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四新”经济:奋力成长,逐浪未来
开栏的话
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汇聚经济高质量发展能量的关键所在。青岛要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中不断进阶,开创发展的新局面,塑造“四新”经济的比较优势,可谓时不我待。
近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项目建设调度推进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树立抓重点产业项目和‘四新’经济项目的鲜明导向,以高质量项目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当好全省发展的龙头”。
本报从即日起开设《抓牢“四新”经济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栏目,展示青岛“四新”经济发展的新进展、新突破,记录这座城市面向未来、发力“四新”经济的昂扬姿态。
青岛“四新”经济:奋力成长,逐浪未来
来自青岛的“新技术”再次在破解“卡脖子”难题上实现突破。近日,青岛明月海藻集团体内植入用超纯海藻酸钠完成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登记备案,标志着中国企业在体内植入级海藻酸钠产业化上改变了美国IFF公司全球唯一商品化的垄断地位,有效填补国内空白,消除了国内2008年至今有标准无产品的尴尬。
这一来自海洋的最新产业化成果,是带有鲜明“青岛”标签的“四新”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是每一座面向未来加速奔跑的城市都在大力布局的赛道。
而当下的青岛,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奋力追逐“四新”经济的一个个全新可能,进而将发展的主动权,乃至城市的未来紧紧握在自己的手里。
不断涌现“新物种”
一座“四新”经济蓬勃发展的城市,离不开涌动着创新活力的市场主体。这些“新物种”不断地扎根、拔节,不断地打开着“四新”经济发展的一个个新空间。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歌尔微电子推动声学、光学、结构件等精密组件与智能耳机、AR、VR、智慧家居等硬件产品融合发展,高端VR头显产品占全球50%以上;大快搜索创新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自主开发的HanLP开源平台成为NLP领域技术标准,为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自然语言处理生产研究服务。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卡奥斯蝉联全国“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榜首,已集聚400多万家生态资源,服务近7万家企业,构建了农业、建材等15个垂直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能链集团依托“互联网—油站/充电桩—车”领域平台优势,实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为海量车主提供千人千面、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数字化能源服务超过3亿人次;一个为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赋能的“檬豆模式”在青岛形成,截至目前,檬豆科技平台已积累了6万家的注册企业用户,覆盖50万家制造业企业,涉及电子电器制造、冷链冷藏、仪器仪表、新零售等行业。
在垂直电商领域,新锐化学采取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打造化工产品B2B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拥有合作工厂600家,成交品类600余种;飞熊领鲜搭建生鲜冻品互联网平台,以B2F模式为用户提供供应链金融、跨境采购、共享仓储交付等服务,业务覆盖100多个城市、赋能近万家用户;腾信汽车开创国内事故车网络拍卖模式;新锦桥成为国内领先的纺织电商平台……
在“四新”经济主体培育生态的打造中,更多的变化正在青岛发生。
着力培育“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体系,全市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连续两年实现“爆发式”增长,目前已有5099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12家隐形冠军企业,97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立瞪羚独角兽企业加速器产业园,瞪羚企业加速成长,70家企业被评为省瞪羚企业,2019年以来青岛市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目前已有13家,数量位居北方城市第二、全国第五位。
演绎新旧“辩证法”
新与旧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转换的。正是深谙传统产业与“四新”经济之间这一新旧的“辩证法”,青岛通过深挖城市潜力,本土培育和存量变革成为这座城市“四新”经济成长的重要内生力量。
在大企业平台化转型上,青岛企业不断书写着以“跨界”“新生”“领跑”为主题的传奇故事。
海尔颠覆自我,转型成为开放的创新创业平台和无界生态,孵化出卡奥斯、海尔生物、日日顺、雷神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4家上市企业,18家Pre-IPO企业,5家独角兽企业,37家瞪羚企业。其中,海尔生物作为青岛首家科创板企业,上市不到两年市值增长超过300%。笃信“技术立企”的海信把技术孵化产业的基因和模式充分传承,培育出聚好看、海信医疗等高成长性企业。创业板第一股特锐德整合内部业务,生长出特来电、特温暖等高科技企业。
逐浪数字经济的浪潮中,青岛小微企业也成为中坚力量。随着青岛将小微企业技改装备投入补贴由12%提高到20%,制造业小微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性持续走强,带动技改投资划出了昂扬曲线。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工业技术改造增长29.7%,增速创10年来新高;2020年,青岛全市技改投资依旧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带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成为工业提质增效的“加速器”,在面向“四新”经济的“进击”中掀起了青岛传统产业的存量变革。
新与旧的辩证转换,除了企业自身在创新求变上的孜孜以求,这座城市通过创新载体的建设,在创新氛围营造上的苦心孤诣也不可或缺。
在这座拥有6家国家工程实验室、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6所大学、21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城市,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高速列车创新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未来将为这座城市孕育出更多的新成果。
“四新”要有“新突破”
当然,在新的发展语境中,“四新”经济也有其鲜明的成长逻辑。就像这个被互联网定义的时代一样,“联系”成为“四新”经济的生存法则。它们的项目对产业链的要求更高,它们的竞争力更多的不是来自个体的单打独斗,而是比拼产业集群的强弱。正因为如此,逐浪“四新”经济,特别在补城市产业的短板时,青岛注重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维度去寻找一个个突破口。
以创投风投为代表的“新金融”的崛起正是这一逻辑之下的鲜活案例。中国基金业协会9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到8月底,青岛已备案私募基金数量达到1457只,排名全国第十位,这是青岛已备案私募基金数量首次进入全国前十。这不仅验证了青岛对资本吸附能力的强劲升级,也见证了青岛现代金融业的跃迁,在这一产业领域,青岛正在形成产业链条发展具有相对竞争力的“软环境”,吸引了多个在行业极具影响力的“超级牌照”机构落地。
不止于此。
青岛制造长久以来的“痛”——“缺芯少面”,随着富士康、京东方等行业巨头的落地也将被改写。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已经集聚了“芯、屏”产业项目27个,同步建设了中南高科青岛光电产业园等配套产业基地,初步形成芯、屏产业的战略布局。
9月15日,中国肉类协会在青岛自贸片区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项目现场举行授牌仪式,“中国肉类产品北方进口基地”和“中国肉类产品北方展示交易冷链物流基地”正式揭牌。这是这座城市开放优势下吸引的又一强势产业资源。此前,在新航运领域,青岛已经集聚了挪威船级社、山东国际航交所、国际船舶管理集聚区等项目;在跨境电商领域,抖音跨境电商、唯品会中心仓、亚马逊北方运营中心、阿里巴巴速卖通青岛大件集运中心、传化上合跨境电商监管中心等项目也相继落子。
在文娱创意领域,视觉志和古麦嘉禾发展成为全国图文原创类公众号平台和国内短视频领域的头部企业,全网粉丝量逾10亿,带动了新媒体企业在市北区中央商务区的集聚,在这一区域聚合了近300家行业企业。
这些努力,让青岛在“四新”经济中,拥有了诸多具备国家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家电集群和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入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不久前,正式出炉的《青岛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则进一步提出,青岛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现代海洋和生物等9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了量子信息、生命科学、极地深海、虚拟现实等产业为青岛超前布局培育的未来产业,并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服务业。
尽管在“四新”经济发展上,青岛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无论从自身的使命担当,还是从激烈的城市竞争看,青岛距离新兴产业集群峰峦迭起、创新企业主体千帆竞发、“四新”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是一条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赛道,青岛必须锚定未来、苦干实干,必须从“项目”入手,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也惟有如此,这座城市才能开启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未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青岛日报2021年9月22日1版