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秉持工匠精神,成长为“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晋
■胡克涛在检修设备。
“马上就进入供热季了,我们得加班加点把汽轮机抢修出来,为供热季开个好头。”10月11日下午四点半,52岁的青岛金莱热电有限公司汽机专工兼汽机检修班班长胡克涛还在和同事们热火朝天地维修汽轮机。
这是每年供热季前的例行工作,要把这几十吨重的汽轮机全部解体进行大修,并非易事。胡克涛告诉记者,自己和十余位同事已为此忙活了半个多月,每天晚上九点半后大家才能下班,“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
自1987年参加工作,胡克涛便和汽轮机结下了不解之缘。32年来,汽轮机见证了他爱岗敬业、勤奋扎实、刻苦钻研,从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集汽轮机维修、管道工、电焊工、钳工于一身的“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的成长历程。
胡克涛平日里几乎与娱乐活动“绝缘”。在他看来,作为生产技术带头人,他的全部时间都应属于钻研和创新。多年来,他共积累设备检修记录档案30余万字,全部形成台账备查,以成熟完美的检修技术,被誉为“汽轮机诊治专家”。这些年,他完成的大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有十余项,为单位节约资金千余万元,小的技改则“数不清”了。
“只要肯动脑筋,没什么难的。”胡克涛向记者讲起了一个最近的例子:因为供热季也是用水高峰期,为节约用水,胡克涛瞄准了单位原有的净水设备,带领团队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铺设了一条新的管道。如今,这条管道运行情况良好,可将废水回收率再提升5%。
这份“肯动脑筋”的主动作为和担当,胡克涛坚持了多年——
2012年,公司为了提高机组供热效率,决定对投运最早的一号汽轮机进行技术改造,并且不能耽误冬季供热。接到任务后,胡克涛向公司领导立下“军令状”: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安装,保证4个月内完成任务。为此,他挑灯夜战制定改造方案,白天带领团队加班加点进行基础施工、对原设备进行拆除和改造,仅用了3个月就圆满完成任务,实现了一次性启运投产成功。次年,他又带领团队一鼓作气,圆满完成另外一台汽轮机的改造任务。两次技改直接为公司节约资金500余万元。
此外,胡克涛还独创了“电烙水持温轴瓦修补法”,仅此一项便可为企业节约维修资金60多万元。2013年,他自行设计并安装了轴封加热器和自动疏水器,成功解决了背压机组运行影响抽凝机组掉真空难题;2014年,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双路水温可调节技术难关,每年可节约蒸汽5000余吨,降低供热成本100多万元;2016年,他带领班组人员设计施工了浓水回收系统,年可节约生产用水上万吨;2017年设计并施工公司循环水供热低真空改造,为公司创效130多万元。自行改造制作安装除氧器余热回收装置后,年可为公司创效70余万元……
“这都是一名党员的责任。”胡克涛说。
2019-10-29 青岛新闻网
2019-10-29 凤凰网青岛
2019-10-29 大众网
2019-10-28 青岛新闻网
2019-10-29 大众网
2019-10-29 青岛新闻网
2019-10-29 爱青岛
2019-10-29 青青岛社区
2019-10-29 大众网
2019-10-29 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