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本无“术”——杜大恺谈艺术成长之路
【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青岛新闻网联合出品】
文/孙忠晓 视频/孙忠晓、陈璟
编者按:2020年的春节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与往年格外不同,清冷的街道、紧闭的各类场馆让孩子们最喜欢的春节假期,少了许多“味道”。在此次抗击疫情的全国战役中,社会各界涌现出一大批“逆行者”,他们舍弃春节假期、放弃陪伴家人的机会,奋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青岛的文化界,也有这样一群“逆行者”,为了让孩子们的寒假不因疫情而枯燥,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推出的全新线上栏目《播种梦想》——“崂山文化艺术微讲堂”特别节目,邀请各行各业的文化志愿者,以线上视频讲座的形式,为中小学生提供文化内容和价值引导。本网记者也将全程跟随,为广大市民讲述这些假日中“逆行”的文化故事。
在任何一个创新的时代,都伴随着人文艺术的活跃互动,艺术创作有其独特性,却不同于一般的纯感性,而是把艺术创作与自然结合起来,自然永远是艺术的表达源泉。今天,本网记者来到青岛金石博物馆,与清华美院杜大恺教授聊一聊他和艺术那些事儿。
艺术是创作性行为
当代中国画坛的多数作品,名曰为临习传统,实则是创造力枯乏的表现。过度泛滥的传统图像翻版,已让中国画渐入因袭的蹇钝之局。而杜大恺则有些“异类”,用“炼金术士”来形容他或许比较贴切,因为他总以平静而敏锐的眼光洞察平凡的事物,描绘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生活。这或许与他早年曾从事装饰艺术创作,与陶瓷、木、金工等领域接触,汲取了更多艺术“元素”所息息相关。
细察之下,从每一个微小的、不起眼的景物构成和笔墨探索,杜大恺都展现了自己不拘一格、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也是他被肯定的原因。杜大恺称他遵循的原则是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他人,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古人,是因为每个艺术家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古人的生活距今很远,重复古人行为是背离自己生存现实的状态;不重复他人,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重复他人事实上也是不真实的;不重复自己,是因为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对社会的认识也在产生不同的变化,重复自己等于漠视了自己的生存的现实,也背离了艺术存在的真实性。没有这样的追求不可能当好一名艺术家,也不会创造出和这个时代符合认知的作品。”杜大恺说道。
读书是最好的艺术修行
每个艺术家成长道路都是独特的,很少能找到一条适应所有人成长的道路,但是有些是共通的。在杜大恺看来,成为艺术家至少有三个必要条件,兴趣、勤勉和积累,尤其是后者尤为重要。“艺术家读书是很重要的,古人讲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所有成功的艺术家,都和书籍有着紧密联系”杜大恺说道。对于艺术家来说,技艺的训练、素材的积累固然不可忽视,而哲理的通达、境界的提升和情趣的陶养都与知识的积累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创作者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层次,文化底蕴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格调境界,还可能在细节处捉襟见肘。
“仅仅是有兴趣,不能很专业进入这个领域。每位学习艺术的青少年们都需要知道艺术是有历史的。美术史甚至人类史都是我们介入艺术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对艺术获得真知灼见必须具备的知识。”杜大恺建议,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古代美术史和现代美术史是美术专业学生必读的四类书籍,除此之外也可以涉及一些历史和通史一类的书籍。“只有读了通史才会知道一个时代的艺术为什么会形成一个时代的面貌,以及和一个时代的存在是有关联的。你会知道,认识今天的社会,是对艺术创作很重要。”杜大恺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