市。小杨在此之前对新一线城市的认知十分有限,但当我们把青岛的情况和他详细介绍了之后,他对青岛产生了很大兴趣。”岳秀哲说。
如今的小杨在青岛一家非常不错的国际学校担任老师,“这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之前完全没有想到在青岛会找到和专业如此对口的工作。在青岛这样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生活,又能找到和专业对口的工作,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也比以前更自信了。”小杨告诉《中国青年》记者。
除了小杨这样留学归国的年轻人,在北上广深的年轻人如今也更愿意来到青岛这样的一线城市。小曹从北京理工大学的信息软件专业毕业,作为山东济南人,她始终处在犹豫纠结之中。到底是如同父母盼望的那样回到家乡还是留在北京这样一个互联网产业集聚的城市?
小曹始终拿不定主意。最后当她得知华为、浪潮、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都在青岛建立了公司时,她终于下了最后的决心,来到青岛华为工作。
“我们发现,这些全国知名企业对于在北上广深求学的年轻人而言,吸引力是很强的。当他们一旦知道这些企业在青岛有分公司时,就会毫不犹豫地来到这里工作。知名企业的引领有一种魔力。”岳秀哲说。
而上海外服青岛公司总经理周慧告诉《中国青年》记者,“城市的宜居环境是青岛的优势,现在的青年人才除了对经济收入的渴求,更加重视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大城市的交通拥挤、城市污染都会成为影响人才判断的问题。”
“城市的落户政策、住房、医疗、教育等硬件设施要更好,软环境同样要跟得上。比如整个城市的人文环境,年轻人在城市生活的便利性、透明化、体验度、气候环境等,都已经成为年轻人选择留在一个城市重要的因素。我们相信,青岛越来越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扎根,实现个人价值。”岳秀哲说。
新华网 2019-08-10
中国新闻网 2019-08-11
新浪娱乐 2019-08-14
识别二维码
关注青岛新闻网微信qdxww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